肯亞是全球頂級咖啡豆生產國之一,出產的咖啡有「黑黃金」之稱。比起鮮花和茶葉兩大農業支柱,咖啡之於肯亞同樣是一張芳香馥鬱的國家名片。而將這張名片打出國際美譽度的,則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走出非洲》。
肯亞的傳奇咖啡得從凱倫咖啡農莊說起,它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原佔地600畝,現在改建成凱倫·布裡克森博物館,面積縮至原來的1/30,但仍有不少遊客慕名拜訪。
凱倫·布裡克森(筆名為伊薩克·丹森)是丹麥著名作家,憑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她於1914年嫁給瑞典男爵布洛·布裡克森·芬內克,後隨丈夫到肯亞經營咖啡農莊。1931年,凱倫回到丹麥,成為職業作家,並寫出傳世名著《走出非洲》。該書不僅記錄下女作家與戀人十指相扣的愛情,更使主人公的肯亞故居「凱倫莊園」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
在凱倫故居,無論是飯廳桌上的精緻碗碟,還是臥室栩栩如生的白斑虎皮,無一不顯示出當年貴族生活的考究。故居草坪上矗立著兩層樓高的咖啡豆製作機,是當年咖啡農莊繁忙景象的最好印證。
如今,凱倫莊園已經帶動它所在的一大片區域成為奈洛比的富人區,人們喜歡在周末到此啜飲咖啡、追憶愛情。「很多人認為肯亞咖啡有柑橘香,也有人說那是柚子味。依我說,肯亞咖啡包含你想從一杯好咖啡中得到的所有感覺,比如可口的酸度、勻稱的顆粒還有水果香。」奈洛比一家咖啡店店主介紹咖啡時如數家珍。
當地的咖啡農莊有兩種。一種是佔地30畝以上的大型農莊,由於海拔較低,出產的咖啡豆品質算中等。極品豆一般產自小型農莊,這種農莊大多位於最適合咖啡豆生長的海拔2000米的山麓或火山坡地。
肯亞政府十分重視咖啡業。政府出資興建水洗處理廠,小農採摘的咖啡豆統一送往合作農場加工,整個過程由官方的咖啡管理局督導。肯亞咖啡豆的水洗加工技術及高標準品質管理,一直是產豆國的典範。正因如此,肯亞咖啡的購買者都是世界級咖啡商,德國人和北歐人更是認準肯亞招牌。
雖說不愁客源,但肯亞咖啡並沒有無限度擴大產量,上世紀末的年產值大約200萬袋,現在穩定在約160萬袋。
肯亞咖啡近幾年才為中國人所了解。許多中國遊客去肯亞都不忘買幾包「黑黃金」帶回國。在當地超市,一包500克、AA級的藍山咖啡豆約為1800肯亞先令(約合人民幣129元),頗受遊客歡迎。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