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堡薦| 兩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傑出女作家
本書是《走出非洲》的作者,丹麥作家凱倫•布裡克森(1885—1962)的成名作。如果看過《走出非洲》,你大概會對伊薩克·迪內森有印象—— 這個真名為凱倫·布裡克森的女子,在非洲大地上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人生:與丈夫離異,感染病症而終身不育,情人飛機失事殞命非洲,咖啡園破產,人到老年和兩手空空返回祖國。這一系列命運多舛的重大變故讓她的大半生體味了生活的起伏跌宕與人生百態。
《七個哥特故事》作為伊薩克的第一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作和發表的。 作者借著這七個奇巧構思、浪漫情思、感傷情調和英雄氣概的哥德式故事,釋放了自己豐富、跌宕又悲傷的生活鬱積,也為讀者呈現出一個精彩連連的奇妙世界。
七個故事,每個都是一個迷局,而且都打上了以陰暗、荒涼與激情、恐怖為特徵的「哥德式」的烙印。但這不僅僅是為恐怖、陰森而書寫,而是打上了許多哲思的烙印。 在第一個故事《諾德奈的大洪水》中,老小姐馬琳的人生哲學就很發人深省:「魔鬼衝我露齒而笑,我也報之以同樣的笑」。 在第四個故事《比薩之路》中,作者探討了一個永恆的人生難題:「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或者說「不能承受之重」。故事中的老王子聰明一世,最後命運卻向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無疑「從崇高到荒謬,只有一步之遙」。 而該故事中的線索性人物「奧古斯丁」伯爵和故事中的其他淑女、顯貴們則幸運地從「老王子事件」中學會了「放下」生命之重、脫下黃金的枷鎖,不再苦苦糾結於「那一小時發生過的事」,從而走出各自的迷局、迎接人生的新天地。
「愛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本書中的七個故事都以浪漫的筆觸、離奇的情節和高貴的思想表現出異彩紛呈的愛情故事:未竟的愛、嫉妒的愛、純真的愛、陰謀的愛、瘋狂的愛、偉大的愛……作者讓我們在愛的迷宮裡展開高潮迭起的冒險之旅。 總的來說,伊薩克的小說除了吸引眼球的流行元素,還具有很強歷史感和社會意義,這也是她的為什麼配得「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兩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重要理由之一。 對於各年齡段與職業的讀者,不論是茶餘飯後的休閒還是文藝賞析與研究,它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書名】七個哥特故事(Seven Gothic Tales)
【作者】[丹麥]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
【作者簡介】
凱倫•布裡克森(Karen Blixen),筆名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生於丹麥,曾在哥本哈根、巴黎、羅馬攻讀藝術。婚後不久即旅居肯亞經營咖啡農場,後來,迫於經濟蕭條,卡倫轉讓了農場,返回丹麥,一直從事文學創作
【作品簡介】
本書是卡倫寫出的第一部故事集,用的是英語——她在肯亞的17年裡學會的語言。故事集最早於1934年在美國出版,當時她使用了筆名Isak Dinesen,本書在出版當年就被「美國月度圖書俱樂部」選中,隨即帶來眾多讀者,成為暢銷書。
【精彩段落】
沉默中,大家聽到一扇窗玻璃上尖利刺耳的敲擊聲。鮑裡斯意識到,在他們談話期間,他曾聽到過這種聲音,但是沒有引起注意;現在,這聲音又重複了三、四次。
當他看到這聲音對他姑母產生的離奇影響時,他才真知道這是什麼聲音。她如他一樣,之前也是太專注於辯論而無心傾聽。此時,這聲音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立即被一種死亡一般的恐怖所鉗攝。她朝著窗戶只一瞥整個人瞬間變得如殭屍般慘白。她的胳膊和腿都在急促而猛烈地抽動,目光在牆壁上下飛馳,像一隻被關住而無法脫身的老鼠。鮑裡斯轉向窗戶發現了那令她驚駭的東西。他從不知道有任何東西能夠真做到如此。在外邊的石窗臺上,蹲著那隻猴子,猴臉貼近玻璃。
他抬腳要去給猴子打開窗子。「不!不!」老女人突然驚恐地尖叫起來。敲打聲還在繼續。猴子手裡顯然拿著什麼東西用來敲擊窗玻璃。女修道院長從椅子裡站起來。她身體直搖晃,但是立即,她的腿腳似乎變得很警惕並隨時準備逃跑的樣子。而接下來的時刻,窗玻璃碎落到地板上,猴子跳進了房間。
女修道院長,無暇環顧四周,仿佛大火逼近的樣子,她立刻兩手收起絲綢外袍的前端,朝著房門奔去。發現門關著,她也沒有給自己時間去打開它,而是以最令人驚訝、最奇異的迅捷與輕巧徑直沿著門框提起了身子,下一刻,她已經蜷縮在雕刻的飛簷上,驚恐地顫抖著,牙齒咯咯作響,面向著地板上的這一群。但是猴子緊追著她不放。
雖然她的動作異常地迅速,而當她靈巧地滑下門框時,猴子就扭動著跳上對面的門楣並伸出爪子來抓她。她抓著連衣裙的雙手彎曲,仿佛準備四肢著地落下來,沿著牆她瘋狂地、仿佛被驚駭蒙蔽了雙眼般猛跳。猴子仍然緊追不捨,而且動作比她還快。它跳到她身上,抓住了她的蕾絲帽子,在她頭上撕扯著。
她的臉朝著兩個年輕人,枯槁而布滿皺紋,已經變成了深棕色。老女人和猴子狂野地扭打了一些時候。鮑裡斯作勢要投入戰鬥,救出他的姑母。但是在下一個時刻,在織錦會客廳當中、在牆上敷粉的老將軍和他妻子的注視下、在朗朗的天光裡、在他們的眼前,一種變化、一種變形正在發生並圓滿成就。
之前曾一直與他們談話的老女人,此時翻滾著被迫跌到地板上,一片狼藉;她被什麼力量縮緊、彎曲著變了形。她所在的地方,一隻猴子正蹲伏著嗚咽,一副吃了敗仗的摸樣,它努力要在房間的一角避難。而猴子剛才一直跳躍的地方,站起了仍是深玫瑰紫臉色、真正的第七修道院院長,由於用力過猛而有些氣喘籲籲。
猴子爬進了房間後面的陰影裡,有一小會兒,它繼續幽咽著、抽搐著。然後,它甩掉了自己的厄運,輕快而優雅地躍上支撐著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大理石頭像的基座,從那裡它目光灼灼地注視房間裡的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