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從泉州走出去的科學院,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2020-10-07 何金看經濟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三位科學家「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這一對血源性肝炎做出的原創性研究幫助人類對抗這種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疾病中做出了重大基礎性貢獻。他們將共同分享10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

此前,坊間盛傳美籍華人、科學家、泉州安溪人陳志堅獲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內一些科研機構也發出預測,認為陳志堅是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潛在獲獎者。昨天這則來自諾貝爾官網消息,意味著這個傳言被證偽了。

事實上,關於陳志堅獲諾獎的傳聞和預測,並非空穴來風。

2018年年底,陳志堅獲得了有「科學界奧斯卡」「科學第一巨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獎金為300萬美金。獲獎理由是:「發現DNA感知酶cGAS,從細胞內部闡明DNA如何引發免疫和自身免疫反應」。這個科學突破獎,被科學界認為是諾獎的風向標之一。

儘管今年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關於陳志堅的故事,恐怕很多泉州人未必知道。

這位從茶鄉安溪大山深處——長坑鄉山溝溝裡走出來的科學家,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1986年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5年後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14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目前,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

陳志堅,出生於泉州市安溪縣南鬥村。他小的時候,父親到南平打工,留下母親獨自撫養他和兩個弟弟。陳志堅1981年畢業於安溪市第一中學,1985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獲生物學學士學位,後以生物化學考試第一名獲得海外獎學金。1986年通過「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發起人為吳瑞教授)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5年後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從1997年起,陳志堅在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先後擔任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5年成為HHMI研究員至今,2014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在博士後工作之後,陳志堅開始在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的巴克斯特醫療保健公司(Baxter Healthcare)擔任研究科學家。然後,他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技術公司ProScript做了三年的高級科學家,在那裡他開發了有助於識別和改進癌症治療方法的分析方法。他在ProScript期間從事分子生物學和藥物開發,正是在那裡工作期間,陳志堅開始研究泛素。1996年與哈佛大學的Tom Manatis合作,發現激酶必須被泛素「激活」,才能使NF-κB信號傳導過程正常工作。他決定繼續對泛素的研究將更適合學術界的工作,並於1997年離開ProScript,在達拉斯的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建立了一個實驗室。

陳志堅的研究最初集中在泛素在NF-κB蛋白複合物信號通路中的作用,特別是當它與免疫反應有關時。在他位於德州西南大學的實驗室裡,陳志堅的團隊證明泛素標記的蛋白質以及這些標記可以被其他蛋白質識別,從而產生「級聯」的信號。他的研究在2002年獲得了Burroughs Wellcome基金的資助,從而能夠研究NF-κB如何啟動對RNA病毒(如流感和C型肝炎)的免疫反應。這一新的研究路線促使發現MAVS(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和線粒體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中的作用,以及最新的發現胞漿DNA傳感器、環GMP-AMP合成酶(cGAS;cGAMP合成酶)和新的第二信使環鳥苷-單磷酸腺苷(Cyclic GMP-AMP,cGAMP)在免疫防禦和自身免疫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

正是由於陳志堅的研究成果,與傳染病高度相關,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使得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非常高!

事實上,環顧整個泉州,陳志堅,只是泉州走出去和誕生的科學巨匠之一。

在我國,除了中國工程院,還有代表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的中國科學院,簡稱「兩院」。「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截至目前,泉州市已有記錄的院士共計27人,他們因為在各自領域的突出成績或者貢獻而成為院士。按院士的籍貫所屬地區,這些院士主要來自泉州市區、惠安、晉江、石獅、南安、安溪、永春、泉港等地,涵蓋了泉州大部分區域。

如今,只要進入泉州市圖書館,就會發現一堵院士牆,27名泉州籍兩院院士的照片有序地排放著,並附有其學術代表、生平事跡等相關內容。據了解,當初設立院士牆,是希望讓每一位進入圖書館的人,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泉州人文文化的魅力。泉州不僅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經的繁榮港口,還是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聖地。設立院士牆,可以激發青少年勇攀知識高峰的信心。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歧視中國?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的頒獎詞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網友對這個獎是嗤之以鼻的,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評選出來的
  • 寫出《走出非洲》,兩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傑出女作家
    原標題:大堡薦| 兩次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傑出女作家本書是《走出非洲》的作者,丹麥作家凱倫•布裡克森(1885—1962)的成名作。
  • 那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華人科學家
    綜合目前國內報導,業內推測陳教授為何未能獲得諾貝爾獎部分原因是不如其他兩位科學家高調,其科研貢獻未能為業內廣泛熟知。另有部分人認為陳做的是應用轉化工作,而諾貝爾獎是獎勵基礎研究,不會授予應用轉化或者產業界。趙忠堯先生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1927年赴美國留學,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從導師密立根攻讀學位。
  •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說到諾貝爾獎,那絕對世界最受關注,也最容易被世人崇拜的國際性獎勵。我國雖然很多領域也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因為一些很隱晦的原因,我國國內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專家學者卻少的可憐,至今也只有科學家屠呦呦和作家莫言獲得過諾貝爾獎。
  • 他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90歲高齡,因散步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
    每每提到王淦昌,就會陷入沉默,很多人首先浮現出問號,這個人是誰?他有什麼貢獻?王淦昌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的一生都在為祖國服務,他沉默地研究核彈事業,一連三次都錯過了諾貝爾獎。他還被神秘計劃牽連,不得不隱姓埋名。然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中國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自行車撞倒,搶救無效而死亡,而殺了他的人,至今未知。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當然,這個人是歷史上的唯一: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 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 泉州疑似發現黿? 專家:「鱉王」實為亞洲鱉
    泉州疑似發現黿? 專家:「鱉王」實為亞洲鱉 2017年08月10日 14:24   來源:東南早報
  • 泉州承天寺傳奇「鱉王」追蹤 :「鱉王」實為亞洲鱉!
    昨日,3名從浙江趕來泉州的護黿志願者將「鱉王」的照片發給國內多位兩棲動物類專家鑑定,多名專家表示,承天寺內的「鱉王」並非黿,而是亞洲鱉。■早報記者 傅恆 王柏峰 文/圖進展 浙江護黿志願者來泉鑑別前日上午,在聽聞泉州疑似發現黿的消息後,杭州艾綠環境發展中心的環保志願者吳柱第一時間聯繫上了早報記者,隨後,他與兩位攝影志願者來到泉州一探究竟。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當然,這個人是歷史上的唯一: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當然,這個人是歷史上的唯一: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助力「科創泉州」建設 福建省第二期東南科技論壇在泉州舉辦
    福建省第二期東南科技論壇在泉州舉辦。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東南網1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林婕 通訊員 王思穎)12月22日—23日,福建省第二期東南科技論壇在泉州舉辦。與會專家就助推福建省和泉州市智能製造科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等相關方面進行交流、研討,提出對策建議,並深入當地企業進行考察調研,提供科技服務,推動泉州傳統製造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帶動相關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記者了解到,本期論壇由特邀報告會和專家泉州行組成,貫徹落實中國科協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聚焦智能製造領域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支持泉州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
  • 這個河南農村娃了不起,獲得過諾貝爾獎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斯託爾默、美籍華人科學家崔琦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以表彰他們為量子物理學研究作出的重大貢獻誰也沒想到,這一去,竟是崔琦和父母親的永別。1958年,父親開始患病,臥床不起,母親為了不影響崔琦的學業,沒有把這事告訴他,直到1959年夏父親去世她也沒透露一點兒消息。在這之後的九年間,母親不管自己受多大的罪,甚至住茅草庵,都沒有告訴在美國的崔琦,惟恐影響崔琦的學業。她通過別人轉告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讀書求學,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
  • 斯裡蘭卡錫蘭紅茶融合閩南元素 成功改成泉州功夫泡
    海絲故事NO.7 一杯茶錫蘭紅茶被他改成泉州功夫泡來自東南亞島國斯裡蘭卡的錫蘭紅茶,其製作工藝經泉州茶商的創新改良,並融合閩南傳統的「功夫泡」元素,迅速在閩南市場植根,近年來,銷量增速以翻倍計。(泉州十大「海絲故事」評選專題)  2008年,茶老闆黃湧江,冒著戰火,獨闖斯裡蘭卡,堅持從事錫蘭紅茶貿易,聞名當地高層,連斯裡蘭卡總統夫人都去他店裡做客。
  • 「海上絲路」泉州緣
    旅行家驚嘆的國際大都市   720多年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泉州,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說:「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進口量乃百倍於亞歷山大港。」   宋元時期,產自中國的絲綢、瓷器早已蜚聲海內外,最遠到達歐洲。不少歐洲商人和旅行家慕名而來,希望能了解這個國家、學習這個國家的高超技術。
  • 有這個人推薦,諾貝爾獎獲獎率百分百
    這些在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刷新著人類社會對知識探索的高度。在查找諾獎獲得者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張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有智慧的照片」。92年前,集齊了29位物理大咖的索爾維會議合照裡,總共有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
  •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趣事嗎,請點關注。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在1922年。他獲獎的原因是因為對光電效應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因為當時已經如日中天的相對論。但諾貝爾獎的評獎委員會還是沒有把諾獎頒給這個熱點科學,而是頒給了20年前愛因斯坦就已經研究出的光電效應成果。 愛因斯坦一生有三個理論,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光電效應的量子理論、布朗運動統計理論及相對論。
  • 泉州周末遊 泉州周末去哪裡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門票:全線免費 超詳細攻略:泉州玻璃棧道怎麼玩攻略?   航拍:泉州玻璃棧道超美航拍圖四個入口:  入口一(起點)➡起點,大坪路往鄭成功雕像半山腰處,就是綠道起點鄭成功驛站。  想看泉州最有名的高富帥,來大坪山就對了。大坪山泉州舊城區之東,海拔130.8米,面積500多畝,有不少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大坪山自然景觀豐富,最主要的有生態森林公園。  景區中的鄭成功塑像為泉州市中心市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總高度38米,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為目前亞洲最大的騎馬座像。》》
  • 泉州:心心關愛 護航「星星」
    這些機構都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讓孩子儘快融入社會。他們與市區高校合作,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到機構實習,志願者每周到機構開展志願活動。機構還組織學生到高校體驗校園生活,帶孩子們坐公交車、到社區購物,還與相關單位聯合舉辦聯歡會,並組織學生與普通小學學生互動。
  • 「原子能之父」趙忠堯:27歲被黑掉諾貝爾獎,97歲又錯過兩彈一星
    趙忠堯家境並不好,他是靠著存下的工資與籌借而來的錢去支付留學費用的。趙忠堯去到美國後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導師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密立根。初展頭角在美國,趙忠堯在物理研究方面開始嶄露頭角。趙忠堯的學位論文題目是「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為了做實驗研究,趙忠堯常常需要深夜去到實驗室取數據,由於實驗原因,需要每半小時設定一次鬧鐘,趙忠堯在實驗室幾乎是無法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