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非洲

2021-01-21 田園居的美好

《走出非洲》改編卡倫·布裡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凱倫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而遠嫁肯亞,後來她跟英國探險家丹尼斯產生感情的故事。1986年,影片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第4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獎項。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非洲,那是我們靈魂休憩的地方。青山翠谷,銀河掛川,飛馳而過的身影是鷹的靈魂,休憩之處卻是獅子的溫柔。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非洲,只是我們的故事各不相同。大多數人熱愛廣袤的大地,開闊的視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孤獨的自由。

非洲,這片廣袤的土地,沉寂而又緘默

她用川流不息的河水,堅實的土地

告訴我們尊重人,自然和生命

告訴我們愛是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告訴我們冥冥中,一切早已註定

去流浪, 去曠野, 去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生命的意義

收拾行囊,追尋魂牽夢繞的非洲,等你有一天回來,講述你自己的故事。

她,愛慕虛榮

非洲十年成全了她的蛻變

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為它獨特的風格和個性,

就像她的男僕不習慣帶侍從的白手套,

流淌的溪水不願更改它們的河道,

非洲有自己的故事,代代相傳卻不用文字,

遼闊和壯麗的土壤不喜歡工業革命帶來的味道。

因為只有非洲,才是非洲。

在非洲,凱倫找到了自我,蛻變成一個堅毅勇敢的女子

離開非洲,兩手空空,唯有那烈酒印證了她的蛻變

初到非洲時,凱倫卻看不到那個她用金錢交易來的丈夫,於是闖進只允許男士加入的俱樂部去找他,結果被粗暴的趕出去。

而後來,在非洲的生活讓她成長為一個勇敢堅毅的女子,她歷經風險給前線送物資,她遇到夜襲牛群的野獸,徒手操著馬鞭硬是把正在啃咬牛的野獸打跑,雖然被抓傷了臉頰和後背,卻從來沒有畏懼。

她獨當一面,一個人經營著咖啡莊園,和傭人們一起勤勞的勞作。她的種種事跡贏得了男性尊重和讚賞。在失去一切,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她受到俱樂部邀請,在侍者驚愕的眼神裡,所有在場的男士都起身為她舉杯。

離開非洲,形單影隻,唯有那高貴的背影留在了非洲

初到非洲時,凱倫給男僕戴上表示侍從身份的白手套,而當她離開時,她親自為男僕脫下了白手套。初到非洲時,凱倫對管家大聲吆喝,怕他打碎她帶來的瓷器,而離開時,卻為管家準備了一筆生活費。

初到非洲時,凱倫帶著她的優越感和酋長交涉,而離開時,為了爭取一塊供土著人生活的土地,她不惜給官員下跪。忠誠的管家不為金錢一心想追隨著他善良的女主人,凱倫給了他一個充滿善意和愛意的謊言:

「以往我帶著你去打獵的時候你總是在前面帶路,在前方點篝火給我信號,我過去找你。

這次出行,我先去探路。」, 「那這次你的篝火一定要點的很亮,很大。我怕夫人您去的地方太遠,我會看不到火。」

她,孤寂迷茫

卻邂逅靈魂伴侶

為自由奮不顧身的情人丹尼斯,總給她鼓勵和指引。

知道她擅長講故事,

便贈送給她一支純金的鋼筆,要她把故事寫下來;

在她送軍糧的旅程中迷失時,

他鼓勵她走下去,給了她一枚指南針。

一個對的愛人並不會封閉你的腳步和世界,

恰恰相反,他會帶領你去領略更多,

擁有更豐富的生活。

「 道別是一種奇怪的感覺,中間摻雜著羨慕,男人出去接受考驗,磨練勇氣,而女人要接受的考驗,卻是磨練耐性……獨自一個人,學習如何面對寂寞。」

丹尼斯喜歡去流浪「他甚至在狩獵遠行時也帶著留聲機。三把獵槍,一個月的口糧,以及莫札特。」草原是他的家,而凱倫在等他回來。在丹尼斯最後一次遠行之前,他來到她身邊告別,這次告別成了永別,意外卻又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

丹尼斯:你毀了我的生活。

凱倫:何以見得?

丹尼斯:遇見你,我再也不能享受一個人獨處。

凱倫得意的笑了,這或許是對一個人女人最大的褒獎,丹尼斯似乎願意放棄自由,從此永遠守候在她身邊。然而,我開始擔心他們感情如此升華以後卻落入俗套,慘澹收場。

結果,說完這話的丹尼斯,在最後一次遠行時卻墜機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我居然感覺如釋重負,完美極了,這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最好的歸宿:無疾而終,無人能及,無從追念,無所適從。丹尼斯的死使他們的愛情戛然而止,對彼此來說,也許這算是一種善始善終。

因為,相與出塵和柴米油鹽,難以兩全

最好的東西往往最難引入日常,會變的黯淡失色

床前明月皎潔之光,引入生活,

久了就成了粘在衣服上的一粒白米飯

嬌豔紅玫瑰,藏在家裡,

久了那抹紅就成了牆上的蚊子血

最吸引彼此的,不過就是那份自我和個性

而在一起的生活,太瑣碎,不斷的妥協

以付出自我為代價,最難堅持獨立的意志

保持最真的自我,同時維持最近的親密

自古以來無數善男信女妄圖挑戰的愛情難題

幾乎是一個死題

世俗和愛情,自古難全

自由和愛情亦是如此

分開後,反倒成了一段流傳美麗的傳說

凱倫回憶說「後來我才發現,他給我指南針是想告訴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永遠沉睡在非洲的草原上,和夕陽下溫柔的獅子為伴,他一語成讖,上帝似乎早就安排好一切,讓她遇見丹尼斯,卻沒有把這個情人永遠留在她身邊。

她有自己一個人的路要走,暮年時一個人坐下來,拿起丹尼斯送她的金色鋼筆,不露聲色的臉頰,內心悲傷似洪水泛濫。但是,至少這一生,她遇見了靈魂伴侶,拋卻了她用金錢買來的男爵夫人頭銜。

她,離開非洲

卻把她的心和夢永遠留下

我們的故事起源於一支純金的鋼筆。

後來, 在他去察沃飛機失事之前

他給了我第二件 不可思議的禮物

從上帝的眼裡看世界

於是, 我明白了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人可以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人生卻總在提筆的瞬間暗自神傷。據說每當夕陽西下,凱倫就會獨自登上她的閣樓,對著非洲,那個夢與愛的地方,沉思、眺望......

走進非洲,她擁有社會意義上的一切、財產、丈夫、名貴家具、莊園、僕人和青春。

走出非洲,她的莊園被大火吞噬,家具變賣,丈夫離去,情人埋葬,僕人散了,青春消逝,但是她卻擁有了完整豐滿的一生,非洲十年,百般滋味,努力和掙扎,那個遙遠的遠方早就成了她回不去的故鄉。

她,平靜如水

卻在夢回千轉時低低囈語

你的夢在哪裡?哪裡是你靈魂休憩的地方?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如何拋棄沉重的精神枷鎖。收拾行囊啟程,去找尋自我,發現自我,聽聽自己心的聲音。

在物慾橫流、名韁利鎖的紅城世俗中立定腳跟,做自己的主人,不盲從,不迷失,不顛倒,不異化,始終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心靈的自由。

等你有一天回來,講述你自己的故事,我能想像那時候你的眼神一定透著沉靜、清澈和博大寬厚的愛。

相關焦點

  • 《走出非洲》教給人的是關於告別,不求一物屬於自己,而愛她!
    大家好,我是定州玉姐,我會每天都給大家一篇大家喜歡的文章,喜歡的朋友們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走出非洲》教給人的是關於告別,不求一物屬於自己,而愛她!《走出非洲》卡倫在寂寞中結識了一位英俊瀟灑的英國紳士丹尼斯,他從獅子的威脅下救出了卡倫。卡倫發現丹尼斯是一個熱情坦率、有幽默感和藝術感的青年,而丹尼斯則喜歡聽卡倫講自己編寫的故事,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
  • 豆瓣8.6《走出非洲》:只有內心的東西,才會真正永遠屬於自己
    離婚後的凱倫獨自掌管偌大的農莊,慢慢適應非洲的生活,也交到了三兩好友,其中就有影響了她一生最重要的人--丹尼斯,一個被人稱為「英俊得令人難以置信」的20世紀非洲狩獵及飛行探險的先驅。當凱倫第二次從丹麥返回非洲的家時,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擠在門口,歡迎凱倫的回歸,臉上都寫滿了開心。後來,一場大火將農莊燒為灰燼,凱倫破產了,原本自己已是泥菩薩過河,但她卻堅持要把為土著安排妥當才返回丹麥,她四處奔走求情,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向長官下跪.....令在場所有的白人震撼不已。
  • 人類祖先如何走出非洲?
    人類走出非洲這個歷史事件很難有直接證據,所以旁證和考據就是重要依據。基因技術的出現,讓歷史研究中的旁證更加堅實,很多從前打嘴仗的內容,現在變得無可爭議。我們當前所在的地質年代,細說起來屬於是顯生宙的新生代的第四紀的全新世 ,比較複雜。
  • 現代智人也多次走出非洲
    現代智人也多次走出非洲人類走出非洲的劇情是越來越複雜了。舊版本的劇情是:現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三者共同的祖先是在東非進化來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大約是在距今55萬~76萬年前與現代智人分道揚鑣的,他們遷移到了歐亞大陸。我們的直系祖先則繼續呆在非洲,直到大約6萬年前,現代智人才走出非洲。現代智人進入歐亞大陸後,就逐漸取代了當地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不過,在不同人種之間也發生過雜交,所以至今我們身上都還留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少量基因。
  • 智人是如何穿越沙漠、走出非洲的?人類進化史9:走出非洲
    當非洲的智人在南非的海岸邊重建家園之後,有一些「探險家」嘗試離開海岸,去尋找那扇走出非洲的大門。但是,在他們的面前有一道巨大的沙漠屏障,那就是撒哈拉大沙漠。這片沙漠把我們的非洲家園和世界的其他地方分隔而開。
  • 卡倫·布裡克森《走出非洲》
    OUT OFAFRICA 丹麥女作家卡倫·布裡克森(Karen Blixen),筆名艾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在1937年發表了她的第二部作品,即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
  • 讀書筆記——《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是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裡克森的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大量描寫的離我們生活相去甚遠的非洲農場生活,「我」作為一個白種女人,在非洲經營農場,漸漸的愛上了非洲的天,地,人,與「我」的僕人——肯亞的土著人建立了良好深厚的關係。
  • 回顧經典《走出非洲》:願大家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概是非洲的土地太過於壯美,生活的時間長了也感染了其浩瀚,大概是生命的堅韌太過於強烈,讓她自此不在意蹉跎和苦難。凱倫走出非洲的時候一無所有,她的莊園,她的水晶和瓷器,還有,她的爵位與財富,她的婚姻和愛情;凱倫走出非洲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有了,她的獨立和堅韌,她的勇敢和博愛,她的熱烈和優雅,她再沒了充盈的世俗財富,卻多了難能可貴的偉大靈魂。
  • 電影「走出非洲」,觀眾「走近非洲」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非洲電影不多,《亞當》《阿布·萊拉》《空調》等有限的幾部影片成為一扇難得的窗,讓這裡的觀眾窺見非洲電影的歷史和當下——當電影「走出」非洲的時候,觀眾「走近」了非洲。
  • 除了《走出非洲》,還有8部關於非洲的電影讓人意亂情迷
    從1950年代起,非洲就是文人騷客們靈感的寶地。美國作家海明威就在非洲創作了《吉力馬札羅的雪》。導演自然也不例外,這片土地有著太多的素材供他們細細咀嚼之後,融入作品中,呈獻給我們。在蒼茫大地上發生的任何一個溫情的故事,都能讓人品出落差之中的非洲魅力。
  • 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智人」走出非洲的侵略史
    在1987年,有三位美國生物學家做了項研究,給來自亞、歐、非洲的數百位婦女做了調查,提取了她們產後的嬰兒胎盤中的線粒體DNA,分析後發現,所有人的DNA都可以追溯到一具20萬年前的非洲婦女的化石標本。從這時起,「非洲起源說」開始興起了。
  • 人類「走出非洲說」的新答案
    在各地還陸續發現了一些過渡的人種,稱為早期智人,比如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國的馬壩人、丁村人等,令整個進化鏈條更加完整。 不過到了二十世紀末葉,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們驚訝地發現地球上所有活著的人的DNA都非常接近,變異很小,於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理論「走出非洲說」粉墨登場:智人並非從多地獨立進化而來,而是大約20萬年前在非洲單線進化的。
  • 《走出非洲》:女性必看電影之一
    走出非洲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7項大獎劇透我很久都沒有看過這麼美妙的故事了!電影長達161分鐘,沒有故意晃動的鏡頭、快速剪輯、快速事件節奏。它舒緩道來,卻深情流暢。非洲,廣闊壯美,更原始瘋狂。
  • 人類祖先何時又為何走出非洲?
    一些模型顯示,現今所有的非非洲人的祖先都可追溯至單一種群,而另一些模型則顯示,走出非洲是分時間分階段發生的。本周《自然》發表的3篇群體遺傳學論文報告了來自全球逾280個不同群體的個體高質量基因組。三項研究描述了通常研究覆蓋不足的區域的基因多樣性,共同為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大遷移提供了新的認知,顯示人類如何「走出非洲」。
  • 走出非洲 肯亞國寶級堅果在雲集首發
    這不僅是該品牌首次在中國試水線上銷售,也是上線雲集的首例非洲商品。此次和肯亞的合作,是雲集繼去年成為泰國商務部合作夥伴之後,以新電商形態對接非洲資源,幫助非洲品牌快速打開中國市場的一次嘗試。走出非洲,走進雲集丹麥著名作家凱倫。
  • 英媒:「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又瘦又小
    英媒稱,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說,最先離開非洲的早期人類祖先又瘦又小,行走姿勢更像類人猿。這項研究結果向我們人類起源的現有理論發出挑戰。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30日報導,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最先走出非洲並前往亞洲和歐洲的早期人類是高大強壯的直立人。但對早期人類化石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最先開始這一旅程的實際上可能是遠為瘦小的人類——能人。
  • 中國人的祖先何時走出非洲?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老祖宗?
    在《尼安德特人》中,古DNA領域的頂尖學者也綜合了同行們的觀點,對人類起源和遷徙做了討論。從某種程度上說,帕博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測序,說明現代人身上帶有非洲以外古人類的基因。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版本的「人類走出非洲說」。人類學家對「人類走出非洲說」的認識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的變化?在中國,關於早期人類的最新考古發現又有哪些?
  • 非洲智人為何要走出原先生活了10萬年的非洲平原?
    我們都知道,當代人類的先祖原來是25萬年前的非洲智人,大約在7萬年前,非洲智人走出非洲,開始向世界各地分散。經過數萬年演變發展,才有了現在地球上充裕多彩的人類世界,才有了現在的78億生齒。那麼7萬多年的非洲智人為何要要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分散?
  • 《走出非洲》:壯美,然現實中的非洲與電影中差距挺大
    「在非洲的貢嘎山腳下,我曾經有一個農場」。舒緩蒼老的女聲,深情流暢的音樂,非洲廣闊壯美的大地,一幅幅畫卷史詩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深深地被打動了,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飛翔,俯瞰壯美的非洲大地時,遼闊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著的羚羊,泛著陽光的湖面上一片片掠起的水鳥,真是太美了。對非洲充滿了無限的好感與感嘆。讓我最感動的是女主跪下乞求新來的長官,給土著人留下一塊土地生活。她真的拿那些非洲人當家人。
  • 豆瓣評分8.5,一部冒險愛情片,一起去《走出非洲》
    「在非洲的貢嘎(Ngong Hills)山腳下,我曾經有一個農場」。舒緩蒼老的女聲,深情流暢的音樂,非洲廣闊壯美的大地,一幅幅畫卷史詩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深深地被打動了,許久無語,也許因為年輕沒有真的理解。再看的時候,十多年已經過去了,心隨著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飛翔,俯瞰壯美的非洲大地,盪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