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柯潔輸掉與阿法狗的對決後,放聲大哭,讓無數旁觀者心痛。有人寫了這麼一段話:柯潔輸了,他哭了;阿法狗雖然贏了,但它不會笑。
我的工作未來是否會被AI取代,是不少小夥伴們一直擔心的事情。人工智慧的確已經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未來的就業形勢。也許有人告訴你,人工智慧會創造更多的崗位,會帶來更多的機遇。但是當汽車被發明後,馬車確實消失了,馬車司機這個職業也確實沒有了。
了解人工智慧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盧德理論。在工業革命之後,機械設備的廣泛使用讓不少手工業者和技術熟練的工人破產失業,於是工人們為了阻止這種情況開始打砸損毀機器試圖保住自己的飯碗。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勞動力的需求,導致失業率上升。當然這會解放人類,當人類有了更多的需求就會誕生更多為這些需求服務的崗位。
但是轉型是痛苦的,誰也不願意自己是下崗失業的那一個。比如美國哈弗數據認為最有可能被人工智慧率先取代的職業就是電話銷售和貨運司機。這兩個職業對於人類來說都是重複枯燥的東西。一個電話銷售員每天可能要打出去上千個電話,但是成功率可能盡在百分之一左右徘徊。電話銷售員在最初的電話銷售中可能保持的激情會較高但是過多的重複之後,其心理上的疲憊會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而貨運司機同樣如此,孤獨枯燥的工作環境以及極低的容錯率都導致這份工作,可能交給人工智慧會更合適。事實上,現在部分高鐵已經基本採用人工智慧控制,駕駛員僅僅發揮著輔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取代以上兩者是人工智慧現在的技術就能做到的事情,未來三到五年這兩份工作將可能率先消失。
而更嚴重的是與此前機器接管繁重的體力工作不同,這次的人工智慧更加的智能將向所有的行業滲透,包括醫療、財務、銷售、保險、媒體甚至娛樂產業,各行各業都在承受著衝擊。科技產業將是未來的關鍵詞,所有的其他產業都將被其覆蓋和影響。
比如醫療產業。培養一個醫生需要五年大學、三年研究生、一年實習、三年規培,這樣一名醫生才能勉強算是醫生肚子操刀手術,而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呢?只要技術足夠,在將千萬分的病例灌入學習之後,它可以分析出所有可能的病症以及可能性比例給出下一步的檢查與診斷建議。醫生會手抖、人工智慧不會;醫生會遺漏,人工智慧不會。未來的醫療行業,醫生可能更多將聚焦於理論研究。
當柯潔輸掉與阿法狗的對決後,放聲大哭,讓無數旁觀者心痛。你很難想像自己深入鑽研幾十年投入了畢生精力的東西,有朝一日被一個機器摧毀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可能很快就會降臨在無數人的身上。一滴水如何避免乾涸的命運?融入大海。
建立全局觀,彌補人工智慧的短板
即使現在我們自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很神奇,但是我們依然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並將長期處於這個時代。人工智慧能夠在運算邏輯上超越人類,在具體的數據分析上超越人類。但是在全局觀上,在方向性上,在決策上依然無法做到與人類相仿,而這些將是未來職場人的必備技能。
專注於機器人不能做的事
人是有感情有靈魂的,而機器人沒有。任何一個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出色的溝通技巧。無論哪一種工作都是在為人類服務而不是機器人,為人服務就需要這些東西,出色的職場人能夠將冰冷的人工智慧話語轉化成人更希望得到的表達方式。讓人工智慧成為你的助力而不是取代你。
開創,做人工智慧的「爸爸」
人工智慧也是產品,是產品就需要產品經理、需要營銷專家、需要渠道規劃、需要廣告設計、需要銷售計劃,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東西。
未來是一個人機共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只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