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真的是珊瑚的庇護所嗎?

2021-01-10 5GH

長期以來,深海一直被視為瀕臨滅絕珊瑚的潛在庇護所;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地球上隱蔽的地方之一,充滿永恆的陰鬱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令人毛骨悚然,極少人曾經在此探險。在這樣的地方總有一種荒誕的感覺,偶爾會出現「吱吱」的聲音;但這裡是Luiz Rocha和他的團隊研究深海珊瑚礁的地方。

如果談及珊瑚礁,可能會首先想到的是一個陽光普照的世界,他們正位於海洋表面的正下方。但是珊瑚礁也存在於這些淺水區之外,即所謂的「mesophotic區域」,距離海平面30-150米(100-500英尺)以下的地方。憑藉正常的潛水技能不會到達那裡;為了研究生活在這個昏暗世界中的陌生動物,潛水員需要特殊的訓練和設備:包括更大的氣罐,幫助潛水員呼吸的循環呼吸器,以及包括氦氣的特殊氣體混合物。氦氣意味著,任何進入中間區域的人,在嘗試通過他們的循環呼吸器進行交流時,都會發出尖銳的吱吱聲。

為什麼要忍受這些到那裡去?因為珊瑚礁是地球上最瀕危的生態系統之一。溫度上升,海水酸化和新出現的疾病已經將曾經輝煌的珊瑚礁變成了幽靈般的死亡區域。在過去的兩年裡,澳大利亞大堡礁中的一半珊瑚已經死亡。隨著災難的惡化,一些科學家已經開始尋找mesophotic區域的珊瑚。如果淺海的珊瑚也生活得離海平面更遠,人類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弱,那麼這些深水區域可以成為淺海物種的避難所,珊瑚可以在那裡躲避他們面臨的威脅。這是人們曾經認為的情況。

然而,根據Rocha的工作,這種假設是沒有根據的。在對mesophotic珊瑚礁進行的第一次徹底研究中,Rocha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證明,這些棲息地的魚類和珊瑚群落和淺層並不相同。

對我來說,深礁是淺礁的避難所,就像是說大草原是雨林的避難所。

現在的許多推測都來自歷史數據。這些數據表明,淺水珊瑚和魚類物種都可以生活在較大深度的海洋裡。可是,Rocha覺得這些記錄並不可靠。在一些瘋狂的情況下,可能已經從100年前的90米(300英尺)深的地方收集了一些東西,並且被記錄下來;但這並不意味著,特定的物種實際上生存在那些海洋深處。

為了真正理解mesophotic的生態系統是什麼樣的,Rocha需要親眼看到它。潛水器幾乎沒有幫助,他們的驚人的噪音和燈光使得研究人員無法對當地魚類進行適當的普查。相反,Rocha需要潛水。

他和他的同事在百慕達,巴哈馬,庫拉索島(Curaao),菲律賓和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進行了潛水調查。在每個站點,五人團隊將下潛數十次,沿途調查周圍的動物群。這是一項艱苦而冒險的工作。為了探索最深的水域,團隊只能在底部停留15分鐘,然後進行緩慢的歷時6小時的上升,沿途發出「嘶嘶」聲。那裡變得非常黑暗和神秘,你總覺得這是第一次有人看到這個棲息地。

他們的工作表明,即使1/4的淺礁魚確實會到達這個深度世界,但他們在那裡也不那麼常見了,更像遊客而不是居民。這兩個區域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在mesophotic區域內,生活在60米(200英尺)的物種與生活在90米(300英尺)的物種也存在明顯差異。

如果你給我發了一張在太平洋任何地方拍攝的照片,我可能會告訴你它在哪個深度拍攝,誤差在5-10米(15到30英尺)的範圍。

這些珊瑚礁唯一共享的是他們面臨的威脅。在調查中,研究團隊也看到了危害深海珊瑚礁的東西。他們發現了入侵的獅子魚,塑料垃圾,白化的珊瑚跡象,以及錨點破壞的證據。菲律賓有一個珊瑚礁,那裡有100多米的釣魚線,混亂的漁線甚至給研究團隊帶來危險,但是,那裡是一個之前沒有人見過的地方。

自然災害也襲擊了這些深礁。就在2016年颶風「馬修」經過巴哈馬群島的四天之後,Rocha的團隊潛到了風暴路徑中一處130米(450英尺)深的珊瑚礁。那裡的珊瑚遠遠超出了表面波浪的衝擊範圍,但仍然被一層沉積物和懸浮的泥土覆蓋著。當研究人員到達那裡時,他們甚至看不到礁石。

深海珊瑚礁是遭受人類危害的另一個世界。而且,因為他們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安全的,所以他們不會受淺珊瑚的同樣的關注和保護工作。因為沒有人去那裡,所以每個人都認為,這些珊瑚對人類來說遙不可及,不過,他們顯然不是。

事實上,該團隊發現,唯一一直沒有被損壞或汙染的深海珊瑚礁,他們都遠離人類居住區。淺海珊瑚礁礁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是否能避開威脅,關鍵點並不是深度,而是距離。只不過,即使是這些遙遠人類居住區的珊瑚礁,也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全球影響。

有時它看起來似乎毫無希望,但必須把他們放在一起保護。mesophotic珊瑚礁並不是避難所,但他們的重要性不同亞於淺海珊瑚礁,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淺礁一樣受到威脅。

氣候變化對世界淺水珊瑚礁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儘管人們想像深海會是他們的避難所,但這項新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這種希望是不切實際的。拯救世界的淺水珊瑚礁沒有快速解決辦法。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全球的其他的方,情況可能會不一樣。目前,我們對mesophotic生態系統「是否能夠作為淺礁物種的避難所」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畢竟,科學家才剛開始了解他們。那些珊瑚礁往往被遺忘,每當有一項新研究為我們帶來新信息時,它都為我們帶來一絲新的希望。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影響深海珊瑚
    新華社洛杉磯8月28日電長期以來,深海被一些研究人員視為珊瑚的庇護所。然而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在深海,珊瑚也會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白化現象日趨嚴重。這項27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月刊上的研究顯示,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太平洋島國帛琉附近海域的3處珊瑚群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測量海面及海面以下30米至150米(中度透光層)的溫度,由此建立模型預測氣候變化對珊瑚產生的熱應力影響。
  • 孤芳不自賞——獨居深海的金柳珊瑚
    水深2000米以下、冰冷幽暗的深海是怎樣一番景象?這裡沒有近海岸地區適宜的光照、溫度極低、食物匱乏、壓強超大。對人類而言,這裡是生命的禁區。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或許,是我們小看了生命的力量。這裡不僅有生命的存在,還有著像綻放的花朵一樣美麗的生命。
  • 珊瑚寶石:深海精靈的千年傳說
    《財富來了》珊瑚寶石:深海精靈的千年傳說  說起珊瑚,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們原本是大洋深處的一種奇特生物。但是提到珊瑚寶石,普通消費者或許有些詫異,珊瑚如何能成為珠寶首飾的呢?  【深海珊瑚極其珍貴】  深圳天雅潤石珊瑚總經理劉林:珊瑚主要兩種,淺海珊瑚和深海珊瑚。淺海珊瑚是大堡礁啊這個那個礁的,肉眼很容易看到的珊瑚,叫淺海珊瑚,這種珊瑚起到環境保護海水調節的作用,這種珊瑚是明令禁止堅決不允許動的。紅珊瑚是深海珊瑚或者寶石珊瑚,海下200-2000米的珊瑚,生長中壓強很大,所以深海珊瑚非常細膩均勻,硬度很高的珊瑚,可以做成首飾。
  • 創造與魔法深海珊瑚位置一覽:深海珊瑚刷新時間地點坐標大全[多圖]
    創造與魔法深海珊瑚在哪找呢?深海珊瑚位置很多玩家朋友找不到,那麼這個採集物具體在哪裡呢,坐標地點又是什麼地方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創造與魔法深海珊瑚位置一覽:深海珊瑚刷新時間地點坐標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深海珊瑚為什麼發光?原因居然是這個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對不少人來說,海洋中的珊瑚都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其中會發光的深海珊瑚,神秘感可說更加引人入勝。據香港《東方日報》7月7日報導,英國南安普頓大學5日發表了研究珊瑚的報告並指出,位於深海的珊瑚會發光,其實是為了加速其光合作用。
  • 海龜、珊瑚……不用去深海,這裡就能看!
    海龜、珊瑚……不用去深海,這裡就能看!澎湃號·政務 你想知道海洋裡有多少種生物嗎?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了深海珊瑚群落的增長率
    夏威夷大學(UH)馬諾阿海洋與地球科學技術學院(SOEST),夏威夷太平洋大學(HPU)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員首次合作深海珊瑚群落的時間增長率和各種物種的定殖模式該科研團隊使用UH Manoa夏威夷海底研究實驗室的潛水和遙控車輛檢查了夏威夷島背風側海底不同年齡的海底熔巖流上的珊瑚群落
  •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李建如說。
  • 科學家破解深海珊瑚發光之謎
    在深海珊瑚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幫助生物體在低光的棲息地進行光合作用。圖片來源:E.Smith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深海珊瑚發出奇異光芒的原因——幫助它們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研究人員懷疑這些珊瑚發光可能另有原因。  現在,Wiedenmann認為他的團隊已經找到了答案——深海珊瑚利用一種螢光蛋白最大限度地製造少量光線以供棲息在這裡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換句話說,深海珊瑚和它們的淺海親戚出於相反的原因而發出了螢光。  研究表明,藍光對於光合作用更有用,但紅光更能穿透到珊瑚的組織中。
  • 科學家破解了深海珊瑚發光之謎
    在深海珊瑚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幫助生物體在低光環境進行光合作用 圖片來源:E.
  • 海底的珊瑚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萬裡挑一
    色號為16-1546的珊瑚橘成為了潘通與潮流們的寵兒。   佔據我們家園地球的7成面積的是大海,而珊瑚礁群正是海洋生物的庇護所。珊瑚「正在逐漸成為絕種和過去的代名詞。
  • 遠古鯊魚意外躲過大滅絕:深海環境提供庇護所
    這表明,深海環境可能在大滅絕事件中為許多掠食者提供了庇護所。  大約2.52億年前,地球上有大約90%的海洋生物物種消失,這一事件被稱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在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因此又被稱為「大滅絕「(Great Dying)。從火山爆發到海水氧含量降低,再到劇烈的氣候變化,大滅絕在化石記錄中向我們展現了生命所能遭遇到的最嚴酷的挑戰。
  •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氣候
    新華社「科學」號8月11日電(記者張旭東)全球氣候在漫長地質年代中曾有多次冷暖變化,深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了解幾萬年前深海對氣候的影響並為研究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參考?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中尋找線索。
  •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講述了美國珊瑚修復基金會創始人、海洋英雄肯·內迪邁爾的真實故事,集人物傳記和科普知識於一體。肯·內迪邁爾從小喜歡海洋,並且迷上了色彩絢爛、形態各異的珊瑚。
  • 數千歲的深海珊瑚你見過嗎?「科學」號採集到了![圖]
    本航次科考隊員共採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棲生物樣品近400個、170多種,專家推測其中一個巨大珊瑚的年齡在數千歲。「科學」號採集到的巨大珊瑚的根部(9月4日攝)  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棟介紹,本航次科考隊員利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下潛15次,對此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進行了精細調查,取得了豐富的生物、巖石和沉積物樣品
  • 深海美人 紅珊瑚 的功效與作用
    原標題:深海美人 紅珊瑚 的功效與作用 >紅珊瑚(Red Coral):屬有機寶石,色澤喜人,質地瑩潤,生長於遠離人類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皇太后、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場合要穿朝服時,必須要戴三串朝珠,其左右兩串為珊瑚;而皇貴妃、皇太子妃、貴妃以及妃等,除了中央一串為琥珀與太后的東珠有所區別外,另外兩串也是以珊瑚為材質。乾隆皇帝和莊賢皇后對紅珊瑚更是尤為喜愛。
  • 「深海勇士」號首次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據李建如介紹,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深海冷水珊瑚,由同濟大學黨皓文研究員獨家提供冷水珊瑚林是去年「深海勇士」號的重大發現,也是本航段科考的重頭戲。
  • 「物種」海洋生物的庇護所-海扇
    柔軟而堅韌擁有獨特的美麗TA是海洋生物的庇護所海扇生物學分類海扇是一種特別的軟珊瑚,顏色形態和品種都非常多樣,在各海域,尤其是熱帶海域分布廣泛,它們通常附著在珊瑚礁上,或是沿著斷崖壁側面展開,單株個體可以達到幾米長。
  • 紅珊瑚之新手必看造礁珊瑚與紅珊瑚的區別
    沙丁項鍊此時,我們就可以斷定這位顧客還不完全了解紅珊瑚。淺海造礁珊瑚和貴重寶石珊瑚怎麼會一樣呢!但是,你真的了解造礁珊瑚嗎?知道它與寶石珊瑚的區別嗎?特色級牛血紅沙丁手要想識破商家的騙局,正確購買紅珊瑚,必須要先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對阿卡和沙丁的了解。
  • 「科學」號採集到的數千歲深海珊瑚原來長這個樣子......
    本航次科考隊員共採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棲生物樣品近400個、170多種,專家推測其中一個巨大珊瑚的年齡在數千歲。◎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中的2017年卡羅琳海山航次,9月5日靠泊海南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