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興安嶺地區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貂熊、紫貂等活動影像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17日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獲悉,近期設置在這個林業局轄區內的紅外攝像機多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貂熊等珍稀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今年1月6日至3月6日期間,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在轄區內大西溝管護區58號線區域,布設了紅外線相機60部,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野生動物科學監測。近日,工作人員將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經過整理篩選後,得到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活動視頻資料。
-
「無人機+熱成像」技術助力野生動物調查與保護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關係到全球生態健康和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首先要調查種群資源,了解物種準確分布、種群規模、棲息地變化等,為進一步評估物種的生存質量、確定保護等級以及制定相應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然而,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山地林區條件下實現起來卻異常艱難。
-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現人熊對峙驚險一幕
圖為梅玉生拍攝到的棕熊。 梅玉生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27日電 (李愛平 白士城 姜旭東)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工程師梅玉生27日在此間表示,近期,他在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烏瑪林業局零公裡管護站附近,用相機錄製了人熊對峙驚險一幕。當時,梅玉生是在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奇乾鄉返回零公裡管護站途中,遭遇的這一幕。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和央視報導團隊,在亞洲最大的陸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開為期二十天的《2020我們與藏羚羊》科考活動。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瑪依雪山腳下是羌塘保護區一個重要的藏羚羊遷徙通道,此前科考隊曾經在這一帶拍攝到近3萬隻藏羚羊遷徙種群,此次拍攝到6萬多隻的藏羚羊種群,實屬罕見。數量怎麼計算?據介紹,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魅影」無人機可以通過軟體把地面劃分成若干個網格,並藉助紅外攝像機對地面的藏羚羊進行識別,自動統計數量。
-
新疆阿爾泰山首次拍攝到猞猁一家三口活動影像
近日,新疆阿爾泰山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畫面中兩隻小猞猁一前一後在山間行走,很快猞猁媽媽出現在鏡頭中,它不時抬頭張望,最後朝山林深處走去。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森林保護科幹部 楊文超:猞猁是一種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覓食的動物,所以兩次都是夜間拍攝到的。猞猁還是一種離群獨居的動物,所以我們這次能拍到三隻猞猁在一起是比較罕見的。
-
世界上最大鹿科動物現身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公安局和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採集野外布設紅外相機視頻時,發現多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在野外活動的視頻。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管護部門和森林公安在駝鹿活動頻繁區域布設多個紅外相機,對野生駝鹿進行系統檢測。駝鹿一般出沒於北半球溫帶至亞北極氣候的針葉林及混交林。在我國,它們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全天都在覓食飲水,食物以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為主。
-
大興安嶺拍攝到多種小可愛
日前,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員在整理紅外線攝像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視頻資料。早上8點皚皚白雪中,三隻野生狍子在雪中悠哉地玩耍著。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猞猁也進入了紅外線攝像機的鏡頭,一隻成年猞猁以獨特的方式和監測員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低沉的吼叫聲像是在和所有人打招呼。另外,還捕捉到一隻體形較大的成年猞猁,站在一株達子香下,輕輕地嗅著樹幹,據砍都河溼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猞猁是通過鼻子嗅同伴留下的氣味,以此尋找同伴。
-
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圖)
原標題: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組圖)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針對網媒報導「內蒙古大興安嶺拍到6隻駝鹿野外影像為國內首次」的相關訊息,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楊琨對記者證實稱該事件「情況屬實」。 楊琨介紹說,這組圖片拍攝於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是該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意外捕捉到的影像數據信息。
-
吉林一林場首次拍攝到罕見原麝實體影像
新華社長春11月18日電(邵美琦、延長才)一段罕見的原麝活動視頻,被架設在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的一部紅外相機拍攝到。經鑑定,視頻中的原麝為成年雄性。這是該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記者18日從該林業局了解到,在這段時長5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原麝在林中短暫停留,警惕地四下觀察,確定方向後矯健地跑開,模樣十分呆萌。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介紹,原麝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其視覺、嗅覺敏銳,警惕性強,在野外很難被發現。成年原麝身長85釐米左右,體重8至12千克,全身顯暗褐色,頭上沒有角,耳大而直立,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
-
吉林大興溝林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
新華社長春12月3日電(記者高楠)記者從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了解到,11月30日,該集團下屬大興溝林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監測系統中發現一段野生東北虎視頻。這是大興溝林區首次拍攝到的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也是該林區第二次發現東北虎蹤跡。
-
秦嶺野生金錢豹全家福來了!首次拍到「四隻同框」遊林區
據介紹,該影像是工作人員於2020年8月收回相機整理資料時發現,這段影像拍攝於2019年12月,同時還收集整理到紅腹錦雞、紅腹角雉、鬣羚、斑羚、豹貓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羚牛、金絲猴、林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林區活動的影像。
-
大興安嶺:紅外線相機拍到珍稀野生動物貂熊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松嶺森林管護區的工作人員通過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首次在大興安嶺地區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貂熊。據專家介紹,貂熊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它的外形像獾,尾巴像貂,腳掌像熊,性情像狼,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中國大興安嶺地區貂熊僅存約200頭。此次監測到貂熊對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四口同框」 野生金錢豹現身秦嶺林區
紅外線相機拍到的野生金錢豹「四口同框」畫面,圖中紅圈內為稍遠處的3隻金錢豹。(大熊貓國家公園天華山管理處供圖)1月7日,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天華山管理處獲悉,該管理處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線相機照片時,發現了4隻野生金錢豹集群活動的影像,經辨別同框的野生金錢豹應來自同一家族。
-
中國特有華北豹迄今最大野生種群被發現
據澎湃新聞6月6日消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顯示,證實我國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分布著重要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其中,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
-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自2020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林業局內大西溝管護區58號線區域內,布設了紅外線相機60部,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野生動物進行科學監測。近日,工作人員將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經過整理篩選後,得到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活動視頻資料。
-
東京城林區首現野生東北豹「真身」 目擊者:最近距離20米
王禕 中新網牡丹江6月29日電 (沈金博 孫大海 記者 王琳)黑龍江省東京城林業局有限公司於29日發布消息,該局工人宋金龍分別於6月19日、22日拍攝到野生東北豹影像,最近目擊距離僅為20米左右,這是東京城林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豹影像。
-
他來了他來了——罕見貂熊現身哈巴河林區
近日,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的工作人員回收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在林區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貂熊。
-
湖南寧遠九嶷山首次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中新網永州12月7日電 (唐小晴 趙小兵 李嚴軍)地處湖南寧遠縣的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安裝了60臺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共收集到圖片及視頻資料72137份。」
-
首次!「瀕危」野生原麝在黑龍江朗鄉保護區被拍到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科技日報記者12日從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獲悉,小興安嶺林區首次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原麝,這是由該所在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控的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監測到的。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野生原麝據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朱世兵博士介紹,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經對照片進行鑑定,朗鄉保護區監測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