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教授爸爸,李紅良再次受到質疑,造假難道已成學術傳承?

2021-01-11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最近,各大媒體都在揪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裡面的貓膩。

這件事要從頭說起,才會知道有多可怕。

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獲獎名單

5月,有人在網上發了幾張圖,讓大家欣賞一下(見附圖)。這是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名單。小學生研究癌症、病毒。這些材料都是P3實驗室的東西,小學生怎麼能接觸這些?他能獨立設計出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中學生更是神奇,研究北極的冰川、植被,南極的微生物,響應型納米粒,翼龍的骨骼研究……這些項目是跟著指導老師操作一遍,還是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而且,這些設備、實驗室能否讓中學生使用?

論翼龍骨骼結構與滅絕原因的聯繫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朗伊爾賓1號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環境對北極罌粟生長的影響。一種人工編碼的DNA防偽自動印泥基於響應型納米粒用於抗癌藥物的選擇性釋放。基於螺吡喃-雙色團的力致多色轉變材料的製備和應用南極半島一種新的抗輻射微生物的發現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

大眾的目光第一個落在一位來自昆明的小學生身上。他獲得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一等獎,全國三等獎,研究的項目叫「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很慚愧,我不懂C10orf67是什麼。後來有人科普這是人類第10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

看到這樣的題目,網友們稍微想想就疑點重重,那些術語就很高端,論文題目極為嚴謹。這種題目,我本科寫論文時,都不會用,「機制」是個多麼深奧的詞彙啊。裡面的內容更是專業。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這位小朋友的父親,中科院昆明研究所的研究員,總算道歉,說他沒有在意大賽要求是小孩自己寫論文,他過度參與了。一等獎被撤銷。

這只是其中一件,有不少中小學生研究了腫瘤。

小學生用茶多酚研究抗腫瘤

大家還發現了有人的論文跟已經發表的博士論文一樣,或者跟專利申請的一樣。在一堆項目中,大家又把目光聚集到了另兩位小學生身上。

武漢兩位小學生,一位三年級,一位六年級,她們做的也是抗腫瘤研究,用茶多酚研究抗腫瘤。

這個實驗難度不低,需要培養腫瘤細胞,然後注射到小白鼠的體內。等腫瘤長大。然後給小白鼠分組,服用不同的藥物,觀察實驗結果。

這裡面不說這麼科學、嚴謹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設計,就說抓住小白鼠,給小白鼠注射腫瘤,解剖小白鼠,剝離腫瘤,這些難度就非常大。小學生能淡定地抓住小白鼠,面對這些血淋淋場面,還是很佩服的。

這兩位小學生廣受人注意,主要是她們的父親來頭不小,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院長,李院長是傑青。李紅良院長接受採訪說,他沒有參與指導,是女孩媽媽的朋友當了指導老師。他認為從研究到申報程序,都是符合規範的。

武漢市科協隨後也發表聲明,稱這個項目沒有問題,就是兩位小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所以這個項目還將送到省裡去參加評選。

武漢科協和李紅良教授的聲明,我想稍微有點判斷力的人都不會認可。退一萬步,這兩位小學生可以天賦異稟,這個實驗是她們做的,可是創新在哪裡?不就是按照常規的實驗步驟重複一遍嗎?只要有足夠的資源,在全國能做成這樣實驗的小學生應該不在少數。

總不能爸爸是教授,佔據了高端的科研資源,學二代們就能獲獎,這說不過去啊。

陳玉鈺的保研風波

除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二代在其他方面也大佔便宜。在5月,西南交大茅以升學院的陳玉鈺保研到中科大,被同學舉報,揭發到網上。陳玉鈺以剛過本科線的成績進入了211的西南交通大學,並且進入了西南交大最好的學院,茅以升學院。陳玉鈺成績中下,但在大一就參加了國家項目,發表了SCI論文。在大學本科期間,有2門功課考了61分、64分,但補考考了91分,按照91分獲得了保研資格。

陳玉鈺的母親是西南交大的教授、博導,父親是副教授、碩導,教務科科長曾經是她父親的學生。

經過調查,西南交大取消陳玉鈺保研資格,記過處分;她的父親取消碩導資格,黨內警告處分;幫陳玉鈺改成績的教務科科長撤職、降級。陳玉鈺母親毫髮未損。

造假的處罰

看了上面說的這幾件事。大家覺得如何?

是不是覺得有條件造假,還是應該要造假?

昆明小學生的一等獎收回,父親輕描淡寫說,自己對競賽規則理解有誤,過多參與了,同時希望大家不要再討論此事,不要給孩子壓力。

武漢科協力挺武漢兩位小學生,做得非常好,要送到省裡去參賽。

陳玉鈺的事情雖然有確鑿證據,但處理意見,關鍵問題一筆帶過。父親撤了碩導資格,對於一位快退休的老師來說,這是處罰嗎?母親在整件事裡面,安然無恙,好像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學術造假的傳承

大家關注李紅良女兒的事情,不單單是李紅良為名校院長,更重要的是,李紅良院長不是第一次受到質疑。在2019年,饒毅那封未發出的實名舉報信中,第一個說的就是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

在青少年科技創新中露出來的造假也是非常觸目驚心。我不想譴責這些造假的教授爸爸們,他們肆無忌憚,但勇氣是整個系統給的。

我查了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歷史,從1979年就開始,到今年已經第35屆。鄧爺爺還題過字,據官網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之一了。

大賽的評審專家都是高校教授或者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真的傻嗎?看了這些報告,難道真的分辨不出哪些是真正中小學生創新的東西?從市、到省、到國家層面,層層審查、把關,這些項目堂而皇之地獲獎。不止一屆,現在大家查的只是這3年的結果。如果要往下查,估計會有更多。

在國際上,中國教授的造假也算是一景了。好幾次,國外雜誌一次性撤下中國學者幾十篇論文。去年,有國外學者提出南開院士校長40多篇文章涉嫌造假,有關部門回應要調查,到現在也沒有聲音。國外期刊在今年倒是聲明了,對曹院士的12篇論文表示嚴重關切。

我們科研界對造假已經習以為常,最終用一句「主觀上沒有造假意願」來回應所有的造假質疑。韓春雨搞成了全世界荒謬的笑話,好像也沒有太多損失,只是把給他的榮譽稱號,投下的資金拿走而已。

造假成本太低,收益極高,所以造假成風。

科研界造假就造吧,但沒想到,大家連下一代也沒有放過,學術造假已經成為學術傳承,傳下去了。這太讓人驚愕和擔心了。

當這些研二代、學二代們走上科研、教育崗位時,科學的求真還存在嗎?還有科學嗎?

附:第34屆部分獲獎名單

相關焦點

  • 被舉報學術造假、女兒研究遭質疑……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職務
    (健康時報記者 李超然)9月16日,梨視頻爆料,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兩個職務,並且主動辭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先是被同行舉報學術造假,隨後兩個女兒因《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友質疑研究代筆。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近兩年來一直陷在爭議漩渦中。同時,他一直主張自己沒有問題。
  • 李紅良被武大免職、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曾被饒毅質疑造假
    曾被舉報學術不端、十餘年如一日的造假李紅良教授最早被大家所熟知或許還是在兩年之前。彼時,學術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武漢大學學者霍文哲舉報武大「長江學者」李紅良論文涉嫌學術造假。霍文哲教授,圖片來源:武漢大學官網2018 年 1 月 18 日 ,「知識分子」公眾號發文;當晚,武漢大學通過官方微博連續發布相關聲明表示,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高度重視並密切關注匿名舉報李紅良團隊涉嫌學術造假情況
  • 身陷學術造假爭議 武大基礎醫學院李紅良去職院長
    導讀 李紅良先後被武漢大學教授霍文哲、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舉報學術造假;他的兩個女兒則因《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友質疑
  • 教授被指學術造假17年: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被指有弊端
    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網絡剛剛熱炒,就迅即被有關部門回應,稱其舉報早有定論。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表明,被指17年持續學術造假的李紅良團隊,舉報者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一樣,高度重視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問題。據有關報導,耿美玉所在的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去兩重要職務,並主動辭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曾被饒毅實名舉報:「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2018年,饒毅主編的《知識分子》公眾號發布了系列文章質疑李紅良涉嫌學術造假,2019年,饒毅在寫給國自然基金委的舉報信中再次《知識分子》公眾號發布文章,稱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發表的 Nature Medicine 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引起軒然大波。
  • 武大李紅良涉造假舉報者:遞95處質疑,數小時官方即出結論
    「我真沒想到調查結果這麼快就出來了。」1月29日晚間,武漢大學學者霍文哲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如此表示。資料圖:李紅良教授(左)和王志華教授(右)。1月18日深夜,武漢大學和李紅良團隊通過武漢大學官微發布相關聲明。武漢大學表示「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學校學術委員會將再次組織專家進行鑑定和評判。武漢大學同時透露出,就在新質疑出現前的一個月,2017年12月18日,學術委員會完成一輪內部調查並得出結論:李紅良團隊三個課題組中關於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的數據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 女兒小學拿國獎武大教授,被饒毅質疑學術都沒事,為何4個月連去3職
    進入2018年,李紅良的麻煩就陸續來了。一篇論文剛在《Nature Medicine》發表,李紅良就遭到本校學者舉報,認為其早前發表的兩篇論文實驗部分存在學術造假問題,由此還波及到其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發表的文章,也一併被質疑。武漢大學調查後認為,被舉報的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論文撰寫過程存在個別疏漏。
  • 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李紅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李紅良自今年5月至9月15日,接連失去了三項行政職務,分別為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簡稱A3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IMA)所長、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目前,A3實驗室官網現任領導資料已更新,由49歲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病毒學專家藍柯教授接替46歲的李紅良。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記者注意到,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明目張胆的造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每經記者:陳星 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今日(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饒毅在信中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GV-971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兩職正接受審計,系研究喝茶抗癌小學生之父
    同時,李紅良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不過,事實上武漢大學官網早在5月6日已發布消息稱,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此外,根據武漢大學8月28日發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從2020年9月1日開始,對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期間為2016年12月20日至2020年7月31日。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他被饒毅舉報「17年如一日造假」,培養2個天才子女,今被免職
    有一位科學家,幾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但都安然無恙,有驚無險,這位科學家就是李紅良。第一次看到李紅良的名字,是跟饒毅的名字同時出現的。饒毅之前我就知道,他是跟施一公一樣,捨棄美國的一切毅然回國的科學家。他和施一公,回國後,就任清華和北大兩所頂級高校的生命科學院院長。
  • 饒毅「實名舉報」一年後,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李紅良表示,「在任職的四年中,沒有領學院一分錢工資,沒有佔學院一寸實驗室,沒在學院報銷任何差旅費」。李紅良此前曾多次深陷學術不端風波。2個月前,兩名武漢小學生憑藉「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起公眾質疑,李紅良系兩小學生之父。
  • 李紅良被武漢大學免去兩職務,並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近日,有媒體爆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 ABSL-III 主任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兩個重要職務。進一步,我們在武漢大學官網對李紅良教授的一系列任免進行了查詢,發現早在 5 月 6 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便公布了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 ABSL-Ⅲ 實驗室主任職務的通知。另外,根據武漢大學審計處公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從 2020 年 9 月 1 日開始,對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 《知識分子》曝光他人論文PS造假,自己主編饒毅也被人舉報PS造假
    《知識分子》對李紅良論文的各種揭露《知識分子》對武大李紅良的執著2018年由北京大學饒毅、魯白、謝宇聯合創辦的網絡學術媒體《知識分子》發起了對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的多輪炮轟,甚至不惜翻閱李紅良教授從讀碩士開始就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揭示了李紅良教授很多學術論文中存在大量實驗圖片
  • 已被免職的院長李紅良再登熱搜,不經讓人質疑天才到底是怎樣的
    近日,網友們比較關心武漢大學的李紅良被免兩職,正接受審計儀式。經過記者查詢,武漢大學官網其實早在5月6號就已經發布了相關的消息。那究竟為何時隔4個多月,這事兒為什麼會再度引發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呢?主要原因還是跟7月中旬的武漢市兩名小學生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作品叫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被質疑造假有關。而李紅良恰好是這兩名小學生的父親。公眾質疑的重點是這個實驗涉及到腫瘤剝離,給裸鼠注射腫瘤細胞等實驗操作難度非常大,小學生是很難以完成。這一曝光是李紅良的孩子給人們猜想的空間那就更大了。我們不懷疑這個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
  • 李紅良被免雙職,曾因其女「喝茶抗癌」研究獲獎受爭議
    9月16日,有消息稱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兩個月前,李紅良的兩個仍然就讀於小學的女兒的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在第33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小學組三人獎。據大賽官網公布的研究相關消息來看,此實驗步驟繁瑣複雜,涉及的知識量巨大,整個實驗的試驗周期很長。由於實驗的難度遠遠超出小學生可以完成的水平,該獎的公平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質疑。
  • 學術大地震!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1994年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任教並領導獨立的實驗室。2004年起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饒毅決定回國 ,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13年9月卸任 。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這一錘下去,半個科研圈都驚得信仰崩潰了。學術倫理要求每個科研人員都必須真實地做實驗,真實地記錄原始數據和圖像,然後再把原始數據處理成圖表,最終形成自己的成果。絕對不允許自己憑空捏造數據,否則你就是在欺騙全世界了。但曹院士的很多paper顯然捏造數據了。比如下面圈出來的幾坨點,這麼複雜的圖居然能長得一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