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科學家,幾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但都安然無恙,有驚無險,這位科學家就是李紅良。
第一次看到李紅良的名字,是跟饒毅的名字同時出現的。饒毅之前我就知道,他是跟施一公一樣,捨棄美國的一切毅然回國的科學家。他和施一公,回國後,就任清華和北大兩所頂級高校的生命科學院院長。
饒毅
饒毅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言,什麼話都敢說,就是他,一封舉報信,舉報了國內三個學術大瓜,其中有院士裴剛,研究員耿美玉,另外的一個就是今天說的李紅良教授。
此前,李紅良一直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
武漢大學,985、211、雙一流,在這樣的大學裡身兼三個要職,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和勝任的,由此可見李紅良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
然而,就是這樣的地位,饒毅也是照樣舉報。在饒毅的舉報信裡,說李紅良教授是「17年如一日地造假」,這話夠嚴重的,不是短期的,而是多年來一直如此。
對於李紅良涉嫌造假一事,當時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調查結論是,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只是論文數據上存在個別疏漏。
疏漏跟造假那差別就大了,李紅良教授自然也就啥事沒有,繼續當他的院長和主任,仍然是學術權威。
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又牽扯到了李紅良教授。那是由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獲獎名單引起的。人們被驚倒了,因為我國一下子出了那麼多「天才」。在這些天才裡,有兩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得三等獎。
這兩名小學生一個三年級一個五年級,他們的父親是同一個人,就是李紅良教授。對此,李教授回應稱,自己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孩子們的研究,都是跟著輔導老師進行的。
對於人們的質疑,他堅持認為研究成果是真實的,都是孩子們自己研究的,跟自己毫無關聯。
這事後來因為疫情原因,人們的關注點轉向,也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有消息稱,李紅良教授被免去了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而在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李紅良又辭去了院長職務。
到此,李紅良教授一身承擔的三個重要職務,兩個被免去,一個已經辭去,現在應該是無官一身輕了。
根據武漢大學發布的公開信息,現在正在對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時間從2016年12月20日到2020年7月31日。
李紅良在國內的學術地位確實是很高的,他是博士生導師,發表了120多篇論文,在業內很有影響。在武漢大學乃至全國,都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權威,有著崇高的學術地位。
李紅良教授
但是,作為一名學術權威,他一直跟爭議相聯繫,自己和團隊被舉報涉嫌造假,還被質疑幫助子女造假獲獎。顯然,這些對一個科學家的聲譽是有著不利影響的。至少說明李紅良教授在這些方面沒有處理好。
現在,李紅良被免職,也辭去了院長職務,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科研人員,必須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這一點受到科學界的重視。畢竟,不管是否是事實,都會消耗精力,對於其科研是有不利影響的。
大家對於李紅良教授被免職,且辭去了院長職務這件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