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灣區寫意
饒毅何許人也?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這樣描述:「饒毅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無論你是否喜歡他,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也註定留下重要影響。」
作為世界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2007年,饒毅宣布放棄自己在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的終身教職(醫學院神經科教授),以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的職位,回到北京大學擔任講席教授和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我希望通過我的行為,扭轉觀望的海外華人科學家的回國決心。」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當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此前呼聲頗高的饒毅落選。同一天,饒毅在博客上發布半年前即已準備好的一份聲明,表示「從今以後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不僅對自己嚴苛,也見不得科研蒙塵。因為對中國教育、科研等問題提出尖銳批評,饒毅多次成為「新聞人物」。去年11月,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裴鋼、耿美玉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的草稿郵件流出,引發公眾廣泛關注。近期,饒毅還就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新冠病毒人造論」發表回應,大力駁斥其荒謬之處,稱後者「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實際上,對科學的堅守,敢於指出問題和批評他人,已經成為饒毅一以貫之的信條。
致信《自然》雜誌總編:希望你們能澄清記錄
2012年,美國《自然》雜誌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篇Ewen Callaway的報導,這篇題為《為什麼奧運會上的卓越表現引發懷疑》的文章認為,藥檢過關也不能證明中國遊泳運動員葉詩文沒有服用興奮劑。隨即該報導引發了中國輿論的反駁,其中就包括饒毅的聲音。
在給《自然》雜誌總編的信中,饒毅直接指出,Ewen Callaway的報導草率,帶有種族偏見。「1)最初的副標題暗示葉可能舞弊; 2)Callaway用了兩件事實說明葉驚人地異常,而兩件都錯了; 3)Callaway沒諮詢意見不同的專家,導致報導不平衡,低於公平報導的最低標準。」饒毅補充說,該報導「不負責任」,「沒有達到新聞報導的通常標準」。
饒毅提醒:「《自然》應該以這些偉大(且客觀)的科學家建立的傳統和聲譽為自豪。他們其中有些曾在《自然》發表過論文,才有《自然》的今天。」當已知葉詩文通過了奧運會賽前、賽中多次測試,而毫無證據指責她的時候,諸如《自然》這樣的刊物,渲染負面輿論多於正面,當然令人深感不平。
「我希望你們能澄清記錄,發表平衡Callaway報導的意見。」饒毅最後說。同年8月6日,《自然》雜誌就報導分析有誤一事在網站原文下方發表了道歉聲明。
致信NIH院長:科學家應該有脊梁
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Francis Collins,寫信給約一萬個接受NIH資助的機構,鼓勵它們與聯邦調查局(FBI)地區辦公室開會,討論對於智慧財產權的威脅和外國幹涉。但所謂「有國外實體發起了系統的計劃影響NIH研究人員和同行評審」的言論讓饒毅震驚,「因為這是和平時期第一次政府官員限制科學交流」。
早在2015年,Francis Collins自己領導的NIH與中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C)宣布,共同資助美中生物醫學合作項目。事實上,30年來,NIH資助了在中國國內的多個研究。
「這些中國研究人員自然都有中國機構的經費。難道你要說這些研究人員代表外國影響?而且他們所有的智慧財產權屬於其單位,中國和美國的政府基金都不能擁有其智慧財產權,所以由NIH爭智慧財產權是虛偽的。」饒毅在給Francis Collins的信中直言。
饒毅正面指責:「NIH歪曲事實到了無恥的地步。」中國沒有試圖影響NIH研究人員或同行評議,而每個國家都有招募的權利。世界應該歡迎越來越多的國家投資科學、支持科學家,因為科學服務於全世界。
「任何願意出任你8月20日提出的顧問委員會之成員的科學家,都將染上道德汙點。這一委員會應該被解散。你的信應該撤回。」饒毅對相關言論表示抗議,「現在是美國科學家顯示自己脊梁的時刻。」
實名舉報:李紅良、裴鋼、耿美玉學術不端
「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宣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2019年11月,饒毅的一封舉報信草稿在網上傳播,引發學術界一次「大地震」。
信件本是饒毅發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在信中,饒毅實名舉報了三位知名學者,其中一位是因研發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而走入公眾視線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
去年11月2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公告,有條件批准批准甘露特鈉膠囊(代號GV-971,商品名九期一)上市註冊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但這也引得學界爭議不斷,稱該藥物幾經更改作用機制,關鍵理論支撐的論文被揭露造假。
在此次舉報信中,饒毅還點名了另外兩位學術不端的學者,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腦科學計劃專家組組長裴鋼、武漢大學醫學院教授李紅良。饒毅稱,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裴鋼在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也存在造假嫌疑。
致信中科院院士舒紅兵:建議您夫人辭職
2020年2月,一張郵件截圖在網絡流傳。根據郵件內容,饒毅致信武漢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舒紅兵,並抄送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勸告王延軼主動提出辭職,以免耽誤科學院。
信中,饒毅直言不諱表示,王延軼專業為細胞生物學,與武漢病毒所的核心不相關,「如果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卻要領導一群專業的人,難以服眾」。其次,王延軼的履歷並不是特別優秀,在病毒所內部都算不上突出,出任武漢病毒所所長同樣難以服眾。第三,王延軼年資太低,「在專業和水平都有問題的情況下,年資低恐怕就是雪上加霜」。
喊話英國首相:「群體免疫」就是謊言
新冠肺炎疫情仍舊在世界蔓延。今年3月,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稱不採取歐洲很多國家實施的遏制疫情的措施,而其部屬聲稱可以讓英國6600萬人口中60%感染冠狀病毒產生所謂 「群體免疫」 現象。
隨後,饒毅發布文章稱,英國「不斷出現問題」,「選了一個智商有問題的首相」,「他還會撒謊,更是令人失望」。「免疫都是個體的,哪來的群體免疫?一百人有免疫力,一個人沒有,碰到病毒照樣感染。」饒毅指出,事先無法知道誰是天然有抵抗力的人,這種情況下就是讓大家以身試法,而且無法知道天然免疫力的人能否形成阻擋效應。
雖然新冠病毒感染有無症狀者、有大量輕症患者,但輕症患者和無症感染者都已經證明能夠傳染給其他人,他們沒有形成天然屏障。「形成天然屏障是說他們不僅自己沒有症狀或輕症,而且不傳染給其他人。事實是,他們傳染了。」饒毅質疑稱,依賴第一輪感染後形成「群體免疫效應」,是放棄第一輪感染的一部分人,例如讓1%的人去世。
「一個國家,讓1%的人去世意味著什麼?這次是1%因新冠病毒去世,下次為什麼保護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護,人類文明的底線何在?」
批評諾獎得主:從事偽科學,已喪失基本標準
2020年4月17、18日,不少中文媒體報導,發現愛滋病毒的法國科學家、200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呂克·蒙塔尼耶公開聲稱,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而新冠病毒傳播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洩漏所致。此外還表示,「中國實驗室受到來自美國的重大的資金,甚至可能是技術援助」。
饒毅發表文章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但事實是,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
針對呂克·蒙塔尼耶曾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這一頭銜,饒毅附上了對2010年高校提議引進的這一專家的意見。「科學界對他的共識是:最近這些年,他如果不是在做偽科學的話,也可以說是已經滑到偽科學的邊緣。」饒毅認為,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耶,是不夠負責的行為。
主要參考資料:
[1] 致《自然》雜誌總編的信:有關葉詩文的新聞報導
[2] 饒毅致信美國科技官員:科學家應該有脊梁
[3] 饒毅向國自然基金委實名舉報李紅良、裴鋼和耿美玉學術造假
[4] 饒毅致信舒紅兵,勸其夫人武漢病毒所所長辭職
[5] 饒毅:英國首相的「群體免疫」謊言
[6] 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