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和施一公們回國後科研產出降低了?

2020-12-05 老K談教育

在近些年,我國加大了對海外流失人才的召回政策,隨著這些海外留學或者留教的頂級人才的回歸,我國的科研和高等教育有了非常快速的進步,當然這些接受召喚歸來的頂級學者,也受到了我國各方面的政策性傾斜,這其中就包括科研經費的傾斜,以及一些重要職務上的傾斜,很多海外人才都在回國之後擔任要職。

隨著這些海外人才的歸國擔任要職,拿高科研經費,部分人就開始質疑,認為這些海外人才其實歸國只是為了名利,並不是真的為我國來做貢獻來了,甚至有的人直言,這些海外人才歸國之後的科研產出遠遠低於在國外時期,那麼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在這麼多的海歸人才中,當先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人才就有饒毅和施一公等人,面對外界對於這些傑出的歸國人才在回國之後的科研產出的質疑,編者今天就把這兩位學者在回國之後的一些科研成果列舉一點,以便於各位讀者了解這些歸國的學者回國之後有無在做實際的研究。

從時間上來說,饒毅是在2007年徹底回的國,就讓我們先來探究饒毅的在回國之後的科學成果,就從國際的頂級學術雜誌期刊的發表論文上來說,饒毅在回國之後的產量並沒有減少,不論是在《自然》、《細胞》還是《科學》雜誌上的發文數量,整體而言,並沒有減少,而且饒毅本人認為我國的學術不能過度重視SCI論文數據,這會對我國的學術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也就是說他本人並不注重在這些學術期刊上的表現,他發表論文,是在有真實的發現的基礎之上才會發表論文。

如果說突破性的成果的話,我們就拿比較近的學術成果來說,饒毅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期間,他的實驗室就曾經有過突破性的進展,在《神經元》這個頂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中,饒毅帶領的實驗團隊使用了「化學連接組」這個概念,這是這是中國科研歷史上,第一次在同一篇論文中出現新概念、新途徑和強有力資源三者合一,因為化學連接組是一個新概念,化學連接組學是一個新途徑,應用於果蠅的相關工具是強有力的資源。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突破性成果而已。

相關焦點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施一公當初,是施一公拒絕了美國方面的高薪水聘請,毅然回國創業。他回到了母校清華大學,很被重視,很快就成為了我國科研領域的一面旗幟。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也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然後辭掉工作回歸祖國。他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上一年。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施一公,著名的愛國科學家。他在回國之前,就已經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據我的一位在普林斯頓任研究院的朋友說,施一公的學術水平在普林斯頓屬於中流。不要小看中流,這樣的人物回國幾乎可以橫掃中科院。他回到了母校清華大學,很被重視,很快就成為了我國科研領域的一面旗幟。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科技人物 提起饒毅教授,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聯想起施一公和舒紅兵院士,以及高福院士,這幾位都是業內頂級科學家,很多人都認為,他們幾個是目前國內最頂級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對此個人並不認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更加傳奇的華人生命科學專家,他就是王曉東。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說起饒毅和施一公,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二人年輕有為,在國際學術界都很名望。他們既是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同行,也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點,公眾也經常看見他們相互打CALL,還曾多次合作撰文,共同致力於國內科研生態的進步。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落選的背後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饒毅從美國回來以後,原本滿懷一腔熱血,卻面對著這種狀況,自然是憤怒難以平息。於是饒毅多次發文譴責、抨擊這種現象,揭露學術不正的人。一次,饒毅與施一公聯合署名在權威刊物《科學》上發表了《中國的科研文化》,犀利直接地批評侵蝕科研資源的現象,一時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於是在2007年9月的時候,饒毅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直接擔任北大的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同樣是在2007年,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的實驗室也已經開始正式運行。而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北京大學的饒毅院長和清華大學的施一公院長保持著長期的密切聯繫,幾乎每周都要進行思想交流,甚至一天都要交流好幾次。通過長期的默契交流,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在科研文化的原則問題和人才教育觀點上,幾乎沒有任何分歧。
  • 清華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喜歡多管閒事,敢於批判一些院士
    就像獲得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高度評價的兄長「饒毅」教授一樣,他沒有當選為院士,沒有那麼多頭銜,但是他能夠挺直腰杆做學問,始終堅守自己的科研理想和教育理想,保持學者的率真風範,敢於直接批判科研文化的不當之處,所以學生多比較追捧饒毅教授這樣的老師。饒毅和施一公教授一樣,在國內的生命科學專業領域,都是聲名遠揚的學者。
  • 饒毅:「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為了祖國科研的發展,饒毅放棄了在美國體面高薪的工作,毅然選擇回國。在投身科研的過程中,他為人耿直犀利,看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然而,作為一位海外歸來的優秀科學家,擁有累累成就的他為何在落選院士後,表示自己將永遠不參選院士呢?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在這股熱潮中,「科學研究丹尼爾」石一公和「耿直教授」羅伊不僅有深入的研究經驗和驕傲的研究成果,而且道德素質也在人們中以龍鳳、謙虛和實用主義、敢於直言的「黑暗」引領國內科學界的潮流。 此外,今天的年輕人也有值得學習的「科研丹尼爾」,他的名字叫赫達。《西湖三傑》前兩年,與石一公、饒毅一起回國,他的名聲較低,或逐漸為人所知的西湖大學副校長。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2007年饒毅決定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9年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今天,腫瘤分享一篇施一公教授的文章——《饒毅其人其事》。本文由施一公教授於2013年發表於科學網。看到這個建議信後,我頗有意見,在當時科研經費還相當緊張的情況下,一下子提出百億元的支持力度似乎異想天開、不負責任:為什麼不先建立一個研究所作為試點?投巨資建立這麼多研究所誰來負責、達不到預期效果怎麼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有多少海外科學家會願意全職回國工作?當時,我覺得饒毅的建議會帶來不負責任的奢侈和浪費,甚至負面影響國內的科研發展。第二天,饒毅打電話來解釋,我就很情緒化地把滿腹不滿一股腦倒出來。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雖然這些精英學子,也曾懷揣教育的夢想和科研的熱忱,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任教,但是終究沒有守住最初的信念。正如同時參加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活動的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高福院士以及舒紅兵院士,作為當時回國任教的4個典型精英博士,帶著各自的成就,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擔任教育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教職,如今的成就和經歷存在褒貶不一的評價。
  • 曾和施一公,饒毅公開批評NIH
    李曉江夫婦是饒毅的校友2019年5月23日,世界著名的華人生物學家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正式開除,在5月17日,還在中國做訪問的李曉江的美國實驗室被突然強制關停,實驗室相關的文件和實驗數據資料全部被轉移。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眾所周知,施一公培養的精英學生眾多,影響力比較大的學生包括清華大學兼職教授顏寧,至今保持單身的顏寧成為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而她的老師施一公也曾是該校的教授,但是在後續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道路上,施一公主動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待遇,選擇全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 饒毅:以積極心態支持優秀科學家回國
    2007年9月底,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全職回到北京大學,出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無獨有偶,今年2月,普林斯頓大學講席教授施一公亦宣布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出任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一職。 這是繼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郭永懷教授等之後,在國際上成名後、壯年階段全時回國的兩位講席教授。
  • 饒毅直言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人際關係,為何他不離開?
    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人際關係隨著時間的發展,國際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2007年,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和優厚的待遇,回到中國,對於自己的舉動,他曾經表示:想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留學海外的人才回國。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說起施一公與饒毅兩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大咖,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兩個人都是從美國專程回國報效祖國的愛國人士,更是獲得無數大獎的高科研人才,不過由於他倆的性格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最終也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從世界頂尖大學歸國任教的教授,來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通常都有一種故土情結,懷揣對教育教學和科研文化的熱忱,都曾有過教育強國的理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歸國任教的精英,無論有多少赤子之心,都已難再重提當年之志。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舒紅兵、施一公,兩位科研界的頂級大咖舒紅兵和施一公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又都有些海外留學深造背景,在深造完成之後,他們兩個人都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然他們兩個人之間傳聞有一點小衝突,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兩人都是我國科研界的頂級大咖。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落選的背後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