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饒毅先生的科學方法點讚

2021-02-15 待字閨中

饒毅先生正式發文舉報裴鋼論文後,學術界,科學界,社會各界都在關注,都在熱議,一場浩浩蕩蕩的學術爭鳴開始了,這是中國又一次對於科學方法論與國際接軌的全民教育。

科學方法論中,尤其是在能夠嚴格實驗的情況下,一個科學能夠成為科學,一定要能證偽。如果一個科學實驗,不能被同行重複,得到相同的結果,那麼這個科學,無論有多麼的高深,多麼的性感,多麼的革命性,也沒有任何說服力,也就不能成為科學。

科學成果的確立,尤其是能夠嚴格實驗證明的,專家評委的意見經常是不可靠的,除了他們做了相關的實驗,或是重複結果的實驗。

2014年1月,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發表論文,宣稱發現類似幹細胞的多能細胞。但其他科學家發現其實驗不具備可重複性,涉嫌造假。小保方導師笹井芳樹自殺。

2016年5月,中國科學家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項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撤回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

饒毅和裴鋼的爭論點,恰好在此:

實驗結果能不能重複!

饒毅說:「我實驗室確實重複過您的實驗,這一事實裴鋼肯定知道。」,饒毅重複做了院士的實驗,但得不到期待的結果。這是科學的方法,而且是做科學人的通識。

饒毅說:「而裴鋼實驗室就一直在上海。先應該要求您當時所在的裴鋼實驗室拿出實驗筆記,或您自己拿出實驗筆記。您和裴鋼實驗室有責任保留自己研究的筆記。」,這應該是科學界的共識,基本的實踐,保留實驗筆記。

饒毅說:「現在也有實驗室做了,重複不出您的結果。」。不只有饒毅實驗室重複不了實驗結果,其他實驗室也重複不了。

饒毅說:「凌堃-裴鋼於1999年「發現」的所謂五重跨膜可以與正常全長七重跨膜的GPCR受體一樣傳遞信號的結果,二十二年來從未被嚴格的重複實驗所驗證過。」

問題的焦點是,沒有可以重複的實驗結果。

這時候,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關於饒毅《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意見中,就應該是圍繞著,實驗是否可以重複實驗結果,調查和拿出國內外實驗室的重複的結果,或是邀請第三方重複實驗,多麼簡單而可行的可信的方法,而不是費力找了一堆專家,根據他們的意見得出「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的結論。

委員們,2003年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發布會上,由鄒士昌、許居衍等知名院士和「863計劃」集成電路專項小組負責人嚴曉浪組成的鑑定專家組作出了一致評定:上海「漢芯1號」及其相關設計和應用開發平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晶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當初可是專家評委給的鑑定意見,你們怎麼這麼快就健忘了後來證明是造假的。

這個事件,就像饒毅說的,如果「林-裴 (1999)」論文的結果可以被中國科學院道德建設委員會邀請的第三方嚴格重複,那麼他就應該公開道歉。

事情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就是一個用科學方法來證實或證偽,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佩服饒毅的勇氣,給他的科學方法點讚,堅守人類共識的科學方法論。

相關焦點

  • 院士落選之痛: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成科學界魯迅
    在這一點上,給施一公和顏寧點一萬個贊都不夠:老師慧眼識金,學生不負所托,中國之幸!然而,偏偏這樣的精英學霸,就是無法將「院士」頭銜收入囊中。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先前備受關注的顏寧卻名落孫山。
  • 感念「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痛憶饒毅競選院士失敗九年
    老將很清楚,如果也按照那類文章套路寫,一定會獲得巨大的流量和點讚。但是,面對「屠呦呦」這三個字,如果背離了真實的價值,背叛了原創的精神,那無異於就在傳遞毒素,就是喪德失德。自媒體的人格與尊嚴,也必須建立在真實、原創、負責之上。對此,人格志,不退!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凡是經常瀏覽科學新聞的人,一定會記得兩個如雷貫耳的科學家的名字,一個是施一公,一個是饒毅。對於莘莘學子來說,二者都是心目中的偶像、「男神」,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前輩。我曾經在百度做過志願者,認識很多人文、科學類的吧主,其中有一位化學吧的女性吧主就對我說,施一公是她的「夢中情人」。而饒毅的魅力也未遑多讓,同樣是很多學子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榜樣。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凡是經常瀏覽科學新聞的人,一定會記得兩個如雷貫耳的科學家的名字,一個是施一公,一個是饒毅。對於莘莘學子來說,二者都是心目中的偶像、「男神」,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前輩。我曾經在百度做過志願者,認識很多人文、科學類的吧主,其中有一位化學吧的女性吧主就對我說,施一公是她的「夢中情人」。而饒毅的魅力也未遑多讓,同樣是很多學子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榜樣。
  • 饒毅: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的重大缺陷
    現代更多的學者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饒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不僅否定中國古代科學的先進,更提出了"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的重大缺陷"的觀點。饒毅其人,就其本職研究而言,他是享譽國際的神經生物學家。但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名非常關注科學史的業餘歷史學家,這樣的雙重身份,帶來的是對中國傳統科學的不同思考。
  • 饒毅對話王鴻飛:做什麼樣的科學?
    他曾參與籌建多個研究單位,在國內外多所大學求學任教,對於科學和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對談主持人,西湖大學理學院PI王鴻飛教授與饒毅教授一起,為臺下師生帶來了一場幽默詼諧卻不失深刻的對話。饒毅:我認為討論諾貝爾獎本身是有意義的,因為在任何行業都有對工作做得好和不好的判斷。在比較重要的情況下,這些發表的評論實際上是可以影響我們自己的。100多年來,諾貝爾獎是全世界自然科學方面一個非常清晰的標準,而且對於推動科學、對於我們很多人做科學有著清晰的、不可否定的影響。我們討論諾貝爾獎,實際上是在討論科學的進展,討論科學什麼時候做到什麼程度,還包括科學的品位。
  • 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不過,我們國家任何時候都不缺乏愛國志士,比如「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先生,曾有一位美國將軍這樣評價:錢學森不管走到哪都能抵5個師!然而,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放棄了美國極其優渥的條件,毅然回歸祖國,掀起了一股人才歸國狂潮。如果說錢老是老一輩回國潮的代表,那麼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的饒毅,就是現如今的歸國潮第一人!
  • 饒毅對話王鴻飛:做什麼樣的科學?
    他曾參與籌建多個研究單位,在國內外多所大學求學任教,對於科學和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對談主持人,西湖大學理學院PI王鴻飛教授與饒毅教授一起,帶來了一場幽默詼諧卻不失深刻的對話。開頭的兩個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 饒毅:「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雖然大學的起點並不是很高,但這是饒毅學醫生涯的起點。五年的本科學習,讓饒毅對醫學有了基本的了解與認識,而他也認識到,自己需要更加深入的學習與提升。於是在身邊許多同學都選擇工作時,饒毅努力考入了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步入新校園後,饒毅嚴格要求自己,從未停止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順利畢業。
  • 饒毅對話西湖大學王鴻飛:應該做什麼樣的科學?
    在10月份的一期西湖大學校董面對面暨WeMeet開學季系列活動中,西湖大學邀請到了西湖大學創校校董之一、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來和西湖大學的師生聊聊這兩個問題。他曾參與籌建多個研究單位,在國內外多所大學求學任教,對於科學和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饒毅:我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這眼光太準了
    「他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這樣評價饒毅。饒毅何許人?他是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講席教授,同時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他曾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檫肩而過。
  • 第n+1次美國籤證被拒,饒毅做錯了什麼?
    所以饒毅教授這些年究竟做了什麼,引來如此特殊的待遇?學術:貢獻巨大,憂國憂民1饒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公眾號《知識分子》主編。2當然也有小打小鬧的黑料,其實可能叫灰料比較合適,比如比如他的手套——昨天饒毅拿不到籤證的事兒火起來之後,微博「新語絲之光001」就此事發表了看法,這個微博由方舟子粉絲運營,日常轉方舟子言論。昨天的關注點也是real清新俊逸——當時場面大致是這樣的:吃瓜群眾:「啥?發生了啥?饒毅我聽說過,怎麼就被拒籤了呢?」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說起饒毅和施一公,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二人年輕有為,在國際學術界都很名望。他們既是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同行,也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點,公眾也經常看見他們相互打CALL,還曾多次合作撰文,共同致力於國內科研生態的進步。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綠谷製藥發表聲明:饒毅教授關於九期一相關言論嚴重損害其名譽
    ®發表了毫無事實依據的言論,嚴重損害其名譽,對其業務造成了實質負面影響,要求饒毅先生及相關媒體立即停止針對其名譽的損害行為並刪除不實言論。1月24日,饒毅教授在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表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勸裴鋼的學生凌堃不要幫倒忙》一文中提到,「所謂治療老年痴呆症的GV-971被很多人認為是假藥」,並稱「如果沒有嚴格的調查,就不能排除GV-971成為中國二十一世紀最大造假案的可能性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因為對饒毅的第一印象不佳,對他要做的事情我也不感興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發生在2001年。有一天,饒毅發來email,希望我籤名支持一項中國的科學研究計劃,其核心是通過引進海外人才,創建十個針對生命科學不同領域的國家級研究所,同時政府通過高強度的財政投入建立一個充沛的基金,用其利息對這些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運行和科研進行穩定支持。
  • 饒毅認為武漢病毒所所長水平太差!給出3點理由
    先後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武漢大學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武漢大學講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宿主抗感染免疫應答機制可以說王所長畢業於北大,在我們的認知裡,考上北大可是妥妥的學霸。
  • 饒毅:在爭論中作困難的決定
    但明顯可以看到的是,北大生科院的學生很歡迎他,稱饒毅就職生科院院長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認為他帶著嶄新的理念和樂觀的態度走進了北大。而他自己也很快開始著手教育改革,給學生帶來直接影響。 回國前饒毅就以「敢言」著稱。有人稱,北大敢於聘用具有品德正直和直言不畏個性的饒毅,也是對北大科學和民主傳統的明證。
  • 饒毅能質疑王延軼,王延軼卻沒有質疑饒毅。原因或令人感動
    疫情期間,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最緊張的時刻,饒毅質疑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的科研能力。但王延軼面對饒毅的無端指責和質疑,並沒有發文反駁,而是一直保持沉默。難道王延軼自覺理虧,擔心越描越黑。還是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