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最緊張的時刻,饒毅質疑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的科研能力。
但王延軼面對饒毅的無端指責和質疑,並沒有發文反駁,而是一直保持沉默。
難道王延軼自覺理虧,擔心越描越黑。還是另有原因。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在全國人民抗疫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王延軼在網上掀起與饒毅的唇槍舌戰,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抗疫秩序。從這一點來看,王延軼所長是深明大義的,分得清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但是在疫情之後,借饒毅之名對王延軼的質疑的文章仍舊目不暇接。每每都能引來上百跟帖,而且大多數都是對王延軼所長的冷嘲熱諷。但王延軼依舊展現了極大的克制,一直保持著沉默。
這就讓人很難理解了,難道他沒有充分的理由質疑饒毅的水平嗎?
饒毅的水平就和「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除了有一個鍍金的海歸文憑,和發表了較多數量的論文,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重要創新成果,可以說名不副實。
就是這樣一個名不副實的海歸,在其落選中科院院士之後,對院士的選拔體制表達不滿而一夜成名。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難道不是憑藉海歸的光環?
如果「以之前知道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完全可以質疑饒毅的水平,包括他擔任大學校長的能力。
但這樣一來,自古「文人相輕」風氣就會愈演愈烈,把科學界搞得烏煙瘴氣,從而對我國的科學研究造成不利的影響。
正是出於這種顧全大局的考慮,王延軼始終沒有向饒毅回擊。
著實令人感動。
饒毅對王延軼的質疑根本經不起推敲:
其一、專業不對口,試問,生物科學與病毒學敢說沒有關係,沒有想通之處?病毒學是以病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病毒學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實際上,病毒學,不過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病毒不需要免疫學的功底嗎?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免疫學碩士,大學本科是生物科學專業,研究生是免疫學畢業,是不是也算專業不對口,但人家不照樣獲得另一個專業的學位?分明就是名察秋毫而不見輿薪。
我們單位學化工的,照樣在機械設計上水平表現不俗。專業能阻止人的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嗎?
我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像王延軼這樣跨專業、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
其二、水平差沒有突出成就,不利於研究所發展。
水平差,如何評價,僅僅是發表的論文不像你多嗎?
王延軼在2000年時考入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學習;2006年在美國的知名大學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2009年取得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學位。她一路走來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名校,可見她的自身能力已經是非同一般。何況,王本身作為所長,更多的是管理科研,如果能把科研團隊管理後,團隊的效能遠大於個人的效能。
其三、年資太低,無法勝任所長一職
看年資?這不正是你饒毅所反對的科研體制嗎。什麼都靠年資,年資是阻礙科學創新的攔路虎,無能的人年資高就能勝任所長?
你說王廷軼是學藝術的出生,所以無法勝任所長之職;但你學生物技術的出身就一定適合校長這個管理崗位嗎?管理本身就是文科的專業,管理本身是一門藝術,你一個學理工科的如何勝任?
從饒毅在疫情期間的無端質疑,看不出其有大局觀念,看不出他有同胞感情。看到的只有不失時機假借「敢說」之名,沽名釣譽,欺世盜名。
當年其和留美生物學博士,一道質疑肖傳國的「反射弧」理論,就已經暴露出其真實水平。
有本事你就拿出一個響噹噹的成果來,屠呦呦的學歷和背景也沒你高大,有本事你也拿一個諾貝爾獎,你再質疑別人。也許會讓人相信。現在無端質疑只能讓人認為你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
關注天演之源,更多新知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