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中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2020-10-18 一燈浪客

一百多年前,一名叫做諾貝爾的年輕學者研製出了一批黃色炸藥,為了能夠進行研究,他的弟弟甚至死在了一次爆炸事故中,而這批黃色炸藥卻出乎意料地成為了他火藥公司成功的基石,後來的他在商業上一路順風順水,最終積累了驚人的財富。

1895年,諾貝爾逝世了,他立下遺囑宣布將用自己的遺產成立諾貝爾獎,給予那些在各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

現如今,諾貝爾的權威性早已不言而喻,它的含金量更是有目共睹,各個國家都以國民獲得諾貝爾獎為榮。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中國籍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

直到2012年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止,我國在這個領域都始終是一片空白,也因此像莫言、屠呦呦這樣的諾貝爾獎才尤為珍貴,那麼,他們有什麼貢獻使得他們獲得了這一殊榮呢?

莫言與屠呦呦

莫言本名管謨業,是一名中國當代作家,這麼介紹莫言或許會有些乾澀,但是如果提起莫言曾經在1986年寫過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個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一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吼遍大江南北,直到現在也偶爾會在電視上放映。

莫言雖然出生自農村,但以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登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地,也不得不說是十分勵志了。

莫言是新中國最具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滿著鄉土情懷,這得益於他曾經經歷過的近二十年的農村生活,他也善於藉助小說中的事物對現實進行一些批判,更甚至是藉助一些超現實的事物進行一些隱喻。由於他作品中常常以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居多,充斥著許許多多的魔幻要素,他被稱作「中國的馬爾克斯」,而他作品的魅力不止於此。

而屠呦呦所獲得的成就,比起相對抽象的文學來說更加淺顯易懂,她是青蒿素的發現者,通過這種藥物,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也因此,得到了包含拉斯克獎、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諾貝爾獎等多個獎項,可以說,屠呦呦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了。2019年9月,她獲得了「共和國勳章」的最高榮耀。

屠呦呦的獲獎可以說是出乎意料卻又是情理之中的,她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漂洋過海的求學背景,更沒有院士頭銜,放在一眾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得主中無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誰叫她以三流的科研背景做出了一流的科研成果呢。

而且屠呦呦主要研究中醫藥藥理,青蒿素也是從青蒿中提取出來的,這無疑為原本一直被國際社會所冷眼相待的中草藥帶來了福音

諾貝爾的門檻

從諾貝爾得主們的例子上,我們可以看出,諾貝爾獎雖然有和平獎這樣的另類獎項,但總體的要求說高也高,說不高也不高,它要求得獎者對該領域有一個較大的貢獻,又對得獎者的學歷、身份等等沒什麼要求。就連普京大帝也曾經受到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呢,甚至在獎項公布以前有人猜測今年的生理學獎要頒發給鍾南山,而和平獎要頒發給新冠病毒。

既然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麼學歷、身份的門檻,那麼其實中國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還是不少的,在這裡,早早預測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一些預言家們就有話要說了。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的饒毅之前就成功預言過屠呦呦的獲獎,而他的心中,其實還有一位像屠呦呦這樣的三無學者,也有著能與那些諾貝爾得主們一拼高下的強大成績。

2011年8月22日,諾貝爾獎頒布在即,饒毅就曾經提醒過,當時的中國有兩名功績突出的學者,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這兩名學者就是屠呦呦和張亭棟

饒毅表示,這兩名學者的成果斐然,卻沒有受到嘉獎,比如說屠呦呦至今都仍然沒有獲得院士的稱號,到了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也由於年齡太大而與這一榮譽失之交臂,這一點對於她來說著實有些遺憾。

屠呦呦由於其對於中草藥的研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份功績自然值得肯定,而在饒毅提到過屠呦呦的事情以後,次月屠呦呦就獲得了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足以證明饒毅的想法是對的。

不過,在饒毅的提名中的另一人,卻至今鮮有人提起,而諾貝爾獎更是遲遲交不到他的手上,這名科學家就是張亭棟,白血病砒霜療法的奠基人。

張亭棟的貢獻

張亭棟也並非中科院的院士,他是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的專家,他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已經是50年有餘,更是做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教研室主任、終身教授的地位。

自從1979年起,他便通過搜集數據和觀察對比展開了對白血病病理學的一些研究,因此也成為了白血病領域的權威專家,此後便一直沉浸在探索白血病秘密的研究工作裡。

大家應該都知道白血病是屬於絕症的一種,由於體內的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患上白血病的人常常會由於病原的大量增殖而被抑制住正常的造血功能,並因此引發多種併發症。

雖然現在經過多年的攻克,白血病已經沒有原來那麼可怕,但是一旦出現白血病還是依然很容易拖垮自己的家庭的,至少也會由於白血病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張亭棟就是想解決這個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夜以繼日的研究探索下,張亭棟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避免白血病的部分危害,這種方法就是如今被廣泛採用的砒霜療法。

張亭棟發現,使用中醫藥砒霜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極大地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而這一方法也就通過張亭棟的研究被漸漸推廣開來,後來,砒霜由於這項研究成為了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之一。

或許是白血病的人口基數相對較小,雖然張亭棟的研究結果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是張亭棟也沒有獲得太多的榮譽,截止至2020年,他只有一項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的國際榮譽。

這麼一名被譽為白血病治療奠基人的研究者卻長期遭到埋沒,這不得不令人覺得惋惜,因此,大家尤為期待他能夠獲得一次諾貝爾獎,這樣就能快速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小結:

張亭棟在國際上沒什麼名氣,然而他對世界人民的貢獻是巨大的,近日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已經頒發完了,卻沒有看到張亭棟先生的名字,怎麼說都有點可惜。

不過,作為一名研究者,張亭棟的本職工作就是做研究,即使沒有拿到這樣的獎項也沒什麼惋惜的,只要能夠繼續拿出足夠的科研成果,這些都是虛的,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嘛。

饒毅坦言說:屠呦呦和張亭棟的工作做得相當出色,毫不誇張的說,很多院士都沒他們做得好,然而他們卻連院士都不是,這無疑讓人有些惋惜。

其實不光屠呦呦和張亭棟遇到了這樣的困難,在底層的研究者們,常常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待遇,國家當然也要對此重視起來,這樣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一同建設美麗的新中國。

相關焦點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該文中,饒毅明確指出,中國有二位學者成果未獲應有的肯定,應該助其獲得諾獎。這兩位學者就是屠呦呦和和張亭棟。他們都不是院士。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是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 饒毅:我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這眼光太準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屠呦呦的這個獎項耗費了她的一生,其中的坎坷與辛酸無數,作為第一個中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成功彰顯了在未來中國科學界的美好前途。中國籍的科學家要想獲得諾貝爾獎是很難的,饒毅在他的新書中談到了屠呦呦先生的這段諾獎之路,在書中饒毅寫道,2011年獲得拉斯克獎對於屠呦呦的諾貝爾獎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正是這個獎讓屠呦呦在國外的知名度提高了。
  • 饒毅:中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就連普京大帝也曾經受到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呢,甚至在獎項公布以前有人猜測今年的生理學獎要頒發給鍾南山,而和平獎要頒發給新冠病毒。 既然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麼學歷、身份的門檻,那麼其實中國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還是不少的,在這裡,早早預測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一些預言家們就有話要說了。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都不是院士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也欣賞著一類人,就是在自己的領域上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因為他也和這些人一樣,為自己的領域而奉獻,他們從來都是一類人。饒毅曾經就說過,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他們分別是屠呦呦和張亭棟。
  • 饒毅:我國有2人應獲得諾貝爾獎!現在都不是院士
    饒毅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同為海外學成歸國的頂尖人才,可以說是和施一公齊名的存在。在饒毅落選院士的那一年,饒毅在其個人博客上發文《今天中國,誰最該做院士?》。在文章中,饒毅明確指出了我國有兩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意義重大,但是沒有獲得應有的獎勵,應該幫助他們獲得諾貝爾獎,而「神奇」的是,這兩人現在都不是院士,他們是屠呦呦和張亭棟。
  • 感念「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痛憶饒毅競選院士失敗九年
    每次想到這個因為未曾評選上院士,屢受錯位關注的老人,內心都有一陣灼痛。在老將心中,屠呦呦評不評上院士,還真不算是個事。不過,有些人能擊敗饒毅評上院士,有些院士幹的那些價值扭曲、侮辱生命的醜行,在我心才是最為不平之事。希望這篇文章,能讓真正的科研者心安,讓虛偽的假道學臉紅!用心之作,誠摯自薦,願君精讀。
  • 饒毅預測,有望獲得諾獎的2個中國人,雖不是院士,但未來可期
    他捐獻了他一生的財富,成立了諾貝爾獎,希望能夠激發各個領域有建樹的人,投身科研事業當中。此後,各個國家的研究者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而中國,很多年來在這一部分都是空白的。 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一種頑強、拼搏、不服輸的精神。
  • 饒毅、魯白爭議,創新與轉化是否都應該獲得諾獎?
    對此,《知識分子》兩位有生物醫學背景的主編(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意見大相逕庭。兩位都認同張鋒年輕有為、聰明勤奮,且在兩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CRISPR-Cas9基因修飾技術和光遺傳學。這兩項重要工作被公認值得獲諾獎。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幸運的是,施一公於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饒毅則宣布今後不再參選院士。
  •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 天才少女,擁有3個院士頭銜,讓饒毅覺得失敗,還是雙學科正教授
    截至到目前,已經培養出了5位院士級別的人物。莊小威就是其中一員。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這也是位天才少女。1985年,年僅13歲的她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 2年後,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如何評價網傳饒毅教授曾致信舒紅兵院士建議王延軼辭去所長職務?
    作為我國學術圈以敢言聞名於世的學者,饒毅教授可謂是學術圈的一股清流。他曾拒絕同意上海交通大學引進諾獎得主蒙塔尼耶教授,原因則是他近年來如果不是在做偽科學的話,也可以說是已經滑到偽科學的邊緣。引進所謂的諾獎得主,是對國家經費不負責的做法。
  • 饒毅成功預言化學諾獎
    10月10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巧的是,北京大學教授、生物學家饒毅半年前做出了準確的預言——今年4月15日的《北大校刊》上,饒毅發表了《一個可能的諾貝爾化學獎》,看好的就是萊夫科維茨與科比爾卡的研究。 「科比爾卡的工作屬於結構生物學,跟清華的施一公教授類似。」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北大教授饒毅為何永不參加院士增選?真正原因來了,出人意料
    據悉,2007年,饒毅是從北美大學正教授位置上全職回國,受聘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回國之後,他參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院士增選!當時,他的呼聲最高,因為無論是從學術水平,對國家的貢獻而言,他都是最有希望獲得院士稱號的!可是,事實卻令人大跌眼鏡!北大教授饒毅竟然在第一輪當中就被狠狠刷了下來,沒能進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的名單。
  • 收穫諾獎之後,屠呦呦團隊又有新突破,但屠依舊不是院士該怎麼看
    屠呦呦被人關注,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方面諾貝爾獎本身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地位非常崇高,這一獎項不論是在任何國家,基本上都是科學界最高的獎項,而國內多少年的科學研究中只出現了這麼一個獲獎的人,不被關注是不可能的,這種關注也體現了民間群眾對於中國科學研究在世界範圍內被認可的渴望和期盼。
  • 最新解讀:C肝領域摘得諾獎,饒毅稱「有奇怪之處」
    ,這次諾獎「發的可以」、「有給大家打氣,展示科學力量的意思」。饒毅表示。2016年,拉斯克獎除了萊斯外還有兩位獲獎者,他們也都值得獲諾獎。」(Ralf Bartenschlager)與Arbutus生物製藥公司的麥可·索非亞(Michael Sofia),在2016年與此次獲得諾獎的萊斯共同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 那些饒毅「剛」過的「專家」們
    致信《自然》雜誌總編:希望你們能澄清記錄2012年,美國《自然》雜誌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篇Ewen Callaway的報導,這篇題為《為什麼奧運會上的卓越表現引發懷疑》的文章認為,藥檢過關也不能證明中國遊泳運動員葉詩文沒有服用興奮劑。隨即該報導引發了中國輿論的反駁,其中就包括饒毅的聲音。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饒毅拒絕國外高薪、終身教職,從美國回到中國,又放棄了院士夢
    「其學術水平不僅遠在同領域的第二輪候選人之上,也高於部分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也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稱,饒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而國內的院士也紛紛表示,饒毅的學術水平沒有問題,國內科學家也都認可。但是饒毅卻在2011年12月評選院士中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