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網上看到到有人竟然說中國學英語是崇洋媚外的表現,很多人都覺得英語無用,浪費了學生的精力,看到附和之人不少,我沒有直接評論反駁,我意識到只改變一個人兩個人的想法不行,我需要寫一篇文章出來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總覺得某些人只看到了現在所遭到的困難,而沒有看到以後的發展
我也必須承認,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高考定終生影響很大,有一些在其他科目十分擅長的學生由於英語成績太差,不感興趣所以高考總分過低而不能進入好大學,埋沒才華。但這並不是中國不能將英語看重的理由。
我覺得國家可以依託教育局另外安排一個特殊種類考試,由班主任推薦(班主任一般最清楚班級中的情況),學校審核,當地教育局批覆,國家統一安排一場選拔考試,針對這種對於英語無感而在其它科目十分優異的學生,避免國家埋沒這些人才,當然這只是一種建議吧。
再回歸正題,說一下國家為何看重英語:
英語是全球普及程度最廣的語言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貝多、百慕達、蓋亞那、牙買加、紐西蘭、聖克裡斯多福及尼維斯、千里達及托巴哥、英國和美國。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本族語)的人口約有 3億。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中是主要的語言,這些國家包括巴西(連同葡萄牙語)、加拿大(連同法語)、多米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連同法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愛爾蘭(連同愛爾蘭語)、賴比瑞亞(連同非洲語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和其他非洲語言)。
作為第二語言(即不是本族語,但為所在國通用語)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
英語是下列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之一),但不是本地語言:斐濟、加納、甘比亞、香港、印度、吉里巴斯、賴索托、肯亞、納米比亞、奈及利亞、馬爾他、馬紹爾群島、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獅子山、史瓦帝尼、坦尚尼亞、尚比亞和辛巴威。
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約3~5億
英語作為全球普及程度最廣的語言,也是很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英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漢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其中包括十多種語言,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講印歐語系語言的人數約佔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
在學會英語後,在相同的日耳曼支下去學習其它語言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再去學其它語言會比較容易。
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英語作為全球普及程度最廣的語言,也是很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改革開放以來,交通越來越發達,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多,不論是經商還是文化交流,你在國際上與別的國家合作你不懂英語行嗎?在國際機構中工作,文件都是英文,大家互相交談也是英文,你看不懂也看不懂就夠嗆啊。
再說到以後的就業,請你隨便打開一個招聘網站,幾乎每一家企業的每一家崗位都對英語有要求(一般為必須過四級,六級優先或者必須過六級),咱們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些企業為什麼列出這個要求。外企對於英語的要求會比較高,因為你可能面臨著國外出差或者培訓,當你英語好,你比大多數人有優勢,進入外企的可能性會更大。國內的企業現很多在都與國外有著很多的商業往來,員工會英語,能夠提升這個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國外科技發展的領先
可能大家覺得這個和英語沒有什麼關係,這就大錯特錯了。中國由於科技發展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比較落後,科技發展起步較晚,所以導致西方國家佔據了主要地位。你在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時,你不懂英語行嗎?
再說科技研發,就是科研,由於國外佔據了主導地位,國際主流和高水平的科研期刊與文章都是英文的,你做科研你不懂英文如何去學習別人的長處?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這在之前的歷史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回歸語言的本質
最後一點回歸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本質是交流,是我們與其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工具,語言相通無障礙才能交流順暢。不論是以後出國留學還是外出旅遊,多熟悉一門語言對咱們而言絕對是有優勢的。
所以大家不要用狹隘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
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點讚提問,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