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只剩下最後一天了,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但是,全世界仍然面臨著最為棘手的問題。上至國家,下至人民群眾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2021年能消滅疫情嗎?疫苗能控制住新冠肺炎的傳播嗎?
對於這個全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任何人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沒有人能夠保證在2021年徹底消滅新冠疫情。不過,疫苗確實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各國人民都能及時接種疫苗,那自然可以向新冠肺炎說拜拜。
當前疫情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病毒已在英國等國家產生變異,傳染速度比之前更加迅捷。疫苗的研發、生產和接種必須同時間賽跑,必須趕在變異病毒擴散前將其扼殺在搖籃裡。
時至今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已開始實施疫苗接種計劃,越來越多國家研發的疫苗開始投入市場。近期,阿根廷、新加坡和歐盟等國家宣布開始向本國人民有計劃地實施疫苗接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開始或即將開始面向社會實施疫苗接種計劃,對於即將來臨的2021年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據外媒消息,阿根廷引進30萬劑由俄羅斯研發生產的疫苗,開始有計劃地為公民接種疫苗。同一天,新加坡為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優先接種疫苗。摩洛哥分別從英國和中國一共訂購了多達6500萬劑疫苗,計劃為本國80%的成年人接種。在12月27日,歐盟已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預計為4.5億人口實現接種。當然,作為最早進行疫苗研發的國家,由中國自主生產研發的疫苗已大規模投入市場,不但幫助可以本國人民渡過難關,也向海外投入大量疫苗,幫助疫情嚴重的貧弱國家。
雖然世界各國大多已進入全民接種階段,但各國政府並未絲毫放鬆警惕,尤其是在聖誕節和元旦節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的情況下,很多國家都出臺了「禁足」和「宵禁」等限制人員流動的防範措施。
多國研發的疫苗雖然已問世並投入市場,但如何合理分配仍然是個難題。疫情嚴重的貧弱國家會不會被忽視?「優先接種」是否合理?老人和小孩的有沒有受到平等對待?這些問題難免會困擾決策者。
據英國媒體《經濟學人》預測:2021年的全球大趨勢仍然是疫情,「疫苗爭奪戰」備受關注,甚至會衍生出「疫苗外交」。國與國之間,國家內部不同人群之間,誰會第一時間接種疫苗,誰會被排除在外,難免會引發激烈爭吵。疫苗的供不應求,是否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美國一位健康政策專家表示:「在2021年,世界各國人民將長期處於病毒和疫苗這種冰與火共存的狀態中。」
只有加緊大規模生產疫苗,實現疫苗的供需平衡,早日實現全民接種,才能實現「群體免疫」,阻止病毒繼續傳播,這樣才能在2021年底徹底消滅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