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超級「學霸」如何記筆記?近日,東南大學檔案館收到校友、「兩彈一星」元勳黃緯祿院士家人捐贈的一批遺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不僅用全英文記錄,字跡工整如印刷體一般,很多年輕人看了感覺「自愧不如」。黃緯祿院士高中畢業於揚州中學,1936年,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東大能源與動力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機工程系」)。
黃緯祿院士筆記「微分方程」筆記走紅,工整得如印刷品4月13日,東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李宇青向記者展示了黃緯祿院士的數學筆記——一本練習冊,封面用英文標註了課程名稱「微分方程」,翻開筆記本,裡面是用全英文做的微分方程式筆記,大概有二十多頁。
「挺震撼的!」李宇青跟記者形容了見到筆記時的直觀感受。不僅如此,檔案館一些年輕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黃院士的數學筆記字跡清晰工整,像印刷體一般!還有東大校友看到筆記感嘆,「連運算符號看上去都像是列印的一樣,吾不及院士之十一。」
黃緯祿院士的女兒黃道群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後,家人在整理資料時,才發現了這本筆記本。對黃院士的家人來說,這本「微分方程」筆記非常珍貴,是父親在大學學習期間唯一一本寫有自己名字的全英文筆記本。黃道群說,考慮到這本筆記對東南大學意義特殊,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檔案。雖然難以割捨,但他們最終還是將「原本」捐贈給東大檔案館,並接受檔案館製作的「複製本」,留作紀念。
黃緯祿筆記的文字整齊工整,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通過黃緯祿的家人,記者還看到了兩張他學習專業課時的手稿,文字同樣整齊工整,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
年輕時就是「學霸」 考大學總分第一
「父親寫字一直都是這麼工整。」黃道群介紹說,父親是安徽蕪湖人,高中考入當時全國知名的揚州中學。當時揚州中學的數、理、化課程都是英語授課,父親當時所在的班級,因為基礎差跟不上,排在年級倒數。後來,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全班奮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高中畢業時,黃緯祿的「英文關」基本過了,上大學後,他的英語水平比很多同齡人高一截。黃緯祿還曾經去英國留學,回國工作後,英文雖然用得不多,但和從國外來的朋友用英文交流、開玩笑都很流利。
黃緯祿的「學霸」潛質從考大學時就顯露出來了。1936年,黃緯祿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從40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取大學。黃道群告訴記者,父親的數學成績尤其突出,考了滿分,數學系還曾為此和電機工程系「搶」這個「好苗子」。
在大學期間,黃緯祿的數學成績好也是人盡皆知的。快畢業時,很多低年級學生向他請教微積分題目。黃道群回憶說,當時電機工程系對學生的學習抓得很嚴,父親畢業時四年均分是88.8分,位列專業第一。
「印刷體」筆記引思考:踏實是成功基礎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曾發表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金陵晚報曾對南京高校學生做過調查,高校課堂上,用手機拍PPT(電腦課件)的學生越來越多,還有學生乾脆不做筆記,就等著拷貝老師的講課課件,然後坐在電腦前,一頁頁整理複習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記筆記只是形式,如果複習的時候「用心」,那和上課記筆記效果差不多。
研究生小吳學的是經濟學,他告訴記者,同學之中,拿筆記本專門記筆記並且整理歸納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將重點記在書上,還有人喜歡用活頁紙,回去再裝訂。是否記筆記,還要看課程難度,像高等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這些比較難的課程,記筆記的人會多一些。
很多網友認為,院士的印刷體筆記能夠引發更多年輕人思考,該如何做課堂筆記。李宇青認為,黃院士的這本數學筆記的意義在於,「讓現在的學生懂得成功建立在勤奮、踏實、不浮躁上。」
字跡工整的學生成績更好?中小學老師:沒有必然聯繫除了院士的筆記、曾經流傳出的一些歷史名人和學術牛人的筆記,不少都具備「字跡工整,清爽乾淨」的特點。
難道字跡工整的學生成績會更好?多位教育專家表示,目前還沒看到過相關研究,能說字跡工整和成績好壞具有必然聯繫。
長期在教學一線的中、小學老師向記者談了自己的想法。金陵中學一位語文老師說,二者存在正相關性,也有例子可以體現。
比如,2013年,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金陵中學學生費欣意,她的課堂筆記就和教科書一樣工整,簡直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翻開小姑娘的筆記本,不僅字寫得好看,對不同的內容還用不同顏色的筆作區分,例如英語單詞用黑色筆抄寫,引申出的詞組就用藍色筆抄寫。
「字跡工整的學生對自己要求嚴,有恆心,有毅力。」該位老師說,但不能說字跡工整的孩子成績就一定好,這個推論不成立。
南京金陵中學仙林小學校長林慧敏告訴記者,她長期觀察發現這樣一種趨勢,那些字跡工整的孩子,不僅寫字認真,還會把這種「認真勁兒」遷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們審題時會更細緻一些,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習效果確實更好。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寫字上,筆記、作業看起來不算工整。「這不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林慧敏解釋說,有些孩子更願意動手實踐,思維也能得到發展。所以,字跡工整和好成績之間存在一定規律,但沒有必然聯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