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80年前大學數學筆記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體

2020-12-06 澎湃新聞
黃緯祿院士。  李保平 圖

80年前的超級「學霸」如何記筆記?近日,東南大學檔案館收到校友、「兩彈一星」元勳黃緯祿院士家人捐贈的一批遺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不僅用全英文記錄,字跡工整如印刷體一般,很多年輕人看了感覺「自愧不如」。黃緯祿院士高中畢業於揚州中學,1936年,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東大能源與動力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為「電機工程系」)。

黃緯祿院士筆記

「微分方程」筆記走紅,工整得如印刷品

4月13日,東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李宇青向記者展示了黃緯祿院士的數學筆記——一本練習冊,封面用英文標註了課程名稱「微分方程」,翻開筆記本,裡面是用全英文做的微分方程式筆記,大概有二十多頁。

「挺震撼的!」李宇青跟記者形容了見到筆記時的直觀感受。不僅如此,檔案館一些年輕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黃院士的數學筆記字跡清晰工整,像印刷體一般!還有東大校友看到筆記感嘆,「連運算符號看上去都像是列印的一樣,吾不及院士之十一。」

黃緯祿院士的女兒黃道群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後,家人在整理資料時,才發現了這本筆記本。對黃院士的家人來說,這本「微分方程」筆記非常珍貴,是父親在大學學習期間唯一一本寫有自己名字的全英文筆記本。黃道群說,考慮到這本筆記對東南大學意義特殊,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檔案。雖然難以割捨,但他們最終還是將「原本」捐贈給東大檔案館,並接受檔案館製作的「複製本」,留作紀念。

黃緯祿筆記的文字整齊工整,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

通過黃緯祿的家人,記者還看到了兩張他學習專業課時的手稿,文字同樣整齊工整,就像印刷出來的一樣。

年輕時就是「學霸」 考大學總分第一

「父親寫字一直都是這麼工整。」黃道群介紹說,父親是安徽蕪湖人,高中考入當時全國知名的揚州中學。當時揚州中學的數、理、化課程都是英語授課,父親當時所在的班級,因為基礎差跟不上,排在年級倒數。後來,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全班奮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高中畢業時,黃緯祿的「英文關」基本過了,上大學後,他的英語水平比很多同齡人高一截。黃緯祿還曾經去英國留學,回國工作後,英文雖然用得不多,但和從國外來的朋友用英文交流、開玩笑都很流利。

黃緯祿的「學霸」潛質從考大學時就顯露出來了。1936年,黃緯祿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從40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取大學。黃道群告訴記者,父親的數學成績尤其突出,考了滿分,數學系還曾為此和電機工程系「搶」這個「好苗子」。

在大學期間,黃緯祿的數學成績好也是人盡皆知的。快畢業時,很多低年級學生向他請教微積分題目。黃道群回憶說,當時電機工程系對學生的學習抓得很嚴,父親畢業時四年均分是88.8分,位列專業第一。

「印刷體」筆記引思考:踏實是成功基礎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曾發表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金陵晚報曾對南京高校學生做過調查,高校課堂上,用手機拍PPT(電腦課件)的學生越來越多,還有學生乾脆不做筆記,就等著拷貝老師的講課課件,然後坐在電腦前,一頁頁整理複習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記筆記只是形式,如果複習的時候「用心」,那和上課記筆記效果差不多。

研究生小吳學的是經濟學,他告訴記者,同學之中,拿筆記本專門記筆記並且整理歸納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將重點記在書上,還有人喜歡用活頁紙,回去再裝訂。是否記筆記,還要看課程難度,像高等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這些比較難的課程,記筆記的人會多一些。

很多網友認為,院士的印刷體筆記能夠引發更多年輕人思考,該如何做課堂筆記。李宇青認為,黃院士的這本數學筆記的意義在於,「讓現在的學生懂得成功建立在勤奮、踏實、不浮躁上。」

字跡工整的學生成績更好?中小學老師:沒有必然聯繫

除了院士的筆記、曾經流傳出的一些歷史名人和學術牛人的筆記,不少都具備「字跡工整,清爽乾淨」的特點。

難道字跡工整的學生成績會更好?多位教育專家表示,目前還沒看到過相關研究,能說字跡工整和成績好壞具有必然聯繫。

長期在教學一線的中、小學老師向記者談了自己的想法。金陵中學一位語文老師說,二者存在正相關性,也有例子可以體現。

比如,2013年,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金陵中學學生費欣意,她的課堂筆記就和教科書一樣工整,簡直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翻開小姑娘的筆記本,不僅字寫得好看,對不同的內容還用不同顏色的筆作區分,例如英語單詞用黑色筆抄寫,引申出的詞組就用藍色筆抄寫。

「字跡工整的學生對自己要求嚴,有恆心,有毅力。」該位老師說,但不能說字跡工整的孩子成績就一定好,這個推論不成立。

南京金陵中學仙林小學校長林慧敏告訴記者,她長期觀察發現這樣一種趨勢,那些字跡工整的孩子,不僅寫字認真,還會把這種「認真勁兒」遷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們審題時會更細緻一些,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習效果確實更好。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寫字上,筆記、作業看起來不算工整。「這不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林慧敏解釋說,有些孩子更願意動手實踐,思維也能得到發展。所以,字跡工整和好成績之間存在一定規律,但沒有必然聯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數學筆記曝光:全英文工整如印刷體
    80年前的超級「學霸」如何記筆記?近日,東南大學檔案館收到校友、「兩彈一星」元勳黃緯祿院士家人捐贈的一批遺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課堂筆記不僅用全英文記錄,字跡工整如印刷體一般,很多年輕人看了感覺「自愧不如」。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大樹成長營」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中科院院士按照學部來增選,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其中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合在一個學部,但長期以來,數學領域的院士相對較少。中科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名額在70位左右,從近三屆數學領域的增選的院士來看,人數並不多。
  • 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
    10月28-29日,學校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深切緬懷劉應明先生,紀念他為推動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西部數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和支持包括數學在內的基礎學科的發展,啟動實施了理科提升計劃,今年5月由我校牽頭的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啟動建設。今天在紀念劉先生誕辰80周年的同時,還將舉行西南數學論壇,這也是對劉先生最好的告慰和緬懷。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10月28-29日,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紀念他為推動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西部數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劉先生在川大從教53年,曾擔任過四川大學副校長和首任研究生院院長,他的人品、學術思想和教育理念影響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學者。北京大學張恭慶院士說,劉應明院士為我國西部地區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今天我國西部地區的數學事業已經與東南沿海地區並駕齊驅,湧現了許多傑出的人才和成果,也有了更好的發展條件。飲水不忘掘井人,大家不會忘記是當年劉應明院士打下的堅實基礎。
  • 錢學森筆記曝光 字跡工整堪比印刷—新聞—科學網
    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錢學森圖書館是一座只有三層樓的建築,卻讓所有交大學子仰望。錢學森圖書館的展品中,大量學術筆記和手稿訴說著豐功偉業的築成之路。
  • 手寫英文印刷體太規範 樂山學生的斜體行書也很美
    前段時間,一組由衡水中學學生手寫的英語作文的照片躥紅網絡,作文中的英文字跡工整,堪比印刷體,讓不少網友直呼太「逆天」了!並且「手寫印刷體」還一路火到了英國,引來不少外國網友膜拜。近日,記者也走進樂山城區多所高中,雖沒見到真正的英文「手寫印刷體」,但卻看到學生們手寫的英文「斜體行書」、花式英文等多種英文體,依然字跡漂亮、規範。
  •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10-1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張乾二逝世
    據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常委,
  • 只有工整如「印刷體」才叫學霸筆記?這位美女學霸可不同意
    一直以來,「學霸筆記」在網友們心中有了固定印象:字跡工工整整,整潔得就像印刷出來一般。但在南京財經大學國貿院,績點高達4.47的學霸居瀟凡表示了不同觀點。她向記者展示了一本頗為「坎坷」的筆記本,清楚的底稿被多種螢光筆有序「畫重點」,還配合折線和解說。
  • 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  中國甘肅網9月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記者武永明)蘭州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9月3日下午在該校舉行,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並擔任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學術院長
  • 64人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內附全名單)
    來源:中國能源報今日(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
  • 快速發表、全球發行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
    快速發表、全球發行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
  • 中科院院士廈門開設「實驗班」:讓數學變得容易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科院院士張景中在廈門設立的教育數學思想研究實驗基地學校19日晚舉行授牌儀式。張景中通過視頻雲端,與廈門教育界師生代表共同見證揭牌儀式。這是全國首個以張景中院士命名的數學實驗基地學校。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輸入「魏於全」三個字進行搜索,會發現 「魏於全假論文」、「魏於全作假」這類搜索詞出現很多。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
  • 中科院陳彪院士,27年前憑空消失,為何官方對此始終諱莫如深?
    那麼有位中科院院士突然人間蒸發,在偌大的城市中再也無跡可尋,這就令人感覺十分詭異了。但令人感到迷惑的是,陳彪所有的工作經歷以及相關資料都止步於上個世紀80年代,但是官方網站上並沒有陳彪逝世的時間。那麼這後面的日子陳彪去哪裡了呢?他失蹤了。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2017年,顏寧獲得中科院院士增選的入圍資格,然而最終卻遺憾落選。
  • 吳常信,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
    吳常信,教授、中科院院士。1979-1981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進修動物遺傳育種學。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1983)、教授(1988),系主任(1983)、動物科技學院院長(1993-2004)。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日前,3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齊聚天津,參加由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的物理前沿會議,慶祝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