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決定》生效,深海大龍蝦還能吃嗎?
劉晶 律師 公眾號:劉律聊法
就在本月24日中央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全面禁食用野生動物了。
目前中央頒布這個《決定》毫無疑問是和這場新冠疫情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目前疫情的源頭基本指向了人類不文明非法食用野生動物。非法買賣和食用野生動物會給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隱患,人類很多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所以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也就是必然選擇了。
此次禁食《決定》最大的變化就是擴大了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範圍,其中第二條就明確寫明:「」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大家注意,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只要符合「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特徵,也是不能食用的。這就對原有禁食動物種類擴大了法律調整範圍。
《決定》出臺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尤其是這個《決定》就禁食範圍的認定會深遠的影響到很多領域,長期來看甚至會改變我國某些地區經濟發展規劃,也會影響到不少企業的未來走向。比如《決定》出臺後,至少就有以下問題。
1、野生魚類、遠洋捕撈的海鮮還能吃嗎?答案是:目前沒禁止,還能吃。因為此次全面禁食的是「陸生野生動物」,注意了,目前是陸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陸生、陸生、陸生。水生魚類和遠洋捕撈的海鮮尚不在該調整範圍內,你愛吃的帝王蟹腿,和波士頓大龍蝦沒禁止,皮皮蝦和小龍蝦尚可一飯。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這對漁業養殖是一個利好消息,也利好遠洋捕撈和海洋養殖業。
2、家畜家禽不受影響,但是有些動物地位尷尬了。豬、牛、羊、雞、鴨 等早就被人類馴化飼養,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的主食,不可能禁養禁食,這些動物依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管理即可。飼養的兔子、鴿子也被馴化很久,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條,也被老百姓接受,比如辣兔頭就很好吃嗎。但是牛蛙、竹鼠、水貂、鱷魚、蛇這些動物地位就比較尷尬,這些動物以後能不能養殖呢?到底屬於野生還是馴化,一些個別品種是有爭議的,很多地方也在觀望,甚至有些協會還寫文章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爭議。有關水產專家表示,野味概念相對模糊,管制野生動物與合規養殖物種有一定的重合,在具體身份認定上其實有一定難度的。反正從長遠看,個人認為恐怕它們地位難保,日子不會太好過,前景不太樂觀。
3、飼養農戶和企業有些迷惑。就拿竹鼠為例吧,在我國南方很多地方有飼養竹鼠的傳統,有些地方竹鼠養殖業還形成了規模效應,飼養竹鼠甚至成了脫貧致富的一種重要手段。竹鼠養殖技術在央視七套《每日農經》、《致富經》等欄目還多次報導過,公開出版的養殖技術書籍也不少。而此次全國人大「全面禁止食用」的決定並沒有羅列相關動物名稱,竹鼠到底未來能不能養,怎麼養?農戶和企業其實挺糾結的。和竹鼠命運類似的還有鱷魚、蛇類、水貂等養殖,以後它們怎麼搞,企業還敢不敢繼續搞下去?
4、一些相關的產業結構恐會調整。這一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殖、養殖、加工利用的,影響很大。從查到的資料看,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約50萬家(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我就見過一些景區飼養梅花鹿、鴕鳥、娃娃魚、鱷魚搞一些特色觀光旅遊,同時可能還附帶一些售賣鹿肉、鴕鳥蛋、鱷魚肉的製品。這些企業單位將來可能會遇到更為嚴格的政策控制,應該思考對策了。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行業就是野生動物的娛樂表演行業,例如馬戲團等。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的理解加深,野生動物權利保護和「動物福利」也將會更被提及,類似娛樂表演會趨嚴。
5、野生動物藥用行業會受到衝擊。我們現在很多被食用的野生動物也是很重要的藥物來源,尤其是中藥領域,比如說穿山甲、鱟、熊膽、犀角、麝香等。政策的嚴格會加大這些動物的保護力度,對動物本身來說絕對是個利好,喜大普奔。但是他們又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政策趨緊後,怎麼有序合規的獲取又成了一個問題,這物以稀為貴,價格必然上漲。
不文明的食用野生動物,是滋生病毒感染的危險源。通過此次疫情事件,食用野生動物不但不衛生,有時候還很殘忍(莫名想起來1995年電影《滿漢全席》裡烹飪猴腦的橋段),我們必須要移風易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但是,基層去落實好政策就怕「一刀切」。哪些能養,哪些不能養,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很多時候養殖戶和老百姓也很迷惑,就連執法機構可能標準都不好把握。期盼相關職能部門能出臺可操作性的「白名單」,明確標準、分清種類,以便更好的落實這項政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