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相關新聞>>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決定》全文來了)
記者25日了解到,對於這一《決定》,相關部門正在加緊落實、宣傳,指導受影響的農戶應對這一轉變。
市民關注
水生野生動物未被禁,陸生野生動物被禁食
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野生家養的動物品種越來越多,哪些可以銷售、食用,哪些不能入餐入食,市民以及餐飲機構都特別關注。
長沙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鄧偉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24日出臺的《決定》對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界限有明確的界定。例如,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也就是說,水庫魚、小龍蝦、泥鰍等,這些市民餐桌上常見的水產品種,不屬于禁食範圍。
但《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這意味著,陸生野生動物將被全面禁止食用。
當然,比較常見的主要供食用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還有一些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的動物,如兔、鴿等,依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管理,是可以食用的。
在家畜家禽這一方面,一些列入《畜牧法》規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是允許對其養殖利用包括食用等,但要適用《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並進行嚴格檢疫。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列入該目錄的動物包括各地的特色豬、雞、鵝、鴨、羊等,還包括敖魯古雅馴鹿、吉林梅花鹿、中蜂、東北黑蜂等。
「我們店的特色菜是香辣口味蛇,現在市場上都沒有蛇賣了。蛇啊、蛙啊之類的野生動物,還可以經營、銷售不?」《決定》公布後,許多餐飲店負責人著急打聽具體的禁用或可食用名錄。記者了解到,省市林業部門將制定調整野生動物有關的名錄、制定配套規定,確保《決定》落實落地落細。經營部門到時可在具體的名目指導下,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
監管部門
加大對野生動物違規交易的打擊力度
1月24日,長沙市市場監管局公布《致全市食用農產品交易市場開辦者和經營戶的一封信》,要求全市所有經營戶不採購、銷售、存養、經營、販運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1月下旬,寧鄉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寧鄉市林業局開展專項整治,在杉木橋農貿市場寧鄉雪雪水產店門面前看到,該店銷售野生花蛇(學名:黑眉錦蛇)銷售,且不能提供合法的來源證明,當即查處並立案調查。該案被列為「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典型案例,由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在2月23日發布。
湖南省市場監督、林業、農業等12個部門聯合部署,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重點目標是盯住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養殖環節
或將帶動養殖品種結構調整
鄧偉強介紹,目前長沙市有340多家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殖馴養的企業或農戶,養殖的品類包括黑斑蛙、青蛙、蛇類、梅花鹿、孔雀、竹鼠等,其中八成是提供食用的。
李新輝是瀏陽市官渡鎮最大的青蛙養殖戶,承包了近百畝水塘養青蛙。時下正是蛙卵孵化為蝌蚪的時節,水塘裡的圓頭蝌蚪一叢叢地遊著。他說:「差不多已經孵化出3000多萬尾蝌蚪了,還會有苗出來。」
25日,李新輝按林業部門的要求,把蛙田的產值、存欄量等數據報了上去。他的蛙田一年畝產在1000公斤左右,刨去人工、飼料等成本,一年的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現在,他心裡有些七上八下:「作為農民,收入都是田裡幹出來的。養蛙和種田一樣,從投苗到上市需要時間。現在的情況下,我希望得到更明確的政策信號,決定是繼續養下去還是轉向經營。」
記者了解到,野生動物養殖現在是經濟農業的重要一塊,長沙市林業局也在加緊進行相關部署。比如,對全市的野生動物養殖進行更全面、更精準的摸底,弄清食用、藥用、觀賞動物佔多少比例、產值是多少,為市委、市政府的進一步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在著力對養殖戶開展宣講,進行政策引導,支持和幫助養殖戶一起調整目標、轉型升級,共渡難關。
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夏禮明介紹,這一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殖、養殖、加工利用的,影響很大。農業部門將幫助分析養殖業主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供求預測,適時地給予技術支持和指導,例如青蛙養殖的農戶,可以考慮轉型其他稻漁綜合模式,繼續開展農業生產。
長沙行動
警方破獲2600餘萬元野生動物製品案
查扣賽加羚羊角997根,象牙製品3727克,犀牛角製品327.9克,雕鴞、雪豹、野駱駝等其他野生動物製品1200餘件,涉案金額2600餘萬元……日前,寧鄉市森林公安局成功偵破「4·26」系列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移交線索12條,搗毀了一個通過網際網路實施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的大型犯罪交易網。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你好,求購一套象牙生肖本命佛!」2019年1月21日,家住寧鄉的王某華發送了一條求購信息。不久後,王某華從福建莆田人蔡某處找到了貨源,蔡某通過郵件將東西寄給了王某華。
王某華通過網絡購買象牙製品的線索很快被寧鄉市森林公安局獲悉,同年3月12日,公安機關通過快遞單找到王某華,並在其家中查獲8塊佛牌。經鑑定中心鑑定,該佛牌為象牙製品,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
警方查明,蔡某以販賣象牙、犀牛角等野生動物製品為業,其還有一位上線鄭某瑩(另案處理),蔡某從鄭某瑩處獲取野生動物製品貨源信息後,通過網絡平臺招攬下線買家,並以快遞方式向下線發貨。目前,該案已到案犯罪嫌疑人18人,查獲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1200餘件,涉案金額2600餘萬元。
該案是一系列野生動物售賣的網絡犯罪,涉及地域廣、人員多且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強。寧鄉市人民檢察院在獲悉該案後,承辦檢察官採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助推森林公安機關及時全面取證。
垂涎野味,就是拿生命健康試錯
文峰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一決定,釋放出強烈的法治信號,既回應了輿論的期待,也彰顯了大力整治「痼疾」的決心。
這些年,在我們身邊,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和畸形心態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對於不少國人而言,說起野味通常會有三種認識:一是味道好;二是有大補功效;三是物以稀為貴。
要知道, 野生動物並不是舌尖上的美味。「病從口入」也絕不是一句玩笑話,其背後對應著一個個慘痛的教訓。此前,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而17年前,突襲中國的SARS已經被證明來自中華菊頭蝠,果子狸與它們接觸、感染後,再將病毒傳染給進食的人類。此外,有科學家指出,伊波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中東呼吸症候群,甚至包括愛滋病、狂犬病等致命傳染病的源頭都是野生動物。自然有其法則,如果對自然缺乏敬畏,就會自食其果,這是常識。
事實上,我國對野生動物交易已有一系列法律法規。可長期以來,很多法律規定並沒有嚴格落地,有些地方甚至搞變通、搞選擇性落實。這背後有僥倖心理,也有利慾薰心。因為有買賣、有供需,一些地方形成了一條龐大的利益鏈,相關監管部門對非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關問題必須儘快解決,該追責的應嚴肅追責。
現實中,錯行分為很多種,其中最蠢的就是明知故犯、一錯再錯,甚至拿生命試錯。而今,法律已經畫出了明晰的紅線,各級各部門既要用法律約束狂妄自大者、粉碎利益鏈條,也要做好科普工作,更要緊密依靠人民群眾形成強大的監督網絡,徹底遏制「害人害己」的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