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退出《中導條約》以後,美國處心積慮欲在亞洲前沿部署中程飛彈。如今,美國已不再遮遮掩掩,點名日本是「部署備選地之一」。
8月14日,美國總統軍控問題特使馬歇爾·比林斯利亞在《日本經濟新聞》專訪中表示,美國正在研發中的陸基中程彈道飛彈「正是日本等盟友未來所期望且必要的防衛能力」,稱日本將成為考慮部署的地點。
比林斯利亞特別提到,美國正在研發一款射程在1000公裡左右的陸基巡航飛彈,並向日本發出暗示:由於關島距離中國大陸太遠,這款飛彈必須要部署在其他亞洲國家。
報導稱,比林斯利亞被視為對華強硬派,參與制定了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政策,同時也負責與俄羅斯的軍控談判。
去年8月20日,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立即試射一枚陸基巡航飛彈。圖自新華社
而他所提到的兩款常規中程飛彈,均是美國在去年8月退出《中導條約》後著手研發的。其中陸基巡航飛彈預計2021年中期就能進入實戰部署,而陸基中程彈道飛彈距離實戰部署還需要5年左右時間。
退出《中導條約》以後,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曾赴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試探」,討論在當地部署美軍中程飛彈的可能。
對此中國外交部軍控司曾明確表示,美國執意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就是在中國「家門口」挑釁,中國絕不會坐視自身利益受損。
最終,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三國明確拒絕接受美國的部署。
去年8月5日,澳防長雷諾茲表示,雖然部署美國中程飛彈基地的位置還不清楚,但澳大利亞不會是其中之一。澳總理莫裡森同日也表示,澳大利亞不會部署美國中程飛彈,如果今後被(美國)要求部署,也會斷然拒絕。
菲總統杜特爾特在去年8月6日表示,菲律賓永遠不會允許美國在菲領土部署核武器和中程飛彈,「這永遠都不會發生,也不可能發生,因為我不會允許」。
英國《金融時報》當時在報導中評論稱,儘管美國熱衷在亞洲部署中程飛彈,但現實是,沒有國家需要這類武器,沒有盟友準備好接受。
俄羅斯軍事專家阿爾巴託夫表示,亞洲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不會讓美國部署飛彈,以日本為例,日本無法相信美國「不會部署核飛彈」的說法,而且部署飛彈可能導致日本民眾大規模抗議活動,日本政府不得不慎重對待這一敏感問題。
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尚未就部署中導問題明確表態,但民間反對聲音激烈。衝繩縣《琉球新報》去年10月援引消息人士稱,美國計劃兩年內在日本部署大量新型「中程彈道飛彈」(實際上應指那款陸基巡航飛彈),認為這不僅會增加衝繩的基地負擔,也會大幅增加當地被捲入核戰爭的風險。
日本《每日新聞》評論認為,美國在日本部署飛彈將進一步助推軍備競賽,這對處於最前沿的日本而言很危險。同時,這種做法違背了日本專守防衛的基本方針,民眾在感情上也難以接受。
俄羅斯外交部8月3日發表評論說,美國在世界各地部署中程和中短程飛彈嚴重破壞地區與全球安全,引發危險的新一輪軍備競賽,俄羅斯將對此立即作出反應。
俄外交部說,美方公開聲明計劃儘快在亞太地區部署飛彈系統,同時也不排除在歐洲部署。俄方認為,美方一年前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是一個嚴重錯誤。如今不存在任何對部署中程和中短程飛彈的限制,對安全與穩定的威脅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