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經是《西遊記》水簾洞內景的取景地。」導遊的一句話,立刻讓我們有些驚訝。雖然眼前的雙源洞足以撐得起水簾洞的美名,但是依稀記得,86版西遊記的水簾洞,外景是黃果樹瀑布,內景是湖南冷水江市的波月洞。難倒是導遊記錯了?或許可能他所指的並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部經典,但是86版《西遊記》確實在此取過景,而且唐僧師徒四人都曾踏上這片土地。七星巖的出米洞,是《西遊記》23集中黃獅精和九頭獅精兩大妖怪的洞府所在。且不管這個溶洞與《西遊記》是否有聯繫,從進入洞穴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對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
由於前一天中午開始的大雨,七星巖我們只走了三分之一,在感受過了石室洞的神奇之後,我們對七星巖洞穴的興趣陡然增加,尤其聽說景區東北角的雙源洞,是眾洞穴中擁有最長水道的洞穴。從羅漢島出來,我們沿著山體折返了兩次,只是找到了雙源洞的出口。往洞口看去,距離水面只有半米,依稀可以見到裡面彩色的燈光。原來,雙源洞的出入只能乘船,而且全程也只能在船上欣賞。買好票,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繞著阿坡巖走了兩三百米,才找到了一個有著臺階的碼頭。放眼望去,一個十米見寬的小池塘,池水清澈見底,貌似沒有多深。遠處的山崖上,零星地分布著一些石刻,也不知在這池塘之上,是如何刻上去的。最中間的石刻上,寫著兩個繁體的「雙源」,就是它,沒錯了。
昨天還在感慨石室洞的洞穴不夠低,坐船而入不需要臥舟,今天就立刻體驗到了葉聖陶先生筆下的臥舟而入的感受。坐船從池塘往裡劃,只見一個高度30公分都不到的洞口。若不是船底有一定的深度,真的是躺著也進不去。對於我這個大高個,窩著腰都不允許,幾乎是趴著進入。而且雙源洞的洞口,並不是進去後就豁然開朗,有十多米的距離都是這個高度,要一直彎著腰。過了入口最低的一片區域,視野寬廣起來,雙源洞的樣貌逐漸呈現在眼前。神龜、鱷魚、大象、巨蟒、神龍……這些石頭沒有平時所見石鐘乳的圓滑,卻也是形態各異,像在此開了一個動物園般。而導遊口中的水簾洞,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溶洞。洞的中間有一塊一米多寬的巖石頂著,內部有七八米深,十多米寬,裡面各種石筍林立,令人嘖嘖稱奇。在七彩燈光的照射下,更是如夢如幻,與水簾洞確實有幾分相似。
遊覽過石室洞,知道它是兩個洞穴合二為一的結果。而雙源洞,與曾經石室洞下部的水洞如出一轍。雙源洞之名,是源於洞中有大小兩個不同的出水口。不斷湧出的溪水形成了地下河,將巖石不斷地溶蝕,經過上萬年的衝刷,最終形成了這不可思議的洞穴。整個洞穴全長320米,坐船需要十多分鐘。而在這並不是很長路程裡,我們口中最多的詞就是「哇」、「哇塞」、「好漂亮」、「真有意思」……你很難想像,這些詞是出自我們這些跑遍各地景區的旅遊達人之口。
出了洞口,整個人才放鬆了下來,至少不用害怕一抬頭就磕到頂部的巖壁。再回頭看看洞口上的石刻,「嶺南」「勝地」四個字尤為凸顯。確實,如此神奇的溶洞,如此神奇的感受,別說嶺南,在全國也是極為罕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