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去過溶洞景點的吧,去過的應該都知道溶洞裡面的景象美輪美奐,洞內形成的秀麗小山峰和曲折通道更是吸引人的眼球。那麼大家又知道溶洞是怎麼形成的嗎?
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溶洞的形成是由水和二氧化碳發生長時間的化學反應時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這種水從溶洞的上方滴落下來,然後又經過水分蒸發,壓強減少或者溫度變化,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小,沉澱下碳酸鈣,然後又經歷長時間的歲月積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鐘乳石和石竹等不一樣的東西。而又當他們和地面上的石筍連接起來,就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石柱。
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美妙,但凡是經歷過化學反應的洞穴,基本上都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又比如大家都相對熟悉的桂林七星巖和蘆廟巖,還有肇慶的七星巖,宜春的竹山洞,重慶市的雪玉洞。
但是又經歷科學家們的辛苦考察,又發現了一個秘密,溶洞的形成還可能與藻類生物有關。這種的理論認為是藻類是地球最早出現的原始植物。存在著分布廣泛的特點,以及有匯合作用的能力和趨光生長的特徵。在最早出現的原始植物,他們一般都集群生活,形成許多海洋生物膠,還經常會分泌出鈣質,收集和連接細微的石灰質顆粒,而溶洞中的石鐘乳就有著迎著光線向上彎曲生長的特點,這和藻類的趨光生長的特徵很相符。再者石鐘乳的內部都是同心圓狀,很有可能是藻類分泌鈣質和收集粘接細微的石灰質顆粒的原因。最後在某些溶洞的巖石還是層狀化石結構這種的結構和古代藻類生物特徵非常類似,而且在很多的溶洞中我們都會看到非常多的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