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浩源
4月17日,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將電子競技納入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這是2013年電競國家隊組建後,電子競技在傳統體育領域裡邁出的裡程碑式的一步。
近年來,隨著《英雄聯盟》、dota2、《王者榮耀》等遊戲持續火爆,電子競技產業發展勢頭一路飆紅。成都電子競技產業協會副秘書長侯旭介紹,去年,中國電子競技的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與行業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競全國現有從業人員僅5萬多人,人才需要量至少是30萬人。人才的缺乏,為電子競技培訓行業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在成都,電子競技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
電競產業人才奇缺
4月30日,成都電子競技超級聯賽預選賽結束,共經歷了5輪100多場比賽。侯旭最大的感受是:「電競相關的人才嚴重不足,嚴重製約了行業發展。」
侯旭介紹,一輪比賽需要至少20個直播人員,但是這次預選賽只有5個。每個直播員在比賽期間一天要直播5到6場比賽,非常辛苦。
實際上,為了這次比賽,成都電子競技產業協會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從去年開始,就舉行了4期裁判培訓,培養了60名電競裁判。但是直播員和節目製作人員培養起來比較複雜,需要有一定的攝影、攝像以及導播功底,並且愛好電競。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幾個賽事練習才能培養出來。
電競產業發展和人才不足,催生了電競培訓機構出現。去年9月,中國第一家電競培訓中心七煌電競在成都打造電競孵化園;今年3月,四川成都翼之夢電子競技培訓中心開業,致力於培養電競產業人才。
目前,四川已經有三所高校開設了電競專業,分別是四川傳媒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和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它們將在今年9月招收第一批學生。
電競不等同於打遊戲
不少網友認為,電競培訓就是教人打遊戲。「其實,這是對電子競技的片面理解。」翼之夢電子競技培訓中心負責人楊漢宇解釋說。
電子競技是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活動。電子競技運動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
楊漢宇在成都電競圈屬於「上古大神」級選手,他於2000年左右就活躍在成都電競圈,斬獲過多項賽事冠軍和亞軍。在那個電子競技不被外界認可的年代,楊漢宇每天訓練十五六個小時,就算拿到冠軍也只有微薄的獎金。生活的壓力讓楊漢宇不得不另尋出路。
離開電競圈後,楊漢宇做過金融,後來又做遊戲推廣。直到去年9月,「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成為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的2016年度的13個增補專業之一。楊漢宇敏銳地察覺到了電競產業發展的風向,於是辭職創辦了電競培訓中心。「除職業選手外,培訓中心還設有戰隊教練、主播以及裁判培訓班,力圖培養相關電競人才。」
培訓中心才成立兩個月,楊漢宇就接到了100多位電競愛好者的諮詢。但是讓楊漢宇憂慮的是,這些「電競愛好者」錯誤地認為,遊戲玩得好就可以打職業電競。「打職業電競,需要天賦和刻苦訓練,並不是喜歡打遊戲就可以成為職業選手。」他希望有志於電競行業的年輕人能夠多關注電競周邊職業,「這裡面的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