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這和科幻片中設定的背景有關,也與導演的科學嚴謹性有關,科幻片中的人工重力製造方式不外乎三種,一種是莫名其妙就有的重力,另一種是旋轉離心力來產生重力的,還有一種是利用加速度產生重力的,只有這三種,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下!
相信不用介紹就知道這是經典的《星際迷航》裡的劇照,而這個是與本劇的時代背景有關的,儘管星際迷航中沒有交代重力產生的原理,但據介紹人類在2063年就實現了曲速引擎,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操作上都對空間有了很深的理解,而重力的本質就是空間,如果能從這個源頭上解決重力的來源,那麼無論是什麼結構,只要有這種控制空間的技術,那重力不需要離心力或者加速度等方式模擬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火星救援》中的赫爾姆斯號,這個是離心力產生重力的典型代表!從科學邏輯上來說是比較嚴謹的,但根據其比例直徑與旋轉速度,是無法產生足夠重力的,或者如果要產生足夠重力的話旋轉速度將要超過人類感覺舒適的2-3圈/分,因此從理論上來看仍然有所欠缺,但能做到如此邏輯已經讓糊弄大媽混日子的國內電影界已經汗顏不已!!
還有《阿凡達》,這個旋轉的就是值班乘員艙,工作時模擬的重力環境下工作還是非常舒適的,而冬眠艙則處在失重狀態!
當然在冬眠狀態下水還會在意是否失重呢.....
最後一種則是加速型,假如以0.2G加速度一直加速,那麼重力方向就與前進相反的方向,然後加速到飛船的極速之後,將這個乘員艙反一個面再減速,然後不斷持續這個過程就有加速度所產生的重力了!但這種方式極度消耗燃料,只有在沒有燃料消耗焦慮感的旅程中可以如此實施.....
儘管說了那麼多模擬重力的可能,但很多人依然認為在失重的狀態下飛來飛去很酷,但卻不知道在失重狀態下對人體的損傷非常大.....那麼我們現在能人工製造重力嗎?距離我們最接近的是離心力模擬的重力,但即使如此在人類未來的空間計劃中仍然沒有計劃實施,因為以我們人類這點微末道行實在是不足掛齒,我們的火箭無法將如此笨重的結構送上太空,或者成本遠遠不夠,因此在未來相當的時間內,太空人們仍然還要在失重的狀態下苦苦捱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