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徒步,在好望角吹風,77歲上海阿姨說:困難都可跨越

2020-12-04 澎湃新聞

頭像是遛豹子,朋友圈裡是世界各地的風光照,在南極雪山徒步,在好望角吹風,在貝加爾湖看冰裂……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她走過全球七大洲,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認識莊雅珍的人可能以為她是一名年輕的旅遊博主。即便見了面,一頭黑髮,腰板挺直,滿面笑容,聊天時還會蹦出「人品爆棚」之類的詞,也很難讓人猜到她的年齡。

莊雅珍,今年77歲,是一個愛旅行的人。

55歲退休後,她再次上崗工作18年。73歲的時候,她決定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

震撼與溫暖

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裡,一場有預謀的獵殺就發生在觀光者眼前。

一頭母獅悄悄潛伏在角馬群附近,忽地衝出來,撲向一頭小角馬,死死咬住它的喉頸,後者掙扎了十幾秒就不再動彈。

莊雅珍看得心跳加速,那是親眼目睹帶來的心靈衝擊。

不過,斷氣的角馬被留在現場,獅子走了。不一會兒,母獅領來幾隻小獅子,待「孩子們」吃飽了,母獅才享用獵物。

在納米比亞的哈納斯動物保護基地,莊雅珍和豹子親密接觸。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自然界有殘酷也有溫柔,弱肉強食是為了生存,但也講家庭和諧,和人一樣。」 她說,野性和溫情並存是非洲獨特的吸引力。說起動物,莊雅珍津津樂道,哈納斯動物保護基地的獵豹「目光很兇,但摸摸它也沒事兒」,「烏鴉是斯裡蘭卡的神鳥,沒受過傷,不懂什麼叫害怕,落在腳邊趕不走,丟點吃的,滋的一聲就飛走了」,「納米比亞的海豹估計十萬八萬都有,很壯觀,但味道有點讓人吃不消」。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裡的斑馬和角馬。兩次踏入非洲,吸引她的除了「比人還多」的動物,還有淳樸熱情的人。在肯亞,馬賽人仍舊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紅底格子布斜披在肩上,一隻臂膀露在外面,手上總是握著一根木棍。近年來,當地開始發展旅遊業,有人做起生意,但總體上仍舊落後。

莊雅珍當時住宿的地方,每晚只有7點至9點有電。一天晚上,她和同伴在外面吃完飯回賓館,燈滅了,路上一片漆黑。走著走著,他們聽見後面有腳步聲,「當時心裡有點忐忑,想著不會是動物跟上來了吧。」

與肯亞學生的合照。兩人停下來轉過頭,「就看到一排白牙」,是尾隨他們的人笑了。莊雅珍心裡發毛,「我們不知道他要幹什麼,也不敢走。」那人把應急燈遞過來,他們這才明白,虛驚一場。莊雅珍解釋說,馬賽人不會英語,雙方的交流主要靠打手勢,所以那個人一直沒說話,回想起來「其實他也挺和善的,但他手裡拎著個棒子。」

善意有時來得突然,甚至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但也格外珍貴。

也是一個晚上,10點多,在納米比亞空蕩蕩的街頭。莊雅珍一行人在回賓館的路上,見到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想拍照留念。光線昏暗,他們拍了兩張都不行。

這時一輛車駛過,又倒回來開到對面,把車燈打向他們。鑑於有人提醒過夜間治安不好,他們難免有些害怕,但車就停在那兒,人也沒下來。有人忽然懂了,這是在給他們拍照打燈,一行人趕緊合影。車子駛離時,司機從車窗裡探出頭說「注意安全」。

莊雅珍在朋友圈記下那晚收穫的意外感動:「那道光一直照著,那是一股暖流。」

「我越走,興致越高,對外面的世界了解越多,越沒有心理負擔。」莊雅珍熱愛大自然的風景,也喜歡人與人的交集。在她看來,社會文化的差異抵不過個體之間的友善,而放眼自然界,人也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納米比亞的辛巴族,常被稱作「紅泥人」,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困難都是可以跨越的」今年年初,莊雅珍去了「夢想的地方」——南極。

莊雅珍登陸南極斯託寧頓島。從上海浦東到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經法國巴黎中轉,全程31小時。四天後,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出發,搭乘郵輪,經58小時的航行進入南極圈,最南端抵達南緯68°11′。

企鵝在水中跳躍。「抵達南極的那一刻,我覺得像是到了外星球。」莊雅珍說,南極風光瞬時抵消了長途航行的疲憊,「南極仿佛是另外一個物種的世界,不屬於人類。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物種很豐富,但南極太簡單太純粹了,中間的落差沒法兒形容。」

海豹懶懶地趴在浮冰上。她和同伴們乘坐皮划艇巡遊在冰川之間,千奇百怪的冰山白裡透藍,海豹懶懶地趴在浮冰上,企鵝張著短翅邁著小短腿在地上搖搖擺擺,入水後卻跳得歡騰。他們在甲板上看了一場漫天金光的極地落日,6小時後,太陽將再度升起。雪山徒步的時候,莊雅珍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她和同伴們走到雪山高處,而後直接坐在雪地上,沿著一段斜坡滑下來,風呼呼吹著,她笑著張開雙臂。

在南極雪山徒步。根據郵輪規定,75歲以上老人不能登船遊南極,莊雅珍超齡了。但是,她太想去了,和郵輪方面多次溝通,表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前不久才去過好望角,並且有親屬陪同。在籤署擔保協議後,郵輪最終同意她上船,她也成了行程中年紀最大的遊客。進出南極圈,郵輪必須穿越德雷克海峽「魔鬼西風帶」,所幸她沒有暈船反應。「我也是下決心咬著牙決定去的。我這麼大年紀了,得抓住最後階段,萬一我80歲以後,走不動了,就會留下一個遺憾。後來,我發現不用咬牙的,很輕鬆。」她說。

對於出行中碰到的不便與困難,莊雅珍總是輕描淡寫,不以為意。

2009年,莊雅珍和朋友一起去西藏。整個行程對她來說只有「驚豔」,讓她體驗到自由行的快樂。至於高原反應,那是事後回想才反應過來的事。

在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錯住宿時,由於寒冷和心跳加速,她一整晚沒睡,吃的奶茶餈粑也都吐了。「睡不著,但我也沒當回事。住的是木板房,給了兩床棉被還是冷。」她說,當時以為是太累了,住宿條件又不好,返回成都時才明白是高原反應。

「我這個人不是很細緻,不是什麼都能想到的人。我想做的事,先不去考慮它的困難,我就是想去做。什麼是高反,我根本沒概念,有句話叫『無知者無畏』,我不了解,也就沒做準備,到那兒也還好。」她當時對西藏充滿好奇,一心撲在當地的景和人上。

她還記得自己和藏民的第一次接觸。參觀布達拉宮時,1000多級臺階要一層一層爬上去,她碰到一對藏民老夫妻,看上去比她年紀還要大,她就想攙著他們一起走,老夫妻笑著對她打招呼「扎西德勒」。

「我拉著他們走了兩層以後就不行了,拉不動了我就歇一會,人家老夫妻倆繼續往上走。」莊雅珍笑著回憶道。

相比旅行中的收穫,她覺得「困難都是可以跨越的」。2019年2月,莊雅珍在印度待了12天,臨走的時候,她在朋友圈裡寫道「收穫和體驗超出了預想,感受文明古國的文化……雖然遭遇了中毒」。事實上,到印度的第三天,她因為水土不服開始拉肚子,改吃瓶裝水也沒用。回國後,她整整兩天沒吃東西,也沒吃藥,身體慢慢自愈了。

莊雅珍經常和一群「驢友」結伴遊,其中也有她的女兒鮑婕。「我媽屬於那種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安現狀的人,遇到任何困難,她總覺得『我可以的』『我行的』,從來不覺得自己上年紀了。」鮑婕覺得,母親在旅行經驗和體力上都沒問題,並不太擔心她的出行。

在查爾騰國家公園徒步8小時後,莊雅珍見到菲茨羅伊峰的真容。「人生百味,都要品嘗」1998年,55歲的莊雅珍從外資企業退休,她當時的工作是計劃採購部經理。很快,她進入一家臺資企業繼續工作,負責管理,一做就是18年。

後幾年,她特別想旅遊,老闆特批她每年休假一個月用來旅遊。「我拿著一份工資,就有一份責任,出去旅行覺得蠻受約束的,心裡放不下,總想著工作。」於是她決定退休,自由旅行。

登山包、登山鞋是她的旅行標配。2016年至今,從貝加爾湖到亞馬遜雨林,從非洲草原到南極島,莊雅珍的足跡幾乎跨越全球,實現了她年輕時「闖天下」的夢想。1967年,她被分配到上海工作,而丈夫則分到蘭州,直到1980年左右才回到上海。在13年的時間裡,她獨自撫養一雙兒女,「那時候自己也覺得很苦,要工作又要帶孩子,但孩子是我的責任,我得負責。」

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環遊世界只是她的一個夢想。子女長大後,工作是她的生活重心,她坦言自己沒有像很多爺爺奶奶那樣帶過孫子孫女,「我跟子女說,你們自己的生活,該負的責任要負,該盡的義務要盡。人生百味,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品嘗,缺一不可。」

現在,莊雅珍覺得不給兒女添麻煩就滿足了,旅行是她的生活常態。她喜歡去大自然裡開開眼,收拾好登山包、換上登山鞋就可以出發了。

不出門的時候,她就和老朋友聚聚,在市裡轉轉。她說自己沒什麼娛樂愛好,不會搓麻將,不愛跳廣場舞,唯一的堅持是每晚都會出去做操。「保證健康,鍛鍊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好的身體,我也沒法兒往外跑。」

有朋友開玩笑說她的愛好有些離譜,發消息叫她「注意安全,年紀大了,這樣跑很辛苦」。

她回覆說:「正因為我年紀大了,才要抓緊時間。年輕人說來日方長,我只能珍惜當下。身體是好的,但年齡是客觀的,沒辦法違背。」

莊雅珍參加「驢友」的聚會。在一份旅遊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上海的出遊人群中,像莊雅珍這樣的「50後」老年群體出遊大多以跟團遊為主。而莊雅珍覺得跟團遊「不過癮」,她偏愛小眾景點,喜歡純粹的旅行,幸運的是,她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發。今年,她原本計劃去北歐看看,受疫情影響,國外計劃全部取消。不過她也沒閒著,從南極回來的這幾個月,她去了廣西、青海、貴州、河北。截至發稿時,她已穿行完烏蘭布統的草原,去北京感受了節日氣氛,正在回上海的路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實現年輕時「闖天下」的夢想
    頭像是遛豹子,朋友圈裡是世界各地的風光照,在南極雪山徒步,在好望角吹風,在貝加爾湖看冰裂……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她走過全球七大洲,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認識莊雅珍的人可能以為她是一名年輕的旅遊博主。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她去過了哪些地方?
    走遍七大洲的77歲上海阿姨莊雅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她來說,旅遊就是一場生命的旅行,是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麼常常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的莊雅珍,她所走過的全球七大洲,都有哪些地方呢?一.非洲:1.
  • 又一位青島籍船長駕駛環球帆船跨越好望角
    半島記者 潘立超當地時間2020年1月28日8點40分,青島夢想號帆船跨越了南非的好望角,青島夢想號船長徐京坤成為了繼郭川船長之後,到達好望角的又一位青島籍環球帆船英雄,實現了環球航行的又一歷史性時刻!徐京坤船長也發來了在好望角向島城人民拜年的視頻。
  • 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
    中新社蘭州3月9日電 題: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作者 孔子俊提起南極,人們大多會想到寒冷、企鵝、海豹、冰川……如果說南極有植物,許多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肖灑和副教授陳書燕近期跨越萬裡繪製「南極植物圖譜」,並發現「南極不僅有如藻類、地衣、苔蘚和被子植物等,且其類型很有代表性。」蘭州大學9日發布消息稱,1月13日,肖灑和陳書燕受邀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
  • 中國女探險者徒步遠徵南極「難抵極」
    新華社開普敦11月5日電(記者高原)極地探險者馮靜5日離開南非開普敦,踏上徒步遠徵南極大陸「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之旅。 馮靜在出發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她希望通過這次遠徵不斷證明自我價值,激勵社會正能量,同時也為國爭光,證明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堅韌意志與強大力量。
  • 南極徒步:十萬隻帽帶企鵝為我們開路
    登陸不能帶水和食物,想到徒步的運動量,早餐硬是在吃飽了的情況下又塞了一點落肚。出發吧!也就是說全程最好跟緊隊伍,不然就只能留在山頭和十萬隻企鵝過夜了。沒聽錯吧,十萬隻企鵝??前幾日登陸雖然也看到不少企鵝,但十萬隻是個什麼樣的場面,實在想像不出。Nico興奮地說這是他這麼多年探險生涯來,第一次帶這麼多中國人Hiking,破紀錄了!
  • 徒步穿越南極,極地冒險家的光榮與夢想
    出發前幾日,兩人在智利的一家酒吧邂逅,發現對方都懷著同樣的目標:要成為無補給、無支援、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第一人。於是兩人約定,將這次探險變為一次競賽,看誰能先完成穿越。路德比奧布雷迪晚了兩天,於12月28日抵達終點。這場比賽讓人想起一百年前,英國人斯科特和挪威人阿蒙森同樣為要成為歷史上抵達南極點的第一個人類而較勁。
  • 小時人物│80天遠徵,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主角是位...
    整整47年後,蘇聯遠徵車隊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驅車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難抵極」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是對機械裝置還是人類來說,都是異常艱巨的考驗。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難抵極」,徒步遠徵幾乎是天方夜譚。
  •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央視新聞聯播段子手朱廣權最近再出金句:是幹是溼,讓豬試吃,一吃便知,豬可以吃的是廚餘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而可回收垃圾是賣了變成錢買豬。豬肯定想說,我們為人類付出了太多。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創歷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
    ,兩次徒步徵服南極大陸: 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嚮導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今年1月25日19點18分,她和兩位外籍助理一行三人歷時80天,徒步1800公裡,抵達了南極大陸的「難抵極」。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難抵極」!抵達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豎起五星紅旗。為了這一刻,她整整奮鬥了5年。 那麼,鮮為人知的「難抵極」到底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存在?馮靜又為什麼要兩次遠徵南極大陸?這期間她克服了哪些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呢?
  • 80後北京女孩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剛剛,記者連線了中國女探險者馮靜,由她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從南極大陸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穿越1800多公裡,於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晚7點18分,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坐標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這是人類首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
  • 看了71歲上海農村阿姨的英語筆記,我笑出了聲
    這基本已經看不出是英語了但如果用奉賢地方方言來讀一下還可以勉強聽出些味道上海奉賢李窯村楊阿姨的英語筆記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智慧在民間」楊阿姨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件這不能怪楊阿姨。71歲的楊勤芳中文能力尚且有限,學英語簡直是「要命的事」,何況她的英語筆記不單單是用於自學,還要給30多名「學生」作「教材」,不出點絕招怕是不行。楊阿姨的這群學生平均年齡70多歲,絕大多數是李窯村裡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
  • NASA:2024年太空人將徒步穿越月球南極!
    重返月球的Artemis(阿爾忒彌斯計劃)計劃降落在月球南極,也就是和嫦娥五號類似的位置,不過他們會選擇在正面靠近南極的位置!準確的說在南極附近降落要求是比較高的,至少降落軌道要調整成極軌,而且月面通信可能會有遮擋,需要部分考慮中繼,那麼為什麼要降落在這裡呢?
  • 從南極到北極,他跑著去!——中國跑者白斌用雙腳丈量地球
    新華社貴陽5月12日電 題:從南極到北極,他跑著去!——中國跑者白斌用雙腳丈量地球新華社記者駱飛從南極到北極,即便是乘坐飛機或船都不是易事。而白斌,一位普通的中國跑者,卻用雙腳從南極跑到北極。5月8日,在歷時433天、奔跑2.4萬公裡後,白斌從南極中國長城科考站抵達位於北極圈內的加拿大圖克託亞圖克。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南極牆」,跨越14億光年!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壯觀的宇宙三維地圖揭曉了迄今發現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南極牆」,跨越14億光年,包含著數萬個星系。「南極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正如它的命名,它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觀測視線中,直到前不久才證實它的大部分位於銀河系後方5億光年的位置。
  • 阿姨說著說著人都抖起來了
    杭州的張阿姨反映,一年前她在華東國際家具廣場訂了櫥櫃、衣櫃和書櫃,結果到現在尺寸和板材問題都還沒解決。張阿姨和老伴正在裝修茂宸金座的房子,張阿姨說,她訂的是上海韻昌的全松木柜子,尺寸問題一直沒解決,廠家把兩扇門拿走後就沒消息了,
  • 28歲鶴壁小夥立志徒步環球旅行 計劃5年完成
    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大賚店社區28歲的小夥兒郭利龍,用行動踐行著自己徒步環球旅行的夢想。  2011年5月,他背起行囊,從黑龍江省漠河縣出發,徒步穿越西藏到達尼泊爾、印度,用時兩年多。今年1月,他選擇從上海出發,再次開始了徒步環球之旅。近日,他已走到湖南省嶽陽市。  郭利龍說:「我希望趁著年輕,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磨礪自己的意志,完成徒步環球旅行的夢想。」
  • 61歲阿姨突然不會說話了!還口水滴答,無法吃飯喝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湯婕王阿姨今年61歲了,本應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她,在九個月前,卻毫無誘因地出現了說不清楚話、伸舌困難的症狀。先後到多家醫院就診,考慮為「運動神經元病」,予對症治療後,症狀卻沒有明顯的改善。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的女孩,女性的驕傲!北京十二中人的驕傲!
    80後北京女孩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記者劉歡  編輯李拓)「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剛剛,記者連線了中國女探險者馮靜,由她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從南極大陸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穿越1800多公裡,於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晚7點18分,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坐標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這是人類首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行進中的馮靜。
  • 科學家發現南極牆,跨越14億光年
    「南極牆」的發現也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南極牆」是一直隱藏在天文學家們的視線之中,所以我們很久都沒有觀察到,直到前不久才證實它的大部分位於銀河系後方5億光年的位置。所以「南極牆」才是真實存在的,天文學家們根據宇宙三維地圖揭曉了迄今發現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並且將其命名為「南極牆」而不是宇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