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NASA應時公布一幅21世紀新版「暗淡藍點」,這是在向30年前情人節旅行者1號拍下的那張曠世奇照致敬。
下面我們就來領略三組「暗淡藍點」:21世紀新版修復照、20世紀原始照、21世紀新版拍攝照。
▲21世紀新版修復照:由NASA旗下的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成像處理技術工程師凱文·吉爾(Kevin Gill)對原始照片進行了全新數位技術處理,圖像變得細膩,減少了顆粒感。
讓我們人類目前的唯一家園——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看起來更清晰些。
與此同時,NASA還公布了另一組新照片,被譽為「太陽系全家福」,旅行者1號拍攝其他5顆行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太陽的集合照,由60張圖像拼接而成。
這幅「實拍全家福」看起來要比技術渲染出來的「藝術全家福」更真實。
▲20世紀原始照:旅行者1號拍下的那個著名的「暗淡藍點」。
整整30年前的1990年情人節,當時旅行者1號已經飛過冥王星軌道,距離地球64億公裡,拍下最後一批照片,其中就有著名的暗淡藍點——地球。
這是在著名科普作家、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強烈建議下,旅行者1號拍下的世紀傑作:地球只是浩瀚太空裡,一個毫不起眼的淡藍小不點兒。
薩根為此感慨萬千:
「在龐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由於我們的低微地位和廣闊無垠的空間,沒有任何暗示,從別的什麼地方會有救星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處境。
除了這張從遠處拍攝我們這個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可以揭示人類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對我來說,這強調說明我們有責任更友好地相處,並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淡藍色的光點——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園。」
而旅行者1號(Voyager 1 )光是拋物面天線直徑就有3.7米,發射質量達825公斤,屬於中型太空飛行器(500~1000公斤)。
截至目前(202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42年零5個月8天,遠離地球222億公裡,距離我們148個天文單位,發出的信號需要23個小時36分鐘才能到達地球,成為名副其實人類發射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和人造物。
▲21世紀新版拍攝照:這是兩年前在100萬公裡外的瓦力,傳回的21世紀版「暗淡藍點」。
還記得2018年5月5日,NASA發射今年最重要的星際探測任務吧——
對,主角就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與此同時,還有兩顆立方體衛星做伴,作為通訊/導航衛星,輔助洞察號探測器。他倆名叫MarCO-A、MarCO-B,暱稱更有名更好記:就是《機器人總動員》裡的瓦力、伊芙。
感概之餘,問題來了:眼前這張照片啥時拍的?距離我們多遠?
2018年5月9日,即發射4天後,瓦力在距離地球100萬公裡的深空,使用魚眼相機拍攝的當天第一張照片。
要知道,這背後可是藏著好幾個人類第一!
瓦力、伊芙作為立方體衛星,需要飛越6個月、4.84億公裡,飛往火星,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和太空探索史上,第一批進入深空領域的立方體衛星。
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研製的瓦力、伊芙,規格只有10×20×30釐米,屬於立方體衛星範疇。
既然是首批立方體衛星進入深空,當然拍下的照片也是前所未有的。瓦力給我們地球月球拍下這張合影,也是第一張由微小型太空飛行器拍攝的深空照片。
回到這三張「暗淡藍點」,有沒有觸動你的宇宙觀?
原來我們一直感覺偌大無比的母星,竟然也會變得如此之小,以至於掛在深空中,顯得那麼不起眼,似乎很容易被外星人朋友忽略似的。
仰望星空,神遊宇宙,沒有不謙卑的。
地球不過是浩瀚太空裡一個毫不起眼的淡藍小不點兒,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更別把此處當成宇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