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處理的「暗淡藍點」:旅行者一號最後一次回望的家園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自從旅行者1號拍下太空飛行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最令人難忘的照片以來,30年已經過去了。這張迴腸盪氣的,被稱為「暗淡藍點」的照片顯示,從太陽系外圍看,在浩瀚的太空中,地球是一個單一的亮藍色像素。

現在,美國宇航局和噴氣推進實驗室使用最先進的圖像處理軟體和技術來重新處理這幅30年前的圖像,提供了一個新的和改進後的版本。JPL軟體工程師和圖像處理師Kevin Gill領導了這項工作,我們經常《Universe Today》上發布他的圖像。

吉爾說:「我對它的問世感到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分享,我感到驕傲。」「我非常榮幸能參與到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圖片創作中來。」

1990年2月旅行者1號拍攝的地球原始的「暗淡藍點」(NASA/JPL)

它的原始圖像拍攝於1990年2月14日。分布在攝像機光學系統中的太陽光線橫跨整個場景,其中一條光線與地球戲劇性地相交,使其看起來像天文學家卡爾· 薩根(Carl Sagan)所說的「塵埃」。薩根當時是「旅行者」號成像小組的一員,他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把飛船指向轉回地球,最後一次向家園看看。旅行者1號的相機拍攝了一系列60張照片,這些照片被用來製作我們太陽系的第一張「家庭肖像」。

旅行者1號於1990年2月14日拍攝的太陽系全拼圖。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更讓人心酸的是,這張照片是在旅行者1號的相機被關閉電源以節省電力前幾分鐘拍攝的。美國航天局還知道,旅行者1號和2號在其剩餘的生命期內不會近距離飛越任何其他物體。關閉兩個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上的儀器和其他系統是一個漸進和持續的過程,這有助於延長它們的壽命。

對於新處理的圖像,吉爾說,他諮詢了行星科學家坎迪·漢森和工程師威廉·科斯曼,他們都幫助處理了原始圖像。吉爾原始數據中處理圖像,而不是從已經發布的數據來開始處理。

「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處理原始圖像的,」吉爾告訴《Universe Today》雜誌。「但我使用了一個管道,其中包括定製軟體、USGS ISIS3、Photoshop和Lightroom。我對顏色的處理也和原來不同。任務計劃人員用綠色、藍色和紫羅蘭色拍攝了這張照片,所以這是假的顏色,而我在主要的那束陽光上應用了白平衡,並保留了大量的環境光,使平滑變得更容易。」

他補充說,防止顆粒化和允許大尺寸放大是重新處理的目標。

在拍攝原始照片時,「旅行者1號」正加速駛出太陽系——飛出海王星,距離太陽約37億英裡(60億公裡)。

「就在這裡,那是家,那就是我們。」薩根在他的書《暗淡藍點》中寫道,「在這上面,你愛的每個人,你認識的每個人,你聽過的每個人,曾經的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也許沒有比我們這個渺小世界的遙遠景象更能證明人類自負的愚蠢。」

旅行者1號自1977年9月發射以來已經飛行了42年,現在距離地球的距離是1990年的近4倍,當時它拍攝了「暗淡藍點」圖像。

相關知識

《暗淡藍點》、《蒼藍小點》或是譯為《淡藍小點》(英語:Pale Blue Dot),是一張由旅行者1號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亦由這張照片使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因而得到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在1990年2月14日,正當時旅行者1號太空船剛完成其首要任務之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後看以拍攝它所探訪過的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終從這個動作中編譯出60幀照片,輯成了一幅太陽系全家福。當中一張照片剛好把地球攝於鏡內。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裡外(64億公裡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暗淡藍點」來。照片使用了一臺窄角度的相機於黃道之上32 °拍攝,並使用了藍色、綠色和紫色的濾光鏡。因為相對於闊角度相機來說,窄角度相機可用來拍攝在值得研究的地點上的一些微細特徵。當中地球的大小隻佔整張照片的0.12像素。照片中的色彩條紋是陽光在鏡頭裡產生的光斑所致。

FY:零度星系

作者:Nancy Atkinso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旅行者」回望30載 一點淡藍「煥新顏」
    來源標題:「旅行者」回望30載 一點淡藍「煥新顏」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12日報導,為紀念著名的「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照片問世30周年,NASA重新製作了這張照片,使其「煥新顏」,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於近日發布了新照片。
  • NASA重洗著名照片「暗淡藍點」:攝於地球60億公裡外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NASA重洗著名老照片「暗淡藍點」:攝於地球60億公裡外30年前的情人節,「旅行者一號」已經飛離地球60億公裡,向荒涼的太陽系邊緣前進。在它的有生之年,很可能不會再遇到任何一個天體。
  • 「旅行者一號」在64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欣喜若狂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先後發射了著名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超過200億公裡。據科學家介紹,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
  • 【太空H5】暗淡藍點
    案例:暗淡藍點品牌:騰訊WE大會亮點:1.創意定位
  • 64億公裡之外的回望,旅行者一號帶給人類新認知,科學家也沉默了
    目前為止NASA共發射了五顆星際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以及新視野號探測器,前四顆探測器主要是為了探測四顆遠日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後的任務就是飛出太陽系。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目的是探測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2015年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2019年元旦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臨柯伊伯帶天體「天涯海角」,之後繼續向深空飛行。
  • NASA重製1990年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圖像
    1990年2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探測器拍下了一張遙遠的「家」——「暗淡藍點」圖像,讓我們對地球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據悉,該照片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是太空中的一個小斑點。而該太空飛行器於1977年發射升空,當時距太陽37億英裡(約60億公裡)。
  • 64億公裡外,旅行者一號給地球拍了張照片,讓我重新思考人生
    據科學家預計,旅行者一號將會在2025年之後徹底跟地球失去聯繫,屆時它也會變成一艘「流浪探測器」漂浮於宇宙中。當然了,它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和忘記的,它為我們拍攝了木星、土星以及其衛星的詳細照片,還有一張拍攝地球的著名照片--「暗淡藍點」,如下圖所示。
  • 64億公裡外,旅行者一號給地球拍了張照片,讓我重新思考人生
    沒關係,「旅行者一號」能讓你親眼目睹地球在太空中的模樣,讓你不禁感嘆宇宙的浩瀚無垠和地球的微不足道。旅行者一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其任務是飛離太陽系,對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進行探索,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貢獻。
  • 在外太空的一次次回望,原來地球長這樣
    那麼你是否幻想過,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了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親眼去看的,但是自從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已經開始了太空探索之路,發射了很多無人探測器,最遠也登上了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看一看曾經在外太空的次次回望,我們的地球到底長成什麼樣子?
  • 【正月十九】暗淡藍點
    「旅行者一號」飛離地球60億公裡,向荒涼的太陽系邊緣前進。拍攝了一張著名地球照片,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       這張照片被稱為「暗淡藍點」,這張照片是太陽系第一張全家福。由60幀拼接而成,拍攝視角偏離黃道面約32度。太陽在一圈圖像中位於中心,用相機最暗的濾片和最短的曝光時間拍攝而成。
  • 在其它天體上回望地球是怎樣的感受?為什麼令人恐懼不安?
    在一次課堂上,畢達哥拉斯闡述了他對這個世界的觀點,認為地球是球形而非平板,他的同學站起來反駁道:如果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另外一半的人豈不是頭朝下腳朝上,那麼為什麼不會掉下去哪?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已經真正地開始了太空探索,也飛出了地球進入太空,肉眼看見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顆藍色星球,表面上的70%被海水所覆蓋,1961年4月12日上午9時7分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歷時108分鐘繞地球一周,最後安全返回地球,那是進化了數百萬年的人類第一次親眼目睹地球的全貌
  • NASA從太空向地球拍攝的標誌性圖像「暗淡藍點」在21世紀進行更新
    NASA本月發布了由旅行者拍攝的地球「淡藍色圓點」照片的更新版本,以紀念拍攝該照片的30周年紀念日。 1990年2月14日,NASA的旅行者一號航空飛船捕捉到了太空時代最具標誌性的照片之一;為了慶祝這一刻的30周年紀念日,NASA用數位技術處理了這些照片。
  • 「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43年222億公裡的星際旅行
    地面指示旅行者1號向後拍攝它所探訪過的行星。美國宇航局(NASA)最終從這個任務組中編輯出60幀照片,合成了一幅太陽系的全家福。 下面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60億公裡的宇宙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作品,名為《暗淡藍點》,這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最著名的地球照片,畫面中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
  • 「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43年222億公裡星際旅行
    億公裡的宇宙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作品,名為《暗淡藍點》,這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最著名的地球照片,畫面中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NASA使用現代圖像處理軟體,同時尊重了原始數據以及當年計劃拍攝這張照片的人的意願,發布了新版本「暗淡藍點」圖像。
  • 《暗淡藍點》:天文學家兼科普大師眼中的星際移民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約5600萬公裡,最遠約4億公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旅行者一號永不回航,致敬:64億公裡處的最後一次回眸
    1990年2月14日,情人節,『旅行者一號』正式與地球道別,轉身拍下了太陽系的全家福,13年64億公裡,是怎麼樣的孤獨與寂寞,那最後一次回眸,留下了對『家鄉地球』所有的留戀與不舍,從此,今生今世,永不相見。
  • 飛行200億公裡,旅行者號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什麼引人深思?
    許多離開地球十分遙遠的探測器都會不約而同地回望地球,並且拍下彌足珍貴的照片。1972年12月7號,美國阿波羅17號的太空人正在前往太空的途中,這時他們回望我們的家園地球,看到了十分震撼的場面,並且拍下了一張著名的照片
  • 旅行者一號在60億公裡外的星空傳回一張照片,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受到了了NASA的指令,向著身後的太陽系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其中最著名的「暗淡藍點」,讓所有人沉默,即使是科學家也只能感覺沉默,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受到這張照片的啟發寫出了一本著作《預約新宇宙》,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人類想要一直延續下去,只能前往浩瀚的星空中,尋找新的家園。
  • 飛行兩百億公裡,旅行者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很可惜這個超級空間站沒有實現,但人類從這個「大航海」時代的遺產,一直到最近還在享受,而這就是到現在為止飛得最遠的兩個探測器,分別是旅行者一號和二號! 引人深思的一張照片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比二號出發大約晚了16天,但它依然在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的加速下,在木星附近超過了一號,
  • 飛行兩百億公裡,旅行者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人類短短的航天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次宇宙大航海時代,那時各航天大國都對地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制定了一個個探測計劃,不遺餘力的發射探測器!曾經設計了超級空間站,作為人類未來在太空的居所!另外旅行者一號還專門針對土衛六有一項飛越觀測計劃,因為土衛六有一個含氮大氣層,並且大氣壓還是地球的2倍,因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另外如果一號飛越失敗,那麼二號會放棄訪問天王星和海王星,轉而在訪問土衛六後轉向太陽系南天極方向,離開黃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