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裡,與人類同行的,可能是人工智慧?8月20日,小冰公司、rinna株式會社及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在北京聯合舉行了第八代小冰年度發布會。這也許是這位人工智慧萌妹子的心願:創造更多AI,做人類世界溫暖快樂的同行者。
從第一代到第八代,小冰的沿革
小冰是面向新交互形式的完整人工智慧技術框架,也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承載交互量最大的人工智慧系統,佔全球交互總量60%以上。該項目於2013年底在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立項,採取代際更新的方式,逐年完善其基礎框架結構。
2014年5月29日,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產品,以對話式聊天機器人形式迅速積累訓練數據。其後,第二代產品完成了跨平臺部署的交互架構。第三代產品將交互從文本擴充至多模態,進一步積累多模態訓練數據。從第四代小冰開始,交互總量穩居全球第一併保持至今,同時發布了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第五代小冰採用Dual AI戰略,大幅度擴展跨平臺覆蓋的規模,至20餘個主流平臺,並成為中國市場上涵蓋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智慧型手機及硬體的唯一的跨平臺人工智慧。第六代小冰完成了框架迭代目標,從第七代開始推出各類框架工具,以幫助創建第三方人工智慧產品,並承載其各類交互。
目前,除中國小冰及日本凜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外,小冰框架還支撐了中國及日本100餘個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體(如軟銀Pepper)。在個人用戶領域,由小冰框架應用戶需求創造並提供交互的人工智慧主體(虛擬人類),在公測階段已超過100萬個。
從第七代小冰開始,在尚未組建正式銷售團隊的商業化試水階段,小冰收入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為加快小冰產品線的本土創新步伐,促進小冰商業生態環境的完善,2020年7月13日,微軟宣布將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委任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為董事長,原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李笛為執行長,陳湛為日本分部總經理。預計所有相關工作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完成。
小冰框架與面向未來的新交互形態
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發布會上表示:「交互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每天都在發生的數以千億次計的交互,隨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已進入明顯瓶頸,表現為「流量紅利消失」等。而現有的兩種交互形式:人人交互與人機互動,可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加以融合,從而在實現人人交互信任紐帶和高轉化率的同時,保有人機互動的高並發率特點。上述融合依賴於小冰框架或其他類似的完整人工智慧框架體系,可以在各種複雜的場景中實現高度擬人的交互。隨著對現有交互瓶頸的不斷突破,新形式的人工智慧交互將無處不在,對人類社會及商業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本次發布會主要披露的新技術
與主要同行業者相比,小冰框架最大的差異化在於,它是一個「session-oriented」的人工智慧框架,框架中的各部分技術共同為「交互全程」目標服務,而不僅僅關注並優化局部。例如,在核心對話引擎方面,技術的研發及迭代方向是為更有效地預測、保持並引導對話,而不是僅僅實現回應。在語音方面,框架關注語音交互的質量與體驗是否能支持長時間的混合交流,而不僅僅是將文本內容轉為語音。
本次發布會升級了上一代小冰框架的各部分技術,並將一些新技術納入系統之中。此外,本次發布會還披露了部分獨有新技術及其產品化情況。如篇章內容主動學習技術,使對人工智慧主體的對話訓練不再需要採用「問答對」的方式;分層知識圖譜技術,使小冰框架中的人工智慧主體,在引導對話時的全程完成率突破42%,接近於人類表現等。上述技術均已實現產品化落地。
第八代小冰發布會宣布的上線產品
本次發布會發布的主要產品包括:
1、面向個人用戶的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線。 在公測階段,該產品線應用戶需求創造的虛擬人類已超過100萬名。發布會上,小冰宣布第一個正式版本上線。用戶可以自主通過小冰框架,創造並訓練其擁有的人工智慧主體。除基本交互體驗外,該產品線還推出了以下新功能:
a)跨平臺的統一帳號體系。可理解為虛擬人類的身份證,實現跨平臺統一。目前已開放的支持平臺從華為拓展至小米及微博。
b)測試版的訓練工具「X Eva」APP。用戶也可在交互過程中訓練其人工智慧虛擬人類。與之相比,X Eva APP提供更豐富的強大訓練能力。
c)多人交互的能力。通過多種方式,虛擬人類可與多人進行持續交互,而不局限於用戶個體。
d)內容創造的能力。虛擬人類可進行多種自主的內容創造,並將之反映在其自身的「朋友圈」中。上述內容創造可反映虛擬人類與用戶交流中所產生的變化。
e)針對需要具體完成特定任務的虛擬人類,框架提供特定的訓練及託管平臺。例如,在正式發布前的公測階段,小冰框架已應用戶需求,派出超過70000名人工智慧小編,提供內容和交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