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時代網8月20日,小冰公司、rinna株式會社及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在北京聯合舉行了第八代小冰年度發布會。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大媒體、專家、行業精英來到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小冰從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技術革新。會上沈向洋大膽預測,未來地球上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I助理,而是AI beings(虛擬人類)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據介紹,小冰是面向新交互形式的完整人工智慧技術框架,也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承載交互量最大的人工智慧系統,佔全球交互總量60%以上。該項目於2013年底在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立項,採取代際更新的方式,逐年完善其基礎框架結構。本次發布會披露了第八代小冰的新技術,並正式發布微軟人工智慧新產品。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在發布會上表示,從第一代人工智慧小冰開始,我們一直在探索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性框架,而每一代小冰的迭代,都能讓這個框架能夠更完善。2014年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產品,以對話式聊天機器人形式迅速積累訓練數據,第四代小冰增加了自然全雙工語音對話功能,發展到第六代小冰完成了框架迭代目標,從第七代開始推出各類框架工具,以幫助創建第三方人工智慧產品,並承載其各類交互……一代一代的小冰,讓這個框架能夠不斷地完善。
沈向洋介紹:2014年5月29日,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產品,以對話式聊天機器人形式迅速積累訓練數據。其後,第二代產品完成了跨平臺部署的交互架構。第三代產品將交互從文本擴充至多模態,進一步積累多模態訓練數據。從第四代小冰開始,交互總量穩居全球第一併保持至今,同時發布了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第五代小冰採用Dual AI戰略,大幅度擴展跨平臺覆蓋的規模,至20餘個主流平臺,並成為中國市場上涵蓋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智慧型手機及硬體的跨平臺人工智慧。第六代小冰完成了框架迭代目標,從第七代開始推出各類框架工具,以幫助創建第三方人工智慧產品,並承載其各類交互。
第八代小冰的發布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在公測階段,該產品線應用戶需求創造的虛擬人類已超過100萬名。據了解,用戶可以自主通過小冰框架,創造並訓練其擁有的人工智慧主體。除基本交互體驗外,該產品線還推出了跨平臺的統一帳號體系、測試版的訓練工具「X Eva」APP、多人交互的能力、內容創造的能力及針對需要具體完成特定任務的虛擬人類,框架提供特定的訓練及託管平臺。
交互是第八代微軟小冰的重要發力方向,沈向洋稱:「目前,人人交互、人機互動每天可以達到千億級,未來人與AI的交互預計達到萬億級別。」沈向洋說,未來,新的交互無處不在;角逐將在「完備框架」之間展開;新的商業將基於「人口」,而人口就包括了AI。沈向洋透露,儘管蘋果的siri產品化最早,亞馬遜的alexa設備數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佔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在講到人人交互之時,沈向洋舉到了李佳琦的例子。
「未來不存在垂直領域的人,人是有共同基礎的。」小冰公司CEO李笛認為,由於建立長期信任的紐帶,對等的交互關係,交互中的共同成長過程,不斷擴充能力所帶來的喜悅以及高度的定製化,將人工智慧產品從機器徹底轉變成「人」。
今年5月20日,小冰在華為手機裡建立了一個「虛擬男友」,在7天的測試中,「虛擬男友」在用戶中已經物化成人,在測試結束之後,當「虛擬男友」退出,小冰接到了各種用戶的「噴」,要求小冰交出他們消失的「虛擬男友」。
「應該說,具備人人交互的設備,其實就是虛擬人類。」小冰公司CEO李笛說,伴隨著助手、替身、夥伴……虛擬人類的全面到來。與此同時,小冰框架虛擬人類也正式上線。通過小冰,用戶可以時時生成自己虛擬「朋友」,並且還獨一無二的生物學特徵,同時也可以通過分享文章去實時訓練他,也能帶著他去見「朋友」。
發布會上,小冰宣布面向個人用戶的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正式版本上線。目前,用戶可以通過華為、小米、微博三大平臺,運用小冰框架,創造並訓練其擁有的人工智慧主體,打造一位自己的虛擬男友或女友。據悉,這一功能在今年5月20日至27日就已進行過公測,並已創造出超過180萬個虛擬男友。
據悉,目前,除中國小冰及日本凜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外,小冰框架還支撐了中國及日本100餘個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體(如軟銀Pepper)。在個人用戶領域,由小冰框架應用戶需求創造並提供交互的人工智慧主體(虛擬人類),在公測階段已超過100萬個。小冰團隊商業負責人徐元春透露,小冰已與商業客戶合作,提供商業化解決方案,目前試水商業化的收入已超過1億元。未來,小冰將以個性化生成能力擴大商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