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沈向洋:未來人與AI交互將達到萬億級別 主體數目超過人類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8/417403.htm

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上個月,微軟官宣了小冰從微軟拆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委任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小冰似乎一夜之間就從商業帝國的公主千金變成了需要操心過日子的「出嫁小媳婦」。也許對微軟來說是時候要鬆開懷抱,讓那個Windows裡古靈精怪的少女長大了。

  8月20日,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這也是小冰從微軟獨立後的首次亮相。小冰團隊正式公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線,同時還發布了面向個人用戶的「X套件」系列應用軟體等多個新產品。目前小冰虛擬人類產品線已經支持華為、小米、微博三大平臺。

  會後,新浪數碼專訪了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小冰公司CEO李笛以及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

  沈向洋曾是微軟公司內級別最高的華人高管,全面負責微軟全球的人工智慧戰略、人工智慧產品事業群,包括微軟必應 (Bing) 和小娜 (Cortana) 產品部門等。

  沈向洋表示,「未來最大的交互,不是現在的人機交互,而是人與人工智慧的交互。這會是未來人工智慧最大的機會。「

  經過過去一代產品的商業化嘗試,小冰獲得的累計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可謂小有所成,但這也只是小冰未來商業化進程的一個開始。談到小冰的行業優勢,沈向洋透露,儘管蘋果的Siri產品化最早,亞馬遜的alexa設備數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佔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目前,我們人人交互、人機互動每天可以達到千億級,未來人與AI的交互預計達到萬億級別。

  」沈向洋說,未來,新的交互無處不在;角逐將在「完備框架」之間展開;新的商業將基於「人口」,而這個人口就包括了AI。從商業化角度來看,李笛強調,「無論什麼樣的人工智慧,最終都是要和人去發生交互,所以To C才是未來。」

  框架完成對小冰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節點,因為小冰不再只是「孤身一人」。它的更多分身將更具有針對性,迎合細分領域的需要。小冰也不再是以純第三方視角發展商業模式,可以是一個平臺化的方案,去給客戶給用戶創造商業價值。

  以歌手軟體平臺為例,小冰並不是採用創造一個虛擬歌手的方式去開發市場價值。而是利用小冰的框架平臺,為其他的潛在客戶或者用戶打造專屬的虛擬歌手,創造出來的市場和商業價值是屬於客戶和用戶的,這是做小冰框架化的意義所在。所以完成小冰框架化開發在小冰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節點。

  「在技術上的話,毫不謙虛的講,小冰肯定是最領先的,包括自然語言、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方面。」沈向洋如此描述小冰的技術優勢。他表示,小冰獨立變成一家小公司之後,好就好在並沒有失去人才,小冰團隊的人馬都還在。整個團隊裡的一流工程師、一流科學家非常多。

  沈向洋認為,經過過去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再到今天交互的流量絕大部分落在小冰平臺。正恰恰證明了小冰對於行業走向的判斷。這也使得小冰更加堅信兩點:

  第一,相信小冰對未來的預判,小冰會堅持在這條發展思路走下去。

  第二,小冰團隊和國內外其他團隊相比,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有其獨特性。

  未來人工智慧可能還會出現很多變化,但商業戰場仍然會出現在To C領域,這才是人工智慧能夠產生深遠意義的領域,尤其與交互相關。今後無論什麼樣的人工智慧,最終都是要和人去發生交互的。即使是在冰冷的自動化車間,也仍然不能完全離開人的存在,也不能完全脫離交互,所以也仍然是一個會與C端發生關聯的場景。

  沈向洋認為未來人工智慧在交互主體上,整個市場容量是足夠大的,而且這個市場本質上是To C的。換句話說,所有跟人工智慧交互相關的最後都直接跟人發生交互,To C才是人工智慧的未來。

  過去小冰在商業化上很克制,分拆之後希望加強小冰商業的模式創新和和本土化獨立運營,「我們也想試試掃街這樣增長用戶的方式」。沈向洋表示 。

  首先,小冰從誕生之初就是從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孵化的。它原生就在中國,所以小冰項目本身就帶有本土化特徵。

  其次,小冰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用戶全部都是自然增長的用戶,從自然用戶增長和數據積累上進一步加快了它的本土創新。

  此外,微軟在全世界很多市場都是面向客戶去做應用的,這些年微軟公司也認識到,做產品服務要符合當地的市場情況、文化,才得到用戶的喜愛,才能讓產品更成功。雖然小冰如今獨立成為公司,但它仍受到微軟的滋養,包括技術層面的交流,也包括商業和市場方面的影響。

  其實,小冰團隊在微軟內部運作的時候,就已經比較完整了。從產品、技術到運營,再到後面的市場、商業,全鏈條都是完整的。但小冰沒有獨立的銷售體系,也沒有固定的商業模式。獨立之後小冰如果再做很多商業動作,會比從前輕手利腳很多。坦率來講,小冰獨立後和過去區別不大,甚至於很多企業制度,包括員工的晉升制度,都是完全一樣的,這可能是其他跨國企業才具有的企業文化。但當我們轉變視角,以一個中國創業公司的視角去看待小冰的時候,也許會發現小冰天然就已經具有跨國企業的基因。因為小冰目前不僅在中國市場有所建樹,也在日本市場獲得了成功。

  過去,小冰的商業化試水一直比較謹慎,因為某種意義來講,人工智慧仍處在早期階段,如果馬上去做垂直領域,很有可能會讓未來的發展受到局限,這個其實不是今天人工智慧要做的,做人工智慧需要更具長遠眼光。沈向洋說道。

  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小冰的優勢是能夠做的很深入,然後把它原有的規則改寫。目前為止,小冰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金融、汽車領域。汽車智能助理模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展領域。過去的智能助理模塊更像是語音命令,小冰由於其人性化、智能化的體驗正在對原有的產品形態進行徹底改變。雖然其他同行也有智能語音交互,但是由於缺少自然語言處理,或者是內容環節導致體驗稍差。相比之下,小冰的框架就十分完整。除此之外,內容產業一直以來也是小冰發揮優勢的重要領域。

  目前將人工智慧交互普及到C端,還處於很早期的階段,小冰認為如果過早去做付費用戶轉化,就很可能會大幅延長培養用戶應用習慣的周期,這個會影響到基礎架構的搭建。雖然面臨商業化和公司發展的壓力,但小冰現在的重點仍是產品創新、建立框架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冰將盈利金額作為公司目前為止的第二看重的方向,第一位仍然是創新,把基礎打好打造核心競爭力。

  談到小冰從微軟獨立,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坦言心情複雜。小冰是從微軟畢業的,是微軟培育了她,現在小冰獨立去闖世界了,的確有一種嫁女兒的感覺。雖然王永東非常喜歡小冰,但他也明白,小冰要想繼續發展,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更廣闊的天地。

  沈向洋曾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在小冰獨立後任小冰公司董事長。對於小冰獨立和他的個人變動,外界始終抱有多重猜測。實際上小冰獨立整個運作並沒有什麼「八卦故事」或是「狗血劇情」,用沈向洋自己的話講,他離開微軟加入小冰團隊是正好遇到了這樣一個時機。

  去年11月就已經確實從微軟離職,由於執掌部門很大,交接時間拉的長,所以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離開,而小冰獨立出來成立公司是7月份。如果說有什麼促成了沈向洋離開微軟,如今執掌小冰,那麼除了「遇上了好的機會」之外,別無其他解釋。畢竟小冰是微軟最好的人工智慧產品線之一,在中國市場和日本市場取得了相當的認可。

  小冰的發展實際上可以看作未來人工智慧的一個縮影,而人工智慧說到底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交互。沈向洋預測 ,「未來人工智慧主體的數目會遠遠超過人類的數目,小冰有機會創造未來。


相關焦點

  • 微軟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 沈向洋:未來人與AI交互將達到萬億級別
    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未來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助理,AI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沈向洋透露,儘管蘋果的siri產品化最早,亞馬遜的alexa設備數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佔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在講到人人交互之時,沈向洋舉到了李佳琦的例子。
  • 第八代微軟小冰發布 沈向洋預測未來AI 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大媒體、專家、行業精英來到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小冰從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技術革新。會上沈向洋大膽預測,未來地球上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I助理,而是AI beings(虛擬人類)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 小冰公司董事長沈向洋:C端將是AI商業化遠期的巨大市場
    發布會現場,小冰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首個虛擬人類產品線、「X套件」系列應用軟體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商業合作與計劃。獨立之後的小冰,與此前相比有怎樣變化?又將如何預期自己未來?「微軟剝離過去小冰業務並成立小冰獨立公司,希望接下來可以在日本、中國本土產品線研發和市場化上更加發力,出發點很簡單。」沈向洋指出,脫離微軟「娘家」的小冰,如今更多是創業者心態,「成立新公司後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 對話沈向洋:我曾熬了滿頭白髮 但微軟已成AI領頭羊
    沈向洋如此表示。補充問答(經網易智能整理):沈向洋接受網易智能等媒體採訪問:近日微軟宣布已將語音識別錯誤率降至5.1%,超過了專業速記的水平。請問是如何做到的?沈向洋:(AI取代專業速記員)我想還沒那麼快,但這個影響將是巨大的。在商用化、實用化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因為目前的整個測試集是近距離講話,如果距離比較遠的情況下,目前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個人判斷,大概5年之後,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測,人類識別誤差率和機器識別的誤差率方面,機器會完勝人類,這就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
  • 沈向洋:未來AI 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在今天舉辦的第八代小冰發布會上,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未來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僅是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助理,AI 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沈向洋表示,每天數以千億次的交互,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他提出了未來AI交互的三點預測:(1)新的交互將無處不在;(2)角逐將在「完備框架」之間展開(3)新的商業模式將基於「人」口。
  • 專訪微軟沈向洋:小冰入駐華為手機只是開始,做 AI 是漫長工程
    會後新浪科技轉專訪了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小冰負責人李笛。在對話中,沈向洋更為直觀地表達了對AI產業的理解和規劃。談小冰:它是微軟三大AI產品線之一在沈向洋的規劃中,小冰已經成為微軟三個人工智慧產品線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infuse AI、小娜)。
  • 第八代小冰亮相,沈向洋、李笛親臨現場
    沈向洋親臨,暢想 AI 未來在第八代小冰發布會上,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來到了現場,暢談了關於小冰的未來、AI 的未來。沈向洋認為,未來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僅是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助理,AI beings 的數量將超過人口。緊接著,沈向洋從交互(「人機互動」和「人人交互」)的角度闡述了未來的 AI 需求。
  • 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級別最高中國員工,將於2020年初正式離職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微軟公司在11月14日對外宣布,微軟公司的最高級別中國員工沈向洋,將於2020年初正式離職。隨後不久,微軟官方發言人宣布具體時間為2月1日。沈向洋目前是微軟公司中級別位列最高的中國員工,也是所有美國巨頭公司中職位位列最高的中國人。
  • 陸奇之後,副總裁沈向洋要和微軟說再見了
    紫金財經11月14日消息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今日宣稱,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博士(Harry Shum)即將離職,時間確定為明年的2月1日。隨後沈向洋本人回應:「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 微軟小冰分拆背後:沈向洋回歸擔當重要角色加快外部融資
    7月13日,時代財經從微軟方面獲悉,人工智慧小冰業務將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委任沈向洋博士擔任新公司董事長,李笛為執行長,陳湛為日本分部總經理,所有相關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完成。微軟方面表示,將保持對新公司的投資權益,並授權新公司使用及繼續研發完整的小冰技術。
  • 小冰公司董事長沈向洋:人工智慧泡沫很大,真正難的是落地
    左:李笛 中:沈向洋 右:鄒作基   會後,新浪數碼專訪了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沈向洋和小冰公司執行長、原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李笛、微軟公司副總裁、微軟中國區營運長 鄒作基。
  • 小冰沈向洋:人工智慧泡沫很大,真正難的是落地
    會後,新浪數碼專訪了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沈向洋和小冰公司執行長、原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李笛、微軟公司副總裁、微軟中國區營運長 鄒作基。 To B 重點行業用戶 在過去六年中,小冰通過不斷迭代,從主打『情商』的語音助手,成長為會寫詩、會作畫、會唱歌、會作曲的『全能』少女,從文本到多模態交互,覆蓋、融合了 AI 人工智慧領域幾乎所有主流技術。支撐起全球超 60% 的 AI 交互總量,交互總量穩居全球第一。
  • AI少女小冰:生活,是人工智慧所提供的最好禮物
    第六代小冰完成了框架迭代目標,從第七代開始推出各類框架工具,以幫助創建第三方人工智慧產品,並承載其各類交互。目前,除中國小冰及日本凜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外,小冰框架還支撐了中國及日本100餘個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體(如軟銀Pepper)。在個人用戶領域,由小冰框架應用戶需求創造並提供交互的人工智慧主體(虛擬人類),在公測階段已超過100萬個。
  • 清華大學沈向洋教授快手直播:要避免傳統社會語境裡的偏見被帶入AI
    2019年底,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宣布離職後,去向一直備受關注。3月3日,沈向洋入職清華大學擁抱學術的消息傳出。他認為,我們不僅要推動技術的進步,更要認真思考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人類將要共同面對的潛在挑戰,未雨綢繆。演講的前半部分,沈向洋解釋了explainable AI(可解釋的人工智慧)對於如何打造負責任的AI的重要性。「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做出人類無法理解的決定了。我們需要開啟人工智慧的黑箱,了解AI做出決定背後的原因。」
  • 微軟AI領導者沈向洋離職,下一步他將去哪裡?
    微軟的初衷是想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把AI研究轉化成AI產品上,這一努力由沈向洋負責。去年,微軟在沈向洋的指引下再次加倍押注AI,成立了聚焦AI產品的新事業群,例如專注於微軟Azure雲業務的AI認知服務和平臺、AI認知和混合現實事業群。
  • 沈向洋 「回歸」,從微軟 「獨立」的小冰要彎道超車了
    一條消息,讓沈向洋在八個月後再次 「刷屏」。微軟今日宣布,將人工智慧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委任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李笛為執行長。大佬 + 明星產品,會帶來什麼新變化?
  • 又一微軟AI大牛離職,和沈向洋一樣的大牛,離職騰訊
    前兩天微軟AI大牛沈向洋的離職信沸騰了科技屆,大家都在猜想沈向洋是否會回國發展,熱度還未下去又一AI大牛離職,他是來自騰訊的賈佳亞,他是何許人也?為何同樣能引起網絡熱議?終生教授、同樣來自微軟賈佳亞算得上一位科技牛人,香港大學的終生教授,騰訊優圖傑出科學家,IEEE院士,而且他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看來微軟真的是出人才啊,之前又李開復,最近有沈向洋,現在又來個賈佳亞,微軟真的是牛逼。
  • 微軟前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首堂課談AI責任
    沈向洋是著名的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專家,1996年加入微軟,1999年回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微軟期間,歷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全球執行副總裁。本次聘任儀式,是沈向洋在去年宣布離職微軟後首次公開亮相。2019年11月13日,微軟CEO薩提亞宣布沈向洋將在2020年初離開微軟。
  • 微軟沈向洋:AI 時代,世界向哪裡走?
    沈向洋邊說邊在白板上寫著。以「Ambient Computing」作為圓點,在「微軟的 AI 世界觀」這個主題之外,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展開了一次深入的探討。AI 是什麼?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微軟如何理解?誰能在這場浪潮中收益?
  • 沈向洋回歸任董事長,李笛任CEO
    剛剛,微軟宣布將人工智慧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並請回了沈向洋博士,擔任新公司董事長。新公司由「小冰之父」李笛擔任執行長,陳湛為日本分部總經理。拆分後,北京紅棉小冰科技公司為小冰在國內運營的主體。微軟在通告中稱,所有相關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