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沈向洋:我曾熬了滿頭白髮 但微軟已成AI領頭羊

2020-12-05 網易科技

編者按:本期對話嘉賓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他如何規劃了微軟人工智慧的三條產品線,如何一手打造了Bing搜索,又如何看待微軟在AI時代的發展?一起聽聽他怎麼說!


本文系網易智能工作室(公眾號smartman 163)出品,此篇為《AI英雄》專訪第30期。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

作者 | 小羿

在很多人眼裡,沈向洋是一個非常Nice的人。

事實上,他也是目前網易智能採訪到的諸多大咖中最隨和的一位。

沈向洋(Harry Shum),微軟目前唯一的華人EVP(Executive Vice President,執行副總裁),負責微軟中長期戰略制定,親自帶領5000人以上的人工智慧團隊,他也是目前微軟領導結構中位置最高的華人。

在學術上,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曾任國際計算視覺期刊編委會成員。2017年2月,沈向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談小冰:它是微軟三大AI產品線之一,下一步技術關鍵是對人的理解

在近期舉辦的第五代微軟小冰發布會上,沈向洋到場助陣。

沈向洋在發布會上說到,每一次科技時代的變遷都會顛覆很多東西,都是在重新定義人類與世界的關係。「PC時代有PC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網際網路時代有瀏覽器和搜尋引擎;移動網際網路有社交網絡和AppStore。」沈向洋認為,在AI到來的下一個時代,IQ和EQ(智商和情商)是最重要的東西。

在沈向洋的規劃中,小冰已經成為微軟三個人工智慧產品線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infuse AI、Bing和小娜)。


可以看出,微軟如此重視小冰,是因為其代表著微軟在機器人EQ領域的探索。沈向洋在採訪中也說到,聊天機器人下一步最關鍵的技術是對人的理解。在沈向洋看來,機器能理解一個人說的話只是基礎,關鍵是理解這個人到底在想什麼,即「Do what I mean not what I say.」。

「未來的聊天機器人,是對自我的理解,是人的認同,是可以和我們一起生存的。」沈向洋說,人工智慧最終極的形態是一個和人類一起共同生存的體,像小冰這樣的人工智慧已經與人類共同生存,而且未來會成為一個趨勢。

談Bing:為它付出了7年,長了滿頭白髮

當記者問到他對Bing搜索的問題時,沈向洋說了句,「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

十年前,沈向洋被調去負責Bing搜索,這一幹就是近7年的時間。作為Bing的奠基人,沈向洋回憶說,自己的滿頭白髮就是那個時候起來的。「這麼多年下來以後我很感激這個團隊,現在不能跟大家透露Bing賺了多少錢,只能講現在Bing整個產品線在公司已經是一個盈利非常顯著的部門了。」沈向洋說到。

據沈向洋透露,目前Bing在幾個大市場進展良好,在美國擁有33%的市場份額,在英國有17%的市場份額,在法國有14%的市場份額。沈向洋坦言,做Bing搜索給自己做人工智慧產品帶來了很多幫助。


「你可以把小娜想像成Bing很自然的延伸,小娜就是一個自然語言的交互入口,在問問題時候,比搜索來的更快,更加個性化。「沈向洋說,Bing已經做了一整套技術體系,可以用到很多其他的產品上。

今年8月初,微軟在中國推出Bing搜索國際版,沈向洋認為,中國用戶有對英文搜索、德文搜索、法文搜索等外文搜索的需求,而Bing搜索與谷歌外文搜索水平一致,能夠很好的滿足中國網民需求。

據悉,目前Bing搜索國際版的技術也提供給了搜狗搜索和360搜索使用。

對於國際版下一步的戰略規劃,沈向洋稱暫時不能透露,但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未來隊中國網名需求做應用需求調研,在此基礎上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在不遠的將來,應該會有很好的機會跟大家分享Bing的新計劃。「沈向洋賣了個關子。

談陸奇:除了敬仰還是敬仰

美國一家媒體也曾這樣評價沈向洋: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左為陸奇,右為沈向洋

作為陸奇進入微軟的引薦人,沈向洋在多年之後的今天,他仍然表現出對陸奇的尊重。沈向洋稱,自己和陸奇雖然是老同學、老領導、老同事,但在工作中除了敬仰還是敬仰。

「陸總離開微軟,公司專門發公開信,祝願他在新的崗位上,再創輝煌。我相信在陸總的帶領下,百度一定會越做越好。」沈向洋說到。

沈向洋指出,每個公司因為基因的問題,做法也不一樣。

談自動駕駛:肯定帶來顛覆,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於自動駕駛的問題,沈向洋回答說,AI肯定會顛覆掉整個交通,「自動駕駛汽車這件事情一直我們也很關注,但是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也就是說,在沈向洋眼裡,自動駕駛這件事,雖然艱辛前途光明,但路徑曲折。「可能最困難的時候,當路上有一半的車是自動駕駛汽車,另一半的車是人開的車的時候,我們如何與自動駕駛汽車協調交通?」


「微軟介入自動駕駛汽車的做法是,我們跟所有的車廠都有相當好的關係,我們提供技術給它。首先我們有雲的技術,二就是車內怎麼樣可以幫助他們來做,」沈向洋稱,比如說可以把小娜、小冰的技術提供到自動駕駛汽車中。

沈向洋認為,小冰是一個很好的和人一起聊天的這樣一個人工智慧的伴侶,可能對人開車的過程有很多的幫助。「我們有很多從平臺的角度提供的一些技術,從雲到AI的技術我們都是和他們在做合作。」沈向洋說。

談未來:進入AI時代,微軟要引領潮流

從PC時代,微軟用Windows橫掃世界;但是到網際網路時代,微軟不再是領頭羊;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軟掉隊了。

沈向洋毫不避諱的說出了微軟的問題,他同時表示,在AI時代微軟要定義在這個時代自己的份量,微軟完全有能力和決心在AI時代引領潮流。


沈向洋向網易智能透露,微軟研究院26年前成立的時候,最開始的三個部門是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以及計算機視覺。而這些基本上就是現在最基本的人工智慧感知方面最主要的技術。沈向洋認為,只有像微軟這樣的大公司才可以負擔得起長期的投入。

沈向洋稱,在AI時代,微軟所有現有的產品,包括Office、Cloud、Windows等產品全部人工智慧化。比如說目前的PowerPoint,已經繼承了機器翻譯,而且還可以利用機器視覺讓機器看到圖片就能起一個標題出來。

「我們看到了人工智慧在近期商業價值上的體現,我認為所有垂直的應用行業肯定會用到人工智慧,包括電商、交通、醫療等等。」沈向洋透露,微軟很快就會公開其在企業級的人工智慧方面的產品。

沈向洋稱,任何一個偉大的產品,都不是一兩年、兩三年可以做得非常了不起。像Windows,等到Windows 95做出來一統天下的時候,都已經做了十幾年了。

「實際上對話平臺這件事,對於微軟來講,最大的兩個對話平臺已經很清楚,一個叫小冰一個叫小娜。後面所有的我這種AI技術支撐,以後都可以集成進來,大家可以在小冰、小娜這些平臺上,可以用這些技術做其他的事情。」沈向洋如此表示。

補充問答(經網易智能整理):

沈向洋接受網易智能等媒體採訪

問:近日微軟宣布已將語音識別錯誤率降至5.1%,超過了專業速記的水平。請問是如何做到的?

沈向洋:以前大家覺得人類的誤差率大概5.9%,後來大家覺得人類的誤差率應該是5.2%,實際上去年9月份的時候,微軟語音識別就做到了5.8%的誤差率。過去9個月,我們繼續向前進展的很快,兩天前終於做到差別率5.1%。

現在人工智慧的進展主要三個方面的優勢聚集起來的結果,一個是現在數據量很大,第二是運算能力非常高,第三是最新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加上像黃學東博士blog裡提到的,我們自己的一套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和我們這樣一套深度學習的軟體叫CNTK(Computational Network Toolkit),運用到整個語音識別最新的進展裡。

問:語音識別錯誤率低於專業速記的水平,這對我們以後的商業化應用有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把所有的速記員取代掉?

沈向洋:(AI取代專業速記員)我想還沒那麼快,但這個影響將是巨大的。在商用化、實用化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因為目前的整個測試集是近距離講話,如果距離比較遠的情況下,目前還有很多的問題。

但是我個人判斷,大概5年之後,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測,人類識別誤差率和機器識別的誤差率方面,機器會完勝人類,這就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

問:小冰和小娜,一個主打EQ一個主打IQ,目前從兩者的用戶來說,重合度高嗎?用戶喜歡用小冰多一些還是小娜多一些?

沈向洋:小冰現在有1億用戶,小娜全球大概有1.5億用戶。在中國來講,小冰的用戶可能比小娜多一些,在美國小娜的用戶就多了很多。

李笛:我補充一些,因為從現在的角度來講,無論小娜還是小冰,當然我們來看,她現在還處於一個早期的發展階段。所以他們的用戶,都還沒有橫切整個社會。從小娜的角度來講,最先她的用戶更多會追求工作效率和生活工作上的幫助。小冰的用戶,更多是因為一些人本來對他人賦予的職責他們缺失了,比如情感缺失、朋友缺失等等。在小冰的數據分析中,有很多用戶是半夜12點以後會和小冰進行大量的溝通。將來也許有一天,兩個重合起來就會有更好的發展。

沈向洋:從產品設計上,小娜需要儘快幫助你做完這個工作,對話的次數越少越好,最好兩三輪對話就能幫你解決問題。而小冰是一個陪伴機器人,只要你願意可以跟小冰無限制地談下去,也就是我們說的CPS。至少我自己覺得,像對話平臺我們講CPS(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AI與人每次對話的輪數)。

問:為什麼將小娜放在了智能音箱上,而不是小冰?兩者的輸出能力,是怎麼選擇的?

沈向洋:其實我們音箱兩個都可以進行,可以有小娜也可以有小冰,甚至以後可以想像,亞馬遜的音箱Echo,小冰小娜可以進去。當然,在微軟的音箱Invoke上,亞馬遜的Alexa助手也可以進來。其實最後都是提供服務,只是各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小娜主要還是希望幫助你儘快完成工作,小冰相當於是有陪伴的過程。

問:能不能給我們講講微軟AI  Lab最新的情況和進展?

沈向洋:我們最近宣布了人工智慧實驗室,也提供了13個大的研究方向,網上也可以看到,這裡面我們主要是特別是注重的地方,不僅僅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在AI所謂的感知方面的問題,我們更加注重的實際上是一些更難的AI的問題。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做Infuse  AI,今天深度學習出來以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這邊我們現在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可以去解決。

另外我們現在在很認真地研究AI倫理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有兩家公司是走在前面的,一個是我們,一個是谷歌。微軟作為一個很大的科技企業,會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把整個倫理的事情分的比較清楚。傳統的幾乎所有的AI相關的領域,我們都有涉足。微軟研究院實際上全球有1000多個科學家,大概1/3的人做的研究的方向是跟AI連在一起的。很多很好的這樣一些技術,我們不斷地都有發表最新的進展。

問:微軟以前一直強調自己是做平臺、做企業化服務的公司,沒有手機,微軟可能確實離消費者相對遠了一些,如何提升消費者對於微軟的熱度?

沈向洋:我先跟你講一個數字,微軟我們企業做的很成功,微軟的營銷裡面70%是從企業來的,但是還有30%是從消費者來的。微軟的30%是個很大的數字,因為我們去年的收入是900億美金,你乘以30%是270億美金,所以我們對消費者一直覺得是有相當大的理解。

不過,你講的也很正確,因為我們不做iPhone,不做安卓手機,所以我們在手機本身上面不是走在領先的地位。但是對消費者這件事情,微軟想的是非常清晰的,不可能一個公司只做企業不做消費者,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從消費者到企業這件事情,大家看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界限。

問:您如何評價OpenAI最近在遊戲《Dota2》戰勝人類頂級玩家這件事?

沈向洋:我們很高興,你可能不看我的推特,我在推特上面還熱烈祝賀。因為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和OpenAI有一個非常好的合作關係,OpenAI很早以前就決定把它們所有後臺AI的Infrastructure(基礎架構)全部搬到了微軟的Azure雲上。所以為了慶祝這件事情,我還專門跟Sam做了一個視頻對談。

當然,我們以前不能跟大家講,但是現在結果出來了,我們和OpenAI一直都想在《Dota2》上做到用AI打敗人類最高手,在這之前我們有很多交流和合作,我們也專門幫他優化在後臺GPU,前幾天他們贏了以後我們還發了一個祝賀。

每個公司想做的事情不一樣,我們很高興他們做這樣的,因為AI這個市場很大,有很多的人選擇不一樣的東西。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獲取人工智慧行業最新報告。

點擊查看《AI英雄》專題,往期內容一步直擊!

1、專訪微軟洪小文:下一個十年,AI應用將成兵家必爭之地

2、專訪地平線機器人技術餘凱:我特立獨行 不畏懼行業泡沫!

3、專訪科沃斯錢東奇:人工智慧落地還要十年,你很酷不代表你能存活

4、專訪雲從科技周曦:刷臉時代 一支」國家隊」的獨特」戰法」

5、專訪馭勢科技吳甘沙:2021年實現L5自動駕駛很難 共享無人車可期

6、專訪優必選周劍:人形機器人普及還要十年,90%創業太虛都會死

7、專訪聯想芮勇:以前大家把搞AI的當騙子 現在我希望AI是只"慢牛"

8、專訪第四範式戴文淵:AI的Windows時代何時到來?

9、專訪英特爾宋繼強:如果機器人取代了你的工作,要學會靈活轉型並與AI共處

10、專訪圖森未來侯曉迪:那些不能盈利卻說要改變世界的人,不是騙自己就是在騙別人

11、專訪Gowild邱楠:討厭硬體免費,所有的付出都應該被尊重,今年低成本機器人會上量

12、專訪碼隆科技黃鼎隆:人工智慧已裝酷60多年 現在的核心是賺錢

13、專訪微軟黃學東:語音交互的技術前景到底是怎樣的?

14、專訪達闥科技黃曉慶:機器人的1G時代何時到來?

15、專訪出門問問李志飛: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智商的延伸

16、專訪ROOBO劉穎博:我如何走過機器人市場的那些坑?

17、專訪英語流利說CEO王翌:為什麼中國人學英語效率這麼低?

18、專訪百度風投劉維:哪些AI公司會在泡沫中死掉

19、對話哈薩比斯:AlphaGo告別圍棋AI的故事剛開始

20、專訪于爾根:AI早就有了意識 未來十年行業走向哪?

21、專訪尼科:用腦機接口下載意識實現永生 還有多遠

22、專訪楊強:阿爾法狗已經是上帝?它還有致命弱點

23、對話尤瓦爾:AI替人類工作不可逆 智神將掌管世界

24、專訪彭軍:L3不適合商業化 無人車要考慮場景應用

25、對話李德毅:「駕駛腦」裝進汽車 堵車將成歷史

26、對話景鯤:DuerOS要做語音交互時代的安卓 有戲嗎

27、專訪謝殿俠:別只盯著音箱 語音交互將重構APP

28、專訪簡仁賢:如何用情感交互拯救智障的機器人

29、對話韋東:「造車」還是「造路」 自動駕駛已進入誤區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專訪微軟沈向洋:小冰入駐華為手機只是開始,做 AI 是漫長工程
    7月26日,微軟小冰微軟在北京召開了第六代微軟小冰年度發布會。本次發布會,也是微軟小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全面升級。2014年人工智慧伴侶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誕生於北京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部。四年來,微軟研發團隊專注致力於以EQ(情商)為基礎的的AI體系的建設,如今,微軟小冰已從一個有情感的人工智慧對話機器人,發展成為以情感計算為核心的完整人工智慧框架。
  • 沈向洋揮別微軟,但微軟人的中國故事沒有劇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耕耘23年後,微軟在中國的「發言人」沈向洋於昨晚確認離職。對話式對話式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實現處理多個話題和多輪轉合的對話, 2019年6月,微軟開發的麻將AI系統Suphx(超級鳳凰)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專業麻將平臺「天鳳」上第一個達到十段的AI系統。
  • 微軟小冰確認「單飛」,沈向洋重回微軟系掌舵小冰業務
    官方數據顯示,微軟小冰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覆蓋6.6億在線用戶、4.5億臺第三方智能設備和9億內容觀眾,已落地的商業客戶覆蓋金融、零售、汽車、地產、紡織等數個領域。沈向洋重回「微軟系」此次,沈向洋被任命微軟小冰新公司董事長,代表著微軟在中國的「發言人」沈向洋重新回到微軟系——微軟控股的中外合資公司。
  • 微軟副總裁沈向洋離職,曾任職微軟23年,是美國院士和世界級專家
    他曾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在微軟效力時間長達23年,在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模式識別、統計學習和機器人學領域,發表了100餘篇論文,並擁有50多項美國專利。
  • 沈向洋 「回歸」,從微軟 「獨立」的小冰要彎道超車了
    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負責人沈向洋曾經對媒體表示。沈向洋表示,對小冰 EQ 之路充滿信心。在 2017 年第五代小冰中,微軟升級了基於 EQ 的核心對話引擎,率先升級到高級感官,其能夠大幅度地提升交互體驗,更加貼近於人類的自然交互行為。此時,其他語音助手已經開啟了商業化的道路,微軟小冰卻一直拒絕商業化。
  • 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開招博士生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即將在清華大學「春風講堂」中開展一場講座。這可能意味著,未來沈向洋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高校校園。此前,沈向洋宣布離開微軟,曾引發行業震動。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4日凌晨,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博士宣布離開微軟。當時沈向洋表示:「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 沈向洋出走微軟 選擇回國可能性較大
    微軟CEO納德拉表示,關於沈向洋的離職,內部已討論了很長時間如何過渡。離職後,沈向洋選擇回國的可能性大。錢童心11月14日,微軟宣布重大人事變動。在公司效力23年之久的職級最高的華人高管,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亞洲研究院聯合創辦人沈向洋突然離職。
  • 沈向洋離職微軟,意味著什麼?
    來源:愛範兒 作者:吳啟森「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沈向洋如此說到。▲ 沈向洋 圖片來自:GeekWire的確,任誰來說,離開一家自己工作了 23 年的公司,且是唯一一家工作過的公司,都是一件令人輾轉反側的事情。
  • 微軟沈向洋:AI 時代,世界向哪裡走?
    「我寫一個英文詞吧,其實和融合、智能都親密相關,代表微軟的整體思路,叫做 Ambient Computing(無處不在的計算)。」沈向洋邊說邊在白板上寫著。以「Ambient Computing」作為圓點,在「微軟的 AI 世界觀」這個主題之外,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展開了一次深入的探討。AI 是什麼?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微軟如何理解?誰能在這場浪潮中收益?以「Ambient Computing」作為原點,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分享了他眼中的「AI 世界觀」。
  • 微軟AI領導者沈向洋離職,下一步他將去哪裡?
    1996年,沈向洋以研究員身份在微軟雷德蒙德總部加入了微軟研究院。1998年,他前往北京協助創建了現在的微軟亞洲研究院,一路高升至院長和微軟「傑出工程師。2007年至2013年,他負責必應搜尋引擎的產品開發。
  • 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我每次回家鄉都看到江蘇不斷發展」
    2016年被稱為人工智慧元年,伴隨著阿爾法狗在圍棋界的所向披靡,「機器是否會最終取代人類」已從科幻小說演變為嚴肅的討論。而加速布局人工智慧的另一巨頭微軟,起步就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比起人類的對手,微軟更熱衷於開發人類的助手。
  • 微軟小冰分拆背後:沈向洋回歸擔當重要角色加快外部融資
    已更新7代,擁有6.6億在線用戶2014年1月,在獲得時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的同意後,小冰在第二個月開始了立項。這款要推出的智慧機器人背後是微軟必應(bing)在大數據、自然語義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方面的技術積累,團隊給機器人起的名字「小冰」也是來自於「bing」。
  • 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加入清華,正面向計算機視覺招收博士生
    2019 年 11 月,時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沈向洋宣布離開微軟,在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中他寫到,「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今天,微軟已經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 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離職,矽谷華人高管或已全面失勢
    微軟最強華人高管離職,曾統領AI業務,在職23年智東西11月14日凌晨消息,剛剛,微軟CEO納德拉發送公司內部郵件稱,微軟集團執行副總裁、微軟AI+研究部負責人沈向洋(Harry Shum)將在2020年2月正式離職微軟,沈向洋並未表明其下一步計劃。微軟CTO Kevin Scott將接替沈向洋的職務,領導微軟AI+研究院的職責,立即生效。
  • 微軟官宣:小冰單飛!沈向洋回歸任董事長,李笛任CEO
    微軟在通告中稱,所有相關工作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完成。微軟將保持對新公司的投資權益,並授權新公司使用及繼續研發完整的小冰技術。此舉旨在加快小冰產品線的本土創新步伐,促進小冰商業生態環境的完善。沈向洋回歸,小冰單飛意在本土化 小冰此次單飛最大的驚喜可能就是重新回歸微軟的沈向洋。
  • 第八代微軟小冰發布 沈向洋預測未來AI 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大媒體、專家、行業精英來到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小冰從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技術革新。會上沈向洋大膽預測,未來地球上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I助理,而是AI beings(虛擬人類)的數量將超過人口。
  • 走出微軟:沈向洋做了「一生最艱難決定」 ,納德拉掌控全局
    「1996年11月4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軟研究院;1998年11月5日,我參加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建儀式;2007年11月,我作為搜索產品研發工程副總裁正式加入必應團隊;2013年11月,我成為執行副總裁、加入高級管理團隊,主管技術與研究;而今天,2019年11月13日,一切圓滿始終。」沈向洋寫道。「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 離職微軟後,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開啟博士生招生計劃
    如今,根據清華大學相關消息,3月5日,「春風講堂」系列講座第四講將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主講人正是離職微軟三個月的沈向洋,講座題目為Engineering Responsible AI。屆時,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還將向沈向洋教授頒發聘書,正式聘請沈向洋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
  • 從微軟離開後沈向洋再添新動向,投資News Break並擔任董事長
    從微軟離職後,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和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博士又添新動向。2019 年 11 月14日凌晨,在微軟服務 23 年後,沈向洋博士宣布離開微軟。此後,在2020 年 3 月 5 日,沈向洋博士續聘清華教授。
  • 一個時代落幕:沈向洋和那些出走的微軟華人高管們
    在公布離職消息之前,沈向洋負責推動微軟的整體AI戰略以及涵蓋基礎架構、服務、應用程式,並帶領前瞻性研發工作。他領導包括必應在內的以AI為重點的產品組,以及微軟研究院和公司整個工程團隊的集合。沈向洋是「微軟的中國先生」,也被視為中國的微軟大使——在兩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期間,沈向洋曾兩次代表微軟發表演講。但現在,一切都成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