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義耳定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

2021-01-20 中科院物理所

在排氣泵容器中氣壓計水銀柱下降;在真空中虹吸作用失效;壓力降低時沸點降低在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動物(蜜蜂、鼠、鱔魚等)不能維持生命,鐘錶不能傳出嘀嗒聲等等。這些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普遍的常識,但在17世紀時卻很新鮮。這些都被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實驗所證明。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堪稱17世紀實驗哲學的先驅人物。他出生於一個騎士家庭,與他的父親和哥哥們的驍勇善戰、射箭神準等特徵不同的是,波義耳從小就是體弱多病、身材瘦小,一副不堪造就的樣子,但他從小就有個特點:為了做好一件事,能夠一個人靜靜地坐好久。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

波義耳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也是近代科學開始出現的時代,這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代。而在他科學生涯的早期,氣體物理學是科學界頗為熱門的研究方向。


氣體實驗儀器

當時法國科學家根據實驗得出「空氣沒有彈性」的結論,波義耳宣稱法國科學家的實驗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他指出,活塞之所以不能全部彈回來,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活塞太緊。有人反駁道,如果活塞稍松,四周就會漏氣,影響實驗。羅伯特·波義耳許諾要製造一個鬆緊適中的絕好活塞,證明上述實驗是錯誤的。

1659年,他了解到蓋利克的神奇的抽氣泵之後,決心設計出更好的抽氣機。他與年輕的助手胡克製造出了精密的抽氣機。這個裝置的精妙之處便在於它能夠使觀察者看到玻璃試管內部的情況,並允許人們引導甚至控制實驗的發展。空氣泵現在看起來似乎貌不驚人,但在當時造價卻極其昂貴,全世界也不過只有4臺。


波義耳定律

因為波義耳的泵大部分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所設計,並由羅伯特•虎克負責建造,整臺機器非常複雜。儘管有不足,他用這種抽氣機做了一系列關於空氣壓力和稀薄空氣中的現象的實驗,並於1660年出版了《關於空氣彈性及其效應的物理、力學新實驗》一書。在書中,詳細闡述了他所進行43個實驗,說明了空氣在不同現象中的效果,試驗了抽空空氣時的氧化、磁場、聲音及氣壓特性,檢驗了在不同物質上增加氣壓的效果。

在這本書中,波義耳提出了對氣體「彈性」的兩種可能解釋。一種認為把氣體微粒看成是許多細小彈性遊絲;另一種認為微粒在熱的擾動下不斷作旋渦運動,由這種運動引起彈性。但書出版後卻得到荷蘭的以研究科學為名的教會神父利努斯的攻擊。

利努斯不相信關於存在真空的說法,他認為空氣的重量和彈性不能夠大到足以承受託裡拆利管中的29英寸水銀柱的重量,並與之均衡。他說氣壓表中的水銀柱是由某種特殊的無形的線懸掛住的,這無形的線就在管子的上端。他甚至要求在將玻璃管理上端封口時用手摸一摸,企圖找出這根無形的線。

為了反駁這一無端的批評,波義耳發表了《關於空氣的彈力和重量學說的答辯》,並決定重新做實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得感謝這位利努斯神父,如果沒有這一荒謬的批評,波義耳也許永遠不會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波義耳把一根長玻璃管彎成二臂和短不等的U形管(虹吸管),把短的一臂上端封住,附上標尺,然後把水銀一點一點灌入管內,使水銀在玻璃管兩邊相等,記下刻度。再灌進水銀肝至封閉的一邊的空氣食糖壓縮到原來的一半,波義耳發現此時管子長臂中的水銀比另一臂高出29英寸。這說明「當空氣的密度嗇到約為原來的兩倍時,它的彈性也增加兩倍」。

但這根玻璃管偶然被打碎了,波義耳又重新作了一根更長的管子,約有8英尺高。由於在室內用太長了,因此只能在二層樓的樓梯裡用繩子吊起來作實驗。他使密封空氣的壓力在1-英寸到117-英寸高銀柱之間變化,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做了40多次實驗,每一次都把觀察值與按設想「溫度一定時,壓力與膨脹成反比的假設」應得的值作比較,發現兩者非常相符合,從而得到了歷史上除運動現象之外的又一個度量的自然規律。

1666年,波義耳發表了《流體靜力學佯謬》一文,有力地駁斥了那種輕的流體不能對重的流體施加壓力的傳統偏見,得出了氣體的體積與壓強成反比的關係,這正就是波義耳氣體定律的最初發表形式,它為分子運動論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藉助空氣泵實驗,波義耳提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波義耳定律」。當他向堵住的空氣施加雙倍的壓力時,空氣的體積就會減半;施加3倍的壓力時,體積就會變成原來的1/3。


波義耳據此實驗結果在1662年提出:「在密閉容器中的定量氣體,在恆溫下,氣體的壓力和體積成反比關係。」這是第一個描述氣體運動的定律,為氣體的量化研究和化學分析奠定了基礎。這個定律的偉大不是在怎麼計算、怎麼運用,這個定律的永垂不朽,是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證明宇宙裡是有不改變的律。

一個世紀以後,法國人查理和蓋一呂薩克建立了更全面的定量規律。

實驗表明,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與體積成反比。

這個結論是英國科學家波義耳(1627-1691)和法國科學家馬略特(1620-1684)各自通過實驗發現的,叫做波義耳定律。這些實驗都在他出版的《新機械物理實驗——感受空氣的活力及其效用(由新氣壓泵所完成的大部分實驗)》一書中作了詳細的描述。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十大反直覺的數學結論    

2. 我們對雙縫實驗的理解可能是錯的    

3. 漲見識了!!!這些運作原理原來如此酷    

4. 手機電量剩多少時充電最好?    

5. 公式F=ma中的力從哪來? |   大師解讀「力」    

6. 颱風眼裡丟顆原子彈?| 專欄    

7. 一個光子的旅行    

8. 自然指數排行:中國科研實力的進步    

9. 光遺傳學:一項註定要得諾貝爾獎的技術    

10. 美麗心靈:紀念John Nash夫婦


點擊公眾號內菜單欄「Top10」可查看過往每月熱門文章Top10



相關焦點

  • 羅伯特 · 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提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
    著名的英國學者羅伯特 · 波義耳 第一個在這荊棘載途的土地上開出一條路來,指引化學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 從而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歷史上的今天,1627 年1月25日,羅伯特 · 波義耳於生於愛爾蘭利斯莫爾城。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波義耳和化學之間那些事。跳轉閱讀→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一招把「黑色黃金」石墨烯變成「白菜價」
  • 質量守恆定律發現史
    (1)古希臘哲學家在對自然界演變的思考中產生了「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的樸素思想。
  • 科學網—波義耳的氣體實驗哲學
    波義耳解釋,活塞就是任何壓縮空氣的裝置,水銀也可以看作「活塞」。向法國實驗所期望的那樣,波義耳的做法不會因為摩擦而影響實驗結果。波義耳記錄下水銀重量,在水銀和空氣交界處刻了一條線。他向長玻璃管中滴水銀,一直把它滴滿。這時,水銀在短玻璃管中上升到一半的高度。在水銀的擠壓下,堵住空氣的體積變成不到原來的一半。在短玻璃管上,波義耳刻下了第二條線,標示出裡面水銀的新高度和堵住空氣的壓縮體積。
  • 波義耳的科學與信仰
    整個歐洲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基督徒——即使內心信仰可能並不正統,但至少是名義上的基督徒。不過這最多只是一種過於簡單化的解釋。這些科學家生活在基督教佔主導地位的歐洲是事實,但是在他們生活的年代,歐洲已經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那個年代已經出現很多強烈反教會、反宗教的無神論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實際上這些基督徒科學家裡面有很多當年跟反對基督教的知識分子有激烈辯論,有思想交鋒。
  • 質量守恆定律
    每一點知識,都存在於鮮活的歷史當中教餘拾遺尋找每一段科學歷史輕輕的敘述拾遺
  • 才財雙全的管家 ——「現代化學之父」 羅伯特.波義耳
    ‍+++@波義耳才華橫溢,在神學、醫學和哲學領域,也多有建樹。連日暴雨的衝刷,已經使這條平日靜謐的溪流變成了脫韁的野馬,咆哮著衝過兩岸。急躁的馬夫決心鋌而走險,命令車隊冒雨闖過溪流。不料,馬車行駛到中途漸漸失控,隨波逐流,冰冷的河水開始灌入車廂。馬夫和僕役們奮力遊回岸邊,卻發現小男孩和僮僕還留在車上。還好一位忠勇僕役,策馬衝進河裡,逆流而上,奮不顧身地將小男孩和僮僕救了出來。
  • 質量守恆定律發展史
    化學的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發現就是關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讓化學這一門學科從實驗學科過渡到實驗加理論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奠定了化學學科高速發展的基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史,一起來感受古代先賢們的智慧。1.
  • 才財雙全的管家——記「現代化學之父」 羅伯特.波義耳(科學家信主的故事,推薦!)
    @為波義耳贏得「現代化學之父」美譽的,不是這個「波義耳定律」,而是他在1661年出版的、為人津津樂道的科學著作《狐疑的化學家》。 1660年,33歲的波義耳發表了第一篇研究論文,《關於空氣的彈性及其效果的物理力學新實驗》。這篇論文,使他聲名鵲起。傳統上認為,真空狀態是不存在的,但波義耳與羅伯特.胡克一起,證明真空是可以存在的。 波義耳是歷史上第一個發現聲音依靠空氣傳播的科學家,也是第一個確定「空氣有重量」的人(證實了《約伯記》28:25上的話)。
  • 才財雙全的管家——記「現代化學之父」羅伯特﹒波義耳
    連日暴雨的衝刷,已經使這條平日靜謐的溪流變成了脫韁的野馬,咆哮著衝過兩岸。急躁的馬夫決心鋌而走險,命令車隊冒雨闖過溪流。不料,馬車行駛到中途漸漸失控,隨波逐流,冰冷的河水開始灌入車廂。馬夫和僕役們奮力遊回岸邊,卻發現小男孩和僮僕還留在車上。還好一位忠勇僕役,策馬衝進河裡,逆流而上,奮不顧身地將小男孩和僮僕救了出來。
  • 羅伯特·威廉·波義耳:聞名世界的英國化學之父,愛爾蘭自然哲學家
    而在化學研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著這樣一位舉世矚目的人物,他就是英國的化學之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波義耳證明銅不可能變成金,鉛也不可能變成銀。1684年,波義耳出版了一部名為《人血的自然史略》的醫學著作,人類第一次將化學分析方法用於臨床醫學。通過實驗,波義耳證明了血液中含有氯化鈉,並將之稱為固定鹽。血液蒸餾後的磚紅色殘渣也引起了他的注意,由此推斷血液中含有鐵。他是最早發現血液中存在氯化鈉和鐵的科學家。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 中國上下五千年跳不出的「五大歷史定律」,更是人生的定律
    在人類千萬年的歷史中,人類總結出了許多的定律。這些定律宏觀可至宇宙,微觀可至蟻獸,同時,也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如太陽的東升西落一般,這些定律都是「自然」早已寫好的。這些定律的發展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例如西方世界的著名十大定律,其中令人耳熟能詳的有「墨菲定律」,「馬太效應」,「水桶定律」等等。它們在經濟,人文社會等各個方面,以及各行各業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到定律不得不提起哲學。世界各地的哲學受到歷史與文化的影響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中國的古典哲學在歷史上的建樹也讓人耳熟能詳。
  • 【乾貨】3個潛水時重要的物理定律的通俗解釋
    玻意耳-馬略特定律(波義耳定律)Boyle-Mariotte's Law第一個是波義耳定律,或者叫玻意耳-馬略特定律。波義耳定律也是大多數水肺潛水者學習的第一個氣體定律,因為它與水肺潛水的第一鐵律密切相關:永遠不要憋氣!
  • 與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並論,IBM Watson定律將成為歷史論斷嗎
    根據百度百科,所謂定律,即客觀規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人類對一個客觀規律的認識是複雜的,伴隨著長期的內外部的質疑與驗證,同時,定律還是一種理論,即需要一個完整的論證。
  • 第一位現代化學家:波義耳
    波義耳(R. Boyle)是發起人之一,常被稱為第一位現代化學家。然而他最著名的工作是闡述了絕對壓力和氣體體積之間關係的物理定律。波義耳1627 年,波義耳出生於愛爾蘭,家中共有14 個小孩,父親是愛爾蘭科克的伯爵,也是富有的地主。
  • ——從近代化學之父波義耳說起
    每個人初中學化學的時候,都會學到「波義耳定律」:在固定溫度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但是若問到波義耳是誰?恐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波義耳對後世有許多重大的貢獻,他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波義耳定律」的發現者,是17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化學家。他設計的許多實驗儀器和方法,成為後來化學實驗的基礎。
  • 中國歷史十大定律
    中國歷史十大定律 2013-08-28 09:3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分壓定律
    氣體狀態方程是含有三個獨立變量的表達式,實為波義耳定律、查理-蓋呂薩克定律和阿伏伽德羅定律所有關係合併的一個方程式。2.氣體分壓定律(道爾頓定律)實驗結果表明,在溫度恆定,壓力不是很高的條件下,混合氣體的總壓力等於各組分氣體單獨佔有與混合氣體同樣體積時的各分壓力的總和。這就是氣體的分壓定律,又稱道爾頓定律。
  • 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本文簡述了從活力的提出、活力死力的論戰、熱量和溫度概念的區分、到能量概念的形成,最後簡述了邁爾、焦耳和亥姆霍茲對能量守恆定律的最終表述和確立的過程。19世紀中葉發現的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科學中十分重要的定律。它的發現是人類對自然科學規律認識逐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事件。儘管如此,它的發現仍然是曲折艱苦的和激動人心的。
  • 懷念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
    在物理學上,發表了氣體的體積與壓強成反比這個著名的波義耳定律。做了大量的化學實驗,一些成果至今還在應用,比如用鹽酸生煙法來檢驗氨氣,酸使指示劑變色,是一種溶劑等等。波義耳把化學引向科學,比如他認為一個好的科學假設,不能假定不可能的或荒謬的東西,是前後一貫的等等。他對當時傳統的,被人們奉為經典的鍊金術大膽懷疑,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革命精神。他去世時才64歲,他將死後的一大筆財產捐給了基督教用於布道!
  • 世界上有沒有類似於牛三定律那樣的基本定律,還未被人們發現?
    人類目前對自然規律的掌握,還沒有到「了解透徹」的地步,但是要發現和總結出來那些定律並不容易。牛頓力學,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建立起整個經典力學大廈,四大定律的描述是如此的簡單明了,但是創造出來的力學體系,卻是非常龐大和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