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一種句式:「不會XX的AA不是好BB」。其中XX與AA是相關的,比如這句:「不會做菜的廚子不是好領導」。這句話聽上去一方面是借著反差搞笑,一方面讓人覺著挺不講道理的,你說當領導的日理萬機,何必去和廚子搶事兒幹。但是如果看了《規劃力——如何清晰預見成功軌跡》(以下簡稱《規劃力》)這本書你就會明白,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規劃力》這本書能把做廚子和當領導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劃上等號呢?那是因為兩者的確有共通之處。成功做出一道美味佳餚和成功管理一個國家、企業等等,其中都離不開同一種能力——規劃力,那是一種讓人在所有領域都能遊刃有餘的能力。而《規劃力》這本書就介紹了為什麼規劃力這麼厲害,以及鍛鍊個人規劃力的方法。
《飲食男女》的導演李安同時精於廚藝
按照書中的說法,不僅當好領導和廚子靠規劃力,規劃力也是成為好的酒店管理、運動員和雜誌編輯等所必須掌握的能力。這樣看起來,規劃力在成功跨界這件事上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能把這麼一種能力寫出來的作者,自然不是安於自己一方小天地的人物。《規劃力》這本書的作者齋藤孝就是日本一位橫跨文學圈、教育圈和娛樂圈的成功跨界人士,身兼明治大學教授、暢銷書作家和明星電視藝人三種身份。除了《規劃力》這本書,齋藤孝還寫過《超級聊天術》、《學會學習》等書,這樣的人來講規劃力,無形中增加了這本書的說服力。
作者 齋藤孝
那麼齋藤孝是如何向讀者介紹神奇的規劃力的呢?與其它書正文開篇就拋出論點,點明概念的金字塔式結構不同,這本書是例子先行的。為了證明規劃力的強大作用和通用性,齋藤孝給讀者展現了在不同領域因規劃力而成功的典範,這些典範包括造出陸地巡洋艦的豐田、設計建造光之教堂和曉書館的安藤忠雄以及《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杜佛倫等。作者從規劃力的角度剖析了它和他的所作所為,打開了讀者的 「規劃力之眼」,讓讀者看見了成功背後的規劃之法。之後齋藤孝引入了收納、會議、職場和溝通等不同生活和工作場景,向讀者介紹了具體的規劃之術。最後,齋藤孝解釋了構築規劃力的5種能力,規劃力有什麼好處以及如何鍛鍊提高規劃力。
建築師安藤忠雄及其代表作光之教堂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在以上幾部分中的要點:
一.先想到成功,才能規劃成功
《規劃力》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清晰預見成功軌跡」。這裡面「成功」這兩個字真是直戳痛點,讓人看到了就想買書回去讀。但是讀完書你會知道,「規劃力之眼」能看到的是通向目標的規劃,但如果目標本身平庸,規劃是不能讓人成功的。
不管是跨國企業豐田、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還是冬奧會冠軍清水宏保,做規劃的第一步都是設立一個清晰的人所未及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成本減半這樣觸及根本的變革,可以是從所未見的設計藍圖,也可以是實現人類尚未觸及的感覺和力量。因為有了這樣「達成了就是成功」的目標,達成目標的規劃才算是成功軌跡。
舉個例子,如果只是想寫一篇發在中文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可能東拼西湊一篇東西出來就投了,搞不好壓根兒就沒用上規劃。但如果決定要整一篇論文發在Science上,就必須要做出系統而有創造力的規劃,做出一個能產生重大發現的實驗設計,然後嚴謹的完成實驗。等文章投在Science上的時候,成功也只不過是附贈的禮物了。因此,先得想明白達成什麼目標才算是成功,以這樣的目標為終點所進行的規劃,才能真正通向成功。
二. 做規劃要能拆分通向目標的路徑
在確立了目標之後,下一步就要把通向目標的路徑拆分成小的步驟,其結果是要每走一步都能讓事情發生一個質的改變,而非量的積累。在做拆分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提出可以按照3·3·3的原則把大目標和小步驟都拆成3份,比如寫論文的時候可以先確定介紹、方法和結論三大部分,再把介紹分成背景知識、提出問題、解決辦法3小部分。在做工作規劃時,可以90分鐘為一個單位給一天的工作時間分塊,再根據每塊時間內要完成的事情的重要性圖上不同的顏色,完成一塊立即進入下一塊,用這樣的規劃來保證完成一天的工作。除了作者所提出的這些方法之外,在拆分通向目標的路徑時,還可以用麥肯錫大名鼎鼎的MECE法則作指導。MECE法則的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相互獨立即分拆出來的每一塊之間有質的區別,完全窮盡則保證了不會有遺漏,每一步驟都環環相扣。總之,光有清晰的目標還不夠,如果不把通向它的路正確拆開,就無法做出好的規劃。
三.規劃力是榕樹
規劃力是一棵榕樹,它的最初的根深扎在專業知識和技能裡,而後隨著枝葉繁茂,它能蔭蔽的範圍變遠遠超過了樹幹的面積,深入了其它領域,而為了支撐著中繁茂,榕樹的枝幹伸出氣根,地底的根系也分布的更廣,至此,規劃力便從原先的專業領域跨到了更廣的疆界。按照《規劃力》這本書的說法,當一個人對某個領域的核心有所掌握,積累了大量經驗後,就會自然而然的生出一些法則,這些法則就是規劃力。之後不管進入什麼樣的領域,專業知識會變,但規劃力卻可以嫁接過去,然後長得更加繁盛。
四.溝通虛實是訓練規劃力的不二法門
前面說了做規劃要定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最後是個實物還是一個成績,在它還是個目標的時候它都是個虛像。另一方面,一個人所能有的各種材料,不管是磚石竹木還是人車動物,統統都是實體,在實體和虛像之間修通一條直達的道路,就是規劃。在訓練規劃力的時候,可以對虛實的一端做出限定,然後向另一端修路,之後將情況反轉,循環進行。比如做飯時先在腦海中浮想菜餚成品的清晰模樣,再根據這個模樣逆推要買的食材以及處理的步驟,或者反過來,根據手頭現有的食材和處理工藝,完全發揮食材的特性去把未知模樣的菜餚從虛空中抓出來。
雖然我們都明白,只會做菜的規劃力和治國理政的規劃力在體量和格局上一定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商朝開國之主成湯的丞相伊尹,就是一個廚子,其後不同朝代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臣,可能就緣起於給國君做飯的大廚。因此,時刻保持睜開「規劃力」之眼,從身邊的一切事物中吸取規劃的經驗和知識,鍛鍊規劃力,即便不能達到「治大邦若烹小鮮」的境界,想必也能在自己的領域內遊刃有餘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