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領導,尤其是經營遇到困難的時候,聽到員工說:公司倒閉就走人,去哪裡還不是打工呢。第一反應一定是很生氣,拿著公司的錢,還說風涼話;而作為員工確實道出了最真實的內心想法。作為領導,尤其是領導,對這些事情很大程度上能看得開,只是乍一聽感覺扎心而已。
打工人的目標簡單
1.賺錢,賺更多的錢
幾乎所有的職場人,終極目的都是賺錢,賺更多的錢,什麼理想,什麼夢想,都是建立在賺錢的基礎上,那些追求理想,追求夢想的人存在,但是極少,因為畢竟要滿足自己的生存所需,才可能追求自己理想與夢想,被生活壓著抬不起頭的人,根本看不到遠方。
2.升職加薪,滿足存在感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在滿足生存和安全的基礎上,更需要獲得關注與認可,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就像武林高手到處挑戰一樣,不停的在刷自己的存在感,不存在什麼隱世高人,獨孤求敗關鍵在於「求敗」,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稱作臥龍先生就應該看出,不是隱居,而是選擇時機,選擇人而已。
3.做更大的事情,體現價值
在滿足賺錢的基礎上,能夠找到自己存在感,挑戰高度,突破闕值,讓自己更上一個臺階,達到自我的滿足。賺到了更多的錢,又不缺別人對自己尊重,這時要做的就是取悅自己。每個人奮鬥目標就是:為了能夠做更多取悅自己的事情。
4.有事做不與社會脫節
當然存在一些家富二代,工作的目標很純粹,有事做,有活幹,而不是天天宅在家中,存在這樣的人,工作就是了接觸到社會。這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在別人都羨慕他們生活狀態的時候,這些人只是為了不讓自己閒著,或者是說被規劃的人生,不需要自己做出選擇。
領導心裡的感想
1.員工的忠誠度不夠
作為領導,聽到員工說這樣的話,心裡感覺一定是員工的忠誠度不夠。忠誠度是每個組織,每個領導希望下屬達到的狀態,強求不來,但希望如此。忠誠度也是組織,和領導觀察員工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否提拔,是否重用,必然會考慮到忠誠度的因素。
2.可以利用,但不會重用
對於忠誠度不夠的下屬,採取的方式基本是利用,而不會重用,利用其價值,當價值殆盡時,選擇放棄,甚至是淘汰。比如,有關係的下屬,利用關係,接觸到核心時,甩掉等等,畢竟作為領導有更多的支配的資源的權利。
3.可以理解,但不會接受
員工說:公司倒閉就走人,到哪裡還不是打工。對於這樣的員工作為領導能夠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賺錢而來。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打工人,這樣的態度可以理解,但不能夠接受。
4.逐漸邊緣化
其實說這些話的員工基本是不被重用,而且價值低,存在感低的員工,對於這種下屬來講,邊緣化就行了,任何組織都需要各種人的存在,全是精英可能會產生內耗,全都是庸才有沒辦法發展,所以這種人邊緣化,襯託別人的優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關鍵時候還能淘汰這類人立威,也是一種管理的手段。
員工應該的行為
1.把握心理,學會說話
別以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說實話,說真話,說心裡話等等,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記得說話內容,能記得之後談話的感覺,說別人喜歡聽的話就好了,尤其是作為職場人,不是可以獻媚,只是說的話讓人更舒服。比如,公司萬一倒閉了,還真捨不得走,雖說哪裡都是打工,但是還是對這裡有感情。相同的話,說出來的味道就不同了。
2.做自己該做的選擇
職場中,跳槽是常態,按照自己的認為對的方式去選擇就好了。公司滿足不了對薪水的需求,公司平臺太小,公司經營不善等等,只要想跳槽,都會有理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了。沒有人能夠阻止自己做出選擇。
3.做事遠比說話更實際
無論是跳槽,還是繼續在這裡工作,都是行為,而不說出來,那些真正跳槽的人,想離開的人,都是悄無聲息地去做,沒有誰是到處宣揚自己要跳槽的想法。往往那些默不作聲的人,都是跳槽最快的人,所以有想法就去做,別總是嘴上去說。
4.心中有底,嘴中無話
心中有底的人都不會這樣說,公司不倒閉都可以跳槽,公司倒閉了在去其他地方打工,雖說話沒錯,到哪裡都是打工,但那是被選擇而不是主動選擇,沒有人願意被挑揀,被動選擇,所以心中有底就的人,嘴上都不會說所謂的離開的話。說這些話的人,都是為了宣誓自己好像還有那麼點價值,找一下存在感而已。
總之,作為領導,大多數都是過來人,對聽到這樣的話,會理解,但是也會以自己方式去對待這樣的下屬;而作為下屬說這樣的話,無非就是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心中有底,自信的人,很少有人會呈口舌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