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黃漢森:光談nm不能是創新 未來將有0.1nm出現

2020-12-04 天極網

儘管蘋果在發布會上宣傳 A13 處理器用的是(臺積電)第二代 7nm 工藝,但代工廠臺積電對製程工藝這件事卻頗有微詞。在今天開幕的科技創新論壇會議上,臺積電研發負責人黃漢森表示,摩爾定義依舊存在,但所謂的製程工藝只不過是營銷遊戲。

臺積電黃漢森:光談nm不能是創新 未來將有0.1nm出現

黃漢森比指出,碳納米管可以將半導體工藝推進到1.2nm尺度,最終可以達到0.1nm尺度,將會達到氫原子的尺寸級別。但如今廠商表述的(X)nm 工藝水平並不科學,因為這與電晶體柵極並不絕對相關,與科技進步的定義沒有關係。

只有當 0.1nm尺度被打破,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微縮創新,但很多創新都是不可預見的。另外,他還建議用一種全新的指標來衡量半導體工藝的突破。

相關焦點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lip Wong近日在矽谷舉行的Hot Chips會議上表示,摩爾定律沒死,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並表示隨著新技術的進步,到2050年電晶體做到0.1納米,約等於氫原子的大小。 「毋庸置疑,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速,也沒有生病。」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年電晶體做到0.1納米,約等於氫原子的大小。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ip Wong(黃漢森)在Hot chips大會上表示,他展示了臺積電對晶片技術的前瞻,稱到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金科玉律,已經指導行業發展了50多年,它是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
  • 臺積電:摩爾定律依然有效,電晶體將能做到 0.1 納米
    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表示,毋庸置疑的,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緩、也沒有帶病,並透露電晶體將能做到0.1納米。
  • 臺積電存儲大將黃漢森閃電離職,轉任顧問兼首席科學家
    臺積電在 2018 年 8 月從史坦福借將擅長新型態存儲技術研發的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接替技術長孫元成一職,出任擔任技術研究組織主管,日前問芯Voice獨家掌握消息,黃漢森已經從臺積電離職,據業界傳言,他會重回史坦福重執教鞭。
  • 1nm工藝CPU還有多遠?臺積電即將挑戰極限:進軍1nm工藝
    我們現在使用的半導體大部分是矽基電路,問世已經60年了,多年來都是按照摩爾定律2年一次微縮的規律發展,但它終究是有極限的。臺積電在突破5nm、3nm及未來的2nm之後,下一步就要進軍1nm工藝了。根據臺積電的規劃,今年會量產5nm工藝,2022年則會量產3nm工藝,2nm工藝已經在研發中了,預計會在2024年問世。2nm之後呢?臺積電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也表態,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正在一步步逼近1nm工藝。
  • 臺積電挑戰業界巔峰:即將研發1nm工藝
    不過,凡事都有極限,業界巨頭在陸續突破了5nm、3nm和未來的2nm之後,目標已指向業界的巔峰:1nm工藝!按照臺積電的內部規劃,今年將會正式量產5nm工藝、明年則是3nm工藝,而2nm工藝已處在研發階段,目前計劃在2024年公布面世。那麼,2nm之後是什麼情況呢?根據臺積電在最近的股東大會上表態來看,其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也就是傳說中的1nm工藝。
  • 臺積電5nm工藝詳細解讀
    從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臺積電將代替Intel,引領半導體製造行業的技術走向。James所提到的那個IEDM文檔內,其實圖片都是屏幕截圖下來的(如下圖所示),這篇文檔還有其他信息沒有展示出來。所以接下來,我將結合之前所披露的5nm信息和這篇文檔內的圖表(包括被隱藏的),對臺積電5nm工藝進行一個簡短的解讀,歡迎批評指正。
  • 臺積電新任CTO由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出任
    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黃漢森在 2004 年加入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直到 2018 年 7 月加入臺積電擔任 CTO 一職。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臺積電此前透露2nm研發生產將在新竹寶山,規劃P1到P4四個超大型晶圓廠,佔地90多公頃。臺積電5nm已經量產,3nm預計2022年量產,2nm研發現已經取得重大突破!與現在的7nm工藝相比,3nm工藝的具體指標表現為:可將核心面積減少45%,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5%。臺積電2nm採用的GAA(Gate-all-around,環繞閘極)或稱為GAAFET,它和FinFETs有相同的理念,不同之處在於GAA的柵極對溝道的四面包裹,源極和漏極不再和基底接觸。
  • 三星尋求加快5nm及3nm晶片製程工藝研發 ,欲與臺積電試比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0/419767.htm三星加快5nm及3nm工藝的開發,欲與臺積電試比高,未來能否超越臺積電讓我們拭目以待。針對三納米延續FinFET架構一事,臺積電的首席科學家黃漢森表示不與三星同調改採GAA,除了是包括成本、客戶IC設計銜接等問題外,臺積電依舊有能力在製程進入更小的階段上,仍採用原架構並且維持產品的效能表現,展現了晶圓代工龍頭在技術上的優勢地位。
  • 臺積電開始為1nm做準備
    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為朝半導體製造的1納米甚至埃米(0.1納米)世代超前部署,據高雄市府知情官員透露,臺積電正為2納米之後的先進位程持續覓地,包含橋頭科、路竹科,均在臺積電評估中長期投資設廠的考量之列。關於是否前進高雄,臺積電昨(27)日維持董事長劉德音日前的論調,「以後有機會,短期沒規劃」。
  • AMD被曝增加臺積電7nm工藝訂單
    來源:新浪VR 去年AMD推出了7nm Zen2架構的銳龍、霄龍處理器,這是首款7nm工藝的x86處理器。不過嚴格來說它是7nm+14nm混合,現在AMD要加速甩掉14nm工藝了,IO核心也有望使用臺積電7nm工藝。
  • 具備量產5nm工藝製程的臺積電,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最大的隱患!
    臺積電CEO兼副董事長魏哲家近期談到5nm工藝製程的問題,5nm工藝製程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量產,這將會給臺積電帶來額外將近一層的利潤。當前移動端處理器以及5G基帶晶片主要是基於7nm工藝製程,5nm工藝製程將會帶來一次較大的性能跨越,電晶體的密度將會提升80%,速度提升20%。
  • 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新工藝
    懸掛鍵是一種化學鍵,一般晶體因晶格在表面處突然終止,在表面的最外層的每個原子將有一個未配對的電子,即有一個未飽和的鍵,這個鍵稱為懸掛鍵。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他認為,如果要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可以把柵極電壓的作用想像成用腳踩在花園的水管上,嘗試阻止水從水管中流過,但如果在腳和水管之間放一堆枕頭(類似一個厚的氧化物),想要阻止水流經過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 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工藝
    懸掛鍵是一種化學鍵,一般晶體因晶格在表面處突然終止,在表面的最外層的每個原子將有一個未配對的電子,即有一個未飽和的鍵,這個鍵稱為懸掛鍵。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
  • 臺積電2nm工藝重大突破:1nm還遠嗎?
    如今5nm才剛剛起步,臺積電的技術儲備就已經緊張到了2nm,並朝著1nm邁進。根據最新報導,臺積電已經在2nm工藝上取得一項重大的內部突破,雖未披露細節,但是據此樂觀預計,2nm工藝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進行風險性試產,2024年就能步入量產階段。
  • 1nm光刻機!荷蘭科技巨頭傳來新消息,臺積電「喜從天降」
    如今,晶片製程工藝已經來到了5nm,而三星、臺積電還在繼續向著更高製程的3nm與2nm推進。但是,受到摩爾定律影響,想要繼續向前推進,難度將翻倍提升。 如今有不少半導體公司認為,摩爾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或因成本成本太高,而放棄了工藝小型化。
  • 全球晶片攻堅戰:3nm臺積電(TSM.US)後年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
    3nm領域,臺積電(TSM)一枝獨秀,5nm今年量產3nm穩步推進。目前中國有35項卡脖子技術,光刻機和晶片赫然在列。正當中國進入轟轟烈烈的「卡脖子」技術攻堅戰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公共衛生事件之下,晶片產業進展如何?就在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前一個月,教育部發表一篇文章《打響「卡脖子」技術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