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新任CTO由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出任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臺積電新任CTO由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出任

羅欣 發表於 2018-08-02 11:24:12

今年6月,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正式退休,並表示希望多數公司的重要骨幹都能在他退休後繼續留任,協助臺積電繼續踏上星辰大海的徵途。不過,依然有少數幹部「萌生退意」。

也就是因為如此,在所謂的後張忠謀時代,或者更精準的說法是「新臺積電時代」, 除了目前看來已經上位的兩位接班人外,新一波更大規模的接班梯隊也正在快速集結中。

在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的人事重組持續進行著。首波人事變動已經啟動,CTO孫元成即將退休,接任者已經到臺積電報到,就等臺積電正式對外公布該消息。

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黃漢森在 2004 年加入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直到 2018 年 7 月加入臺積電擔任 CTO 一職。在此之前,他曾於 1988 到 2004 年期間服務於 IBM 的華生研究中心(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且他也是國際電機電子學會的會士(IEEE Fellow),在產業界和學術界都有資深歷練。

關於黃漢森,熟悉他的友人評語是:雖然出身學術金字塔頂端,但處世圓融,專業能力強且與人為善。黃漢森在業界和學術界擅長新型態的存儲技術研究,包括臺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 等半導體大廠都將在 40 納米、22 納米工藝以下導入嵌入式磁阻式隨機存儲內存技術 eMRAM,或是嵌入式電阻式內存技術 eRRAM,取代傳統但面臨瓶頸的的 eFlash 技術。

從「集權」走向「分工」 臺積電或迎來人事改組潮

除了 CTO 的變動外,還傳出臺積電將在現任副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的主導下,啟動一次全新人事改組。

業界透露,人事改組的最後名單還未確認,但有幾個方向在進行,包括新一波的人事晉升,被點名的有運營兼12英寸副總王建光可能接過包括12英寸和 8英寸所有生產運營兵符,是下一波資深副總的晉升人選。

在研發團隊上,除了新來的黃漢森接棒孫元成的 CTO 職務外,業界也點名現任的研發兼技術發展副總王英郎,可能會重回執掌12英寸廠的生產管理領域。其實,他原本就是掌管臺積電生產重鎮臺灣南科十四廠出身的「管廠悍將」,因為表現優異被拔擢到新竹總部歷練研發單位。

另外,負責臺灣中科12英寸廠,且表現十分優異的資深處長廖永豪也在這一波被點名的晉升名單中。

據悉,幾個月前臺積電內部出現一種說法,就是晉升一位營運長(COO)來協助魏哲家處理公司第一線上的各種大小事,業界紛紛點名是在臺積電各廠之間頗具威望,有「秦公」之稱的營運兼產品發展資深副總秦永沛,但不知是何原因,該決策已被否決。

關於這次臺積電在 CTO 人選中向學術界借將,業界分析,如此至關重要的職務,會選擇一個在學業和業界都具有威望的人士出任,才能鎮住公司的研發團隊,在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時代中,能進一步穩定軍心。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新任CTO曝光
    在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的人事重組持續進行著。首波人事變動已經啟動,CTO孫元成即將退休,接任者已經到臺積電報到,就等臺積電正式對外公布該消息。業界透露,臺積電在新任CTO人選上沒有從內部拔擢,而是意外地向外借將,由在學術界擁有高度知名的美國斯坦福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出任。
  • 斯坦福學術大將赴任!臺積電新任技術掌門人首度曝光,全球晶片產業人事持續地震
    也就是因為如此,在所謂的後張忠謀時代,或者更精準的說法是「新臺積電時代」, 除了目前看來已經上位的兩位接班人外,新一波更大規模的接班梯隊也正在快速集結中。 臺積電「CTO」人選向外借將,由史丹福大學教授出任
  • 臺積電存儲大將黃漢森閃電離職,轉任顧問兼首席科學家
    臺積電在 2018 年 8 月從史坦福借將擅長新型態存儲技術研發的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接替技術長孫元成一職,出任擔任技術研究組織主管,日前問芯Voice獨家掌握消息,黃漢森已經從臺積電離職,據業界傳言,他會重回史坦福重執教鞭。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ip Wong(黃漢森)在Hot chips大會上表示,他展示了臺積電對晶片技術的前瞻,稱到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黃漢森去年8月開始擔任臺積電企業研究副總裁,在此之前他是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擅長新形態的存儲技術研究,在學術界擁有很高聲望。
  • 臺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臺積電研發負責人Philip Wong(黃漢森)在Hot chips大會上表示,他展示了臺積電對晶片技術的前瞻,稱到2050年,電晶體將縮小到氫原子尺度,即0.1nm。 黃漢森去年8月開始擔任臺積電企業研究副總裁,在此之前他是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擅長新形態的存儲技術研究,在學術界擁有很高聲望。
  • 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新工藝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夠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沉積高K電介質,這種控制對於確保電晶體在需要時完全關閉至關重要。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他認為,如果要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可以把柵極電壓的作用想像成用腳踩在花園的水管上,嘗試阻止水從水管中流過,但如果在腳和水管之間放一堆枕頭(類似一個厚的氧化物),想要阻止水流經過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 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工藝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夠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沉積高K電介質,這種控制對於確保電晶體在需要時完全關閉至關重要。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
  • 臺積電黃漢森:光談nm不能是創新 未來將有0.1nm出現
    儘管蘋果在發布會上宣傳 A13 處理器用的是(臺積電)第二代 7nm 工藝,但代工廠臺積電對製程工藝這件事卻頗有微詞。在今天開幕的科技創新論壇會議上,臺積電研發負責人黃漢森表示,摩爾定義依舊存在,但所謂的製程工藝只不過是營銷遊戲。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並且,仿真實驗的結果表明,用這一方法製造出的碳納米管元件,與基於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矽元件性能更為接近。具體詳情,一起來看。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
  • 史丹福大學著名校友(3)
    年第41期 迄今為止,斯坦福只出過一位美國總統,校內標誌性建築胡佛塔即以他命名。
  • 臺積電5nm工藝詳細解讀
    從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臺積電將代替Intel,引領半導體製造行業的技術走向。James所提到的那個IEDM文檔內,其實圖片都是屏幕截圖下來的(如下圖所示),這篇文檔還有其他信息沒有展示出來。所以接下來,我將結合之前所披露的5nm信息和這篇文檔內的圖表(包括被隱藏的),對臺積電5nm工藝進行一個簡短的解讀,歡迎批評指正。
  • 臺積電:摩爾定律依然有效,電晶體將能做到 0.1 納米
    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表示,毋庸置疑的,摩爾定律依然有效且狀況良好,它沒有死掉、沒有減緩、也沒有帶病,並透露電晶體將能做到0.1納米。
  •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金科玉律,已經指導行業發展了50多年,它是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
  • DAC大會臺積電首席科學家演講:DTCO技術為晶片密度提高做出主要貢獻
    在開幕式上,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發表主題演講。 黃漢森聚焦在數據分析、機器學習、AI技術趨勢,主要探討GPU和加速器系統。他提到,半導體技術是經濟增長、保護環境、改善醫療保健和教育的關鍵。世界各國也已經意識到這種對國家安全和能源領導的重要性。
  • 臺積電即將挑戰極限:進軍1nm工藝
    臺積電在突破5nm、3nm及未來的2nm之後,下一步就要進軍1nm工藝了。根據臺積電的規劃,今年會量產5nm工藝,2022年則會量產3nm工藝,2nm工藝已經在研發中了,預計會在2024年問世。2nm之後呢?臺積電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也表態,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正在一步步逼近1nm工藝。
  • 如何看待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出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不過近年來,隨著高校體制的發展,許多師範大學正由以師範教育為主的高等院校向更為全面的綜合性大學拓展。2018年1月,坐落於上海市的師範名校華東師範大學迎來了新任校長。新任校長為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教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命是在前任校長高升上海市副市長將近半年之後,經過千挑萬選方才塵埃落定。那麼新任校長是何許人也?為什麼會選擇一位理工教授出任師範院校校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