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藍巨星,或在天文學家的眼皮子底下變成了黑洞

2020-08-28 九九途鴨科普

在距離地球約7500萬光年的金曼矮星系(Kinman Dwarf galaxy)中,一顆藍巨星消失了,相關研究發布在6月30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這顆藍巨星由於質量太大,比太陽亮250萬倍,極為不穩定,呈現藍色變星特徵,觀察它的光譜和光度(固有亮度)上會有巨大的變化。

這顆藍色變星的特徵是在2001年到2011年的觀測中發現的,然而2019年歐洲南方天文臺(ESO’s)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時,發現這顆藍巨星不見了。

這引起研究小組的極大關注,研究小組推測,這顆恆星可能是直接坍縮成黑洞了,因為在觀測的幾年時間中,並沒有發現它出現超新星或者恆星爆炸的跡象,而是悄無聲息的就——不見了。連首席研究員科學家安德魯·艾倫都驚訝:「我們驚訝地發現這顆恆星消失了。這將是第一次直接發現這樣一顆巨型恆星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

還有一種推測是,追溯2011年最後一次觀測時,可能是這顆藍巨星正在進行一次強烈的爆炸,而後損失了太多質量導致亮度降低,淹沒在宇宙塵埃之中。

科學家期望進一步使用更為靈敏的天文望遠鏡觀測研究。

參考:

https://www.space.com/giant-star-disappearance-black-hole-mystery.html

相關焦點

  • 「在眼皮子底下」別說成「under your eyes」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在眼皮子底下, 這個表達的英文不是「under your eyes」!其正確的含義是:under your nose 在…眼皮子底下發生(指壞事就在眼前發生但卻沒被意識到或無法被阻止) She stole the shoes from under the assistant's nose.
  • 宇宙第一個黑洞圖像即將問世
    黑洞吞噬物質時會產生短暫的可見閃光,上圖即為藝術家的渲染圖  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所(IRAM)天文學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項目主管Michael Bremer說道:「與其建造一個巨大到會被自重壓垮的望遠鏡,我們決定結合八個望遠鏡的觀測,就像是巨大鏡面的碎片。
  • 天文學家對一個一年內消失又重新出現的黑洞感到困惑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黑洞在天空中常常非常「耀眼」。這是因為它們周圍有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熾熱發光的環,稱為黑洞「日冕」。現在,天文學家一直疑惑地目睹了一個黑洞的「日冕」突然消失--但奇怪的是幾個月後它又重新出現了。 這個黑洞是一個超大質量「怪物」,位於大約1億光年外的星系中心。
  • 天鵝座X-1,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未來可能會變成雙黑洞系統
    黑洞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天體,擁有最強大的引力和密度。黑洞最早出現於理論推導之中,而那時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之後隨著宇宙間的黑洞逐漸被發現,人們終於開始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直到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公布,使所有人都親自看到了黑洞的模樣。
  • 首次,天文學家看著黑洞的日冕消失,然後重新出現
    儘管冠殼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但距地球約一億光年的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日冕卻神秘地消失了。黑洞日冕(以紫色表示的特徵)向內(左)聚集,變得更亮,然後遠離黑洞(中間和右邊)噴射流。天文學家不知道為什麼日冕會移動,但是他們已經知道,這一過程導致X射線光變亮,可以通過望遠鏡觀察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天文學家們第一次目睹了超大質量黑洞自身的日冕,即環繞黑洞事件視界的超亮,十億度高能粒子環被摧毀。
  • 科學家:宇宙中一顆質量最大的行星消失,罕見變成黑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4日消息,在2001至2011年期間,天文學家注意到,它的亮度是太陽的250萬倍。因此,即使它離地球7500萬光年,我們也能看到它。科學家使用了超精密的設備尋找它,但如今卻找不到了。 這顆行星消失得很不尋常。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看到過許多類似的星球爆炸。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全過程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到位于波江座的一個螺旋星系裡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接下去的6個月,天文學家在多個波段下進行了持續的觀測,地面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在光學波段的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分析,該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這樣的黑洞一般存在於星系的中心,被瓦解的恆星質量跟太陽差不多,屬於比較小的。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的全過程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到位于波江座的一個螺旋星系裡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併吞噬恆星的全過程。 該天文學事件發出的閃光最早在2019年9月19日被位於美國加州帕洛馬山天文臺的茲威基瞬變探測器捕捉到,隨即天文學家馬上把多個包括可見光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恆星,以光速8%飛行,距離黑洞超近
    另外在銀河系中也是存在黑洞的,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些規模較大的黑洞主要形成於大型的星系中間,還有一種是恆星黑洞,2008年,德國天文學家們證實,在銀河系中心,與地球相距2.6萬光年的「人馬座A」是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約為太陽的400萬倍。
  • 黑洞光冕消失後又出現,刷新人類對黑洞的認識
    超大質量黑洞自身的光冕突然神秘地消失。天文學家觀察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黑洞的亮度陡然下降了一萬倍。就像扔進齒輪箱的一顆鵝卵石一樣,這顆恆星可能在通過黑洞的漩渦狀吸積盤發生了反彈,導致附近的一切,包括光冕的高能粒子,突然墜入黑洞。在光冕消失之後,天文學家繼續觀察,黑洞開始慢慢地將外部邊緣的物質聚集在一起,以改變其旋轉的吸積盤,而吸積盤開始在接近黑洞視界的地方旋轉高能量的x射線。就這樣,在短短幾個月內,黑洞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光冕,幾乎恢復到它原來的亮度。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巨大恆星神秘消失,亮度曾是太陽的250萬倍
    據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協會月刊》刊發的論文,歐洲南部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距離地球7500萬光年的一顆巨大的恆星突然「消失」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處於演化末期的恆星沒有膨脹成超新星,而是突然坍縮為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類似天文奇觀。
  • 太陽未來會是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還是黑洞,太陽系會消失嗎?
    在不同階段,恆星又有其獨有的名稱,包括:分子雲、主序星(我們的太陽現在正處於主序星的中年期)、紅巨星、超巨星,末期有三種可能的冷態,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這就是恆星演化不同階段的形態。隨後,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恆星會漸漸地達到平衡狀態,變成主序星。我們的太陽現在就是處於主序星的中年期階段。恆星從核心開始由內向外一層層將氫聚變成氦,恆星體積逐漸增加,通過次巨星的階段,達到紅巨星和超巨星。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時間:2020-10-15 1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參考消息》14日刊登美國太空網站報導《望遠鏡觀察到黑洞通過意面化殺死恆星》.摘要如下: 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
  • 黑洞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二)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回科普作者可輕鬆了,把前兩年關於黑洞的科普再拿出來發一遍就可以了。之前我做過N期關於黑洞的科普視頻和文章,我們再把它們一次發出來。本期內容為第二篇: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白矮星經過十分漫長的時間,會把自己僅存的一點能量也釋放出去,在宇宙中成為一顆永恆而暗淡的黑矮星,這就是太陽的宿命。
  • 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黑洞
    歐洲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只有約1,000個光年。歐洲南部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託馬斯·裡維紐斯說,就宇宙乃至星系而言,它離我們非常近。他領導了這項研究,周三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以前,最接近的黑洞距離我們約3200光年。此次發現將最近距離縮短了1/3。天文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億至10億個黑洞。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普通的水被壓縮後會變成什麼?科學家稱:有可能會變成黑洞?
    我們都知道,水可以變成江河,也可以形成美麗壯觀的瀑布,水是維持地球上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水這一觀點得到更多支持的是天文學家,他們比較傾向於是彗星等含水的小行星曾撞擊過地球。有科學家甚至相信:火星的地底下或其它地方可能還藏著很多的水資源,只是人類目前還沒有探測到。此外,不只火星,太空上的其它小行星上也發現了含有水質現象。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
    研究銀河系黑洞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他們所認為的一種新型黑洞。這類之前不為人知的黑洞可能比之前被稱為最小黑洞要小。但如果天文學家只關注超大質量的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和中子星,他們就會錯過整個黑洞統計數據,研究人員說。他們將其與只包括特定尺寸的黑洞進行了比較。
  • 孟詳祁:《藍巨星和綠豆鯊》之睡眠藥
    有一天,藍巨星和妮妮玩,拖拖、啦啦也要去。龜博士在做試驗。  綠豆鯊要去準備去抓藍巨星,但是要拿武器。綠豆鯊找來找去,找到了睡眠藥!他可高興了!他馬上就去抓藍巨星。  走來走去,一會就到了。他把睡眠藥放在了門口,然後就藏在石頭後面。
  • 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距地1000光年
    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是並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之中發現黑洞的呢?這其實,都是黑洞的超強引力,讓它暴露在了天文學家的視線之中。目前,天文學家們尋找黑洞的主要辦法,就是尋找吸積盤,它是一種一種由彌散物質組成的、圍繞中心體轉動的結構,當黑洞吞噬物體的時候,吸積盤就會發出射線輻射,天文學家們就會捕捉到它的身影,去年公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