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也是詩經的名篇,知道幾首詩經的人,都會曉得該篇。附上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前四句,就給人以「春暖花開,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千年以來的文化薰陶,桃花的寓意早已經深入人心。成了男女之間情愫的代名詞,比如單身男女夢寐以求的「桃花運」等。
本篇應該是以桃花比喻女子的開山鼻祖,引領了後世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以及「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開」等名句,即便我們已經讀過許多,比較而言,詩經的前兩句也顯得意味深刻,耐人尋味。
本篇能夠千古流傳,還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待嫁女子桃花般的美貌,更是強調了女子出嫁後的行為準則。不僅要求外貌美,還在強調心靈美。簡單地說就是要「宜家」、「宜室」和「宜人」。這也應對了上一篇最美好的祝願「子孫滿堂」、「時代綿長」和「和睦歡暢」。用現代話說就是「一個好女人,旺三代;娶錯女人,毀三代。」
從詩經的第一篇《關雎》,講的是青年才俊偶遇佳人,日思夜想,熾熱追求開始;
第二篇《葛覃》,講女子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欣喜心情;
第三篇《卷耳》,寫的是兩地相思,互相忠誠的異地思念;
第五篇《螽斯》,描繪了對婚姻最美好的祝福,「人丁興旺,時代綿長,和睦」;
第六篇《桃夭》,寫的是女子出嫁,送上最美好的祝願,強調女子心靈美的必要性。
詩經,無論是否真的是孔子的編輯整理,都足以表現出對家庭生活的重視。《禮記·大學》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也說出了另一層真理: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否與社會的鞏固與否,關係十分密切。
最後附上現代翻譯: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纍纍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聯對收尾:宜室宜家,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