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繁殖留下400多個後代,老象龜成功挽救瀕危物種準備退休

2020-12-06 瀟湘晨報

迭戈是一隻著名的加拉帕戈斯象龜,他高頻率的交配被認為是拯救這個物種免於滅絕的關鍵。經過了幾十年繁殖,成為數以百計的加拉帕戈斯象龜的父親之後,迭戈已經進入了退休期。

迭戈是這個物種的英雄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隻已經100歲的老象龜在聖克魯斯島圈養多年後,與另外14隻巨型象龜一起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島上進行放養。

在厄瓜多環境部長當地時間本周一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們正在結束一個重要的篇章。」

他補充說,這些象龜經過了幾十年的圈養繁殖,拯救了其物種免於滅絕,現在它們正在返回家園,它們將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些烏龜在返回無人居住的艾斯帕諾拉島前將被隔離,以防止它們通過排洩系統將非該島植物的種子帶上島。

迭戈體重約175磅(79.4公斤),加拉帕戈斯象龜是一種僅在島上野外發現的龜類。

據報導,在目前的2000隻加拉帕戈斯象龜中,約有40%的父親都是迭戈。加拉帕戈斯保護協會今年1月說,這項已經有著數十年歷史的繁殖計劃已幫助加拉帕戈斯象龜的數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最低15隻增加到現在的超過2000隻。

據聖地牙哥動物園稱,迭戈一直被安置在生克洛斯加拉帕戈斯島的一個繁殖中心,該物種被確定為極度瀕危物種。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年逾百歲老象龜Diego,生了50年孩子,終於可以退休了
    在達爾文第一次見到加拉帕戈斯象龜時,這個物種有25萬隻。到了一百多年後,已經只剩下幾十隻了。最危險的時候,僅存2隻雄龜和12隻雌龜,種群岌岌可危。好在,人類及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對這些龜嚴加保護。並且在那個時候,人類也不一定非要靠吃象龜來補充營養了,因此為它們的復興提供了契機。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2017-08-28 新華網 吳曉穎 【字體:大 中 小】
  • 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新華社成都8月24日電(記者 吳曉穎)歷經3年,我國科學家人工飼養並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結束了我國珍稀蛇類均由國外率先人工繁育成功的歷史。  這是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了解到的。1929年,美國生物學家史丹吉在四川雅安首次發現橫斑玉斑蛇,並將其命名為「橫斑錦蛇」。此後50多年間,人類再難尋覓它的蹤跡。
  • 日本山口縣連續2年通過人工授精挽救瀕危企鵝物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18日報導,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水族館「海響館」,以人工授精的方式連續2年成功孵化出瀕危的洪堡企鵝。4月孵化出的一隻企鵝幼崽,因為體重未能增加,由飼養員代替企鵝父母對幼崽進行人工哺育順利成長。預計將於7月下旬公開亮相。
  • 曾經被認為是河神現在是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全球就剩三隻
    上期給大家講述了那顆地球上的獨苗,普陀鵝耳櫟,這期給說說動物,普陀鵝耳櫟雖然對環境極其挑剔,但好歹人家還能人工繁殖,這期要講述的動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它就是——斑鱉。幾乎等於是滅絕,全球只有三隻,而且最後一隻雌性在2019年死亡。
  • 曾經被認為是河神現在是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全球就剩三隻
    上期給大家講述了那顆地球上的獨苗,普陀鵝耳櫟,這期給說說動物,普陀鵝耳櫟雖然對環境極其挑剔,但好歹人家還能人工繁殖,這期要講述的動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它就是——斑鱉。幾乎等於是滅絕,全球只有三隻,而且最後一隻雌性在2019年死亡。斑鱉是如何陷入生存窘境的?
  • 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38億年之久,從最初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數百萬個物種蓬勃發展。但同時因為地球環境的持續性變化,很多物種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只能被淘汰滅絕。還有很多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持續性擴張,它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遭到破壞,最終被迫所滅絕。總之物種滅絕和新物種的出現,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上很常見。
  •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2014-10-28 16:51:3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吳濤   中華鱘研究所副所長高勇介紹,為探索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模式,近年中,研究所先後攻克了性腺誘導、雌雄同步、營養調控、催產時機判斷與掌控、魚苗培育、親本再次成熟等六大技術難關。  多次實現技術突破之後,2009年至今,中華鱘研究所已6次成功實施了中華鱘子二代全人工繁殖。
  • 日本下調朱䴉的瀕危物種級別
    新華社東京1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 王可佳)日本環境省日前宣布,由於人工繁殖朱䴉及其野生放飛取得成功,日本下調朱䴉在該國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級別,從「野生滅絕」下調一個級別至「瀕臨滅絕1A類」。  日本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分為「滅絕」「野生滅絕」「瀕臨滅絕」(1類、2類)以及「準瀕臨滅絕」等幾個等級。
  • 鄭州市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世界瀕危中美貘
    【解說】當地時間1月31日,鄭州市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的中美貘寶寶與遊客見面。身材肥嘟嘟的貘寶寶,毛髮為黃褐色並帶有白色的斑點和條紋,走起路甚是可愛迷人。  【同期】(遊客)果果,這個是中美貘,果果你說中美貘,中美貘可可愛了。
  • 科學家成功克隆一匹已經死了四十年的普氏野馬!下一步準備克隆長毛...
    更令人興奮的是,庫爾特是從40年前冷凍保存的遺傳物質中克隆出來的,這恢復了被認為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消失的遺傳多樣性。聖地牙哥環球動物園的首席生命科學官、動物學家鮑勃·威斯(Bob Wiese)說:「這隻小馬有望成為它這個物種中基因最重要的個體之一。我們希望它能為普熱瓦爾斯基馬種群帶來基因多樣性,這對這個種群的未來很重要。」
  • 最瀕危的物種「斑鱉」曾居住的地方—「蘇州西園寺」
    意識到斑鱉的重要性之後,2005年中國動物園協會在其網站上發文介紹斑鱉的特徵,以便從其所屬的動物園裡發現斑鱉。斑鱉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調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保護斑鱉的最好辦法是讓它們繁衍生息。
  • 在繁殖季節,獅子為什麼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為什麼獅子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繁殖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 畢竟捕食者對於任何物種的幼崽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如果所有的幼崽同時出生,捕食者一次也就只能吃到這麼多。如果幼崽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出生,那麼捕食者很可能把它們作為長期和穩定的食物來源。
  • 【趣聞】美國首次成功克隆瀕危動物 使用30年前的黑足雪貂基因
    據外媒報導,美國第一個成功克隆的瀕危物種:黑足雪貂,可以為瀕危動物從滅絕邊緣重生鋪平道路。
  • 極度瀕危的雪貂通過20年前捐贈的精子成功地生育了下一代
    儘管其已經去世20年,它的遺傳物質卻通過冷凍的方式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成功運用該技術,並且順利孕育了8隻雪貂寶寶(其中有Scarface的後代)。這項研究的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近期的《動保》(Animal Conservation)期刊上。上圖,黑足雪貂幼崽。
  • 極度瀕危級物種:婆羅洲猩猩
    導語:婆羅洲猩猩近期被列為極度瀕危級物種。物種保護刻不容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上周宣布婆羅洲猩猩現在為極度瀕危級。婆羅洲猩猩僅生活在婆羅洲,自1950年起,它們的種群數量下降了60%。新的預測結果顯示,截止到2025年,婆羅洲猩猩種群數量將會下降22%,約為47000隻。
  • 廣東首次繁育瀕危物種豹紋鯊,成功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豹紋鯊成功孵化兩尾豹紋鯊「寶寶」,這也是廣東首次成功繁殖該瀕危物種。廣東「自產」豹紋鯊,滿月據保育員介紹,此次共成功孵化出2尾幼豹紋鯊,孵化日期分別為2020年4月30日和2020年5月25日;今剛好滿月。
  • 廣東首次成功繁育瀕危物種豹紋鯊
    廣東首次成功繁育瀕危物種豹紋鯊(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珠海6月27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鄧泳怡)日前,兩尾豹紋鯊廣東珠海成功孵化,這是廣東首次成功繁育該物種,也為我國豹紋鯊物種繁育積累了經驗。年幼的豹紋鯊全身覆蓋粗大的黑白條紋,因此也稱為斑馬紋鯊。
  • 滿世界都是銀杏樹,怎麼就成瀕危物種了?
    從銀杏的繁殖開始說起銀杏是一種高達的落葉喬木,壽命極長,可達3000年以上,它是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從二疊紀到現代,歷經2.7億年以上,仍然還保持了極強的活力,曾經最古老的一棵銀杏樹是山東省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內的一棵銀杏樹
  • 可以培育新品種,拯救瀕危生物的育種方式,為什麼人們會反對?
    那就沒什麼方法能挽救它們嗎? 瀕危動物的挽救 很多人會說,當某個物體只剩下一個個體時,可以採用克隆的方式再複製一個。但其實,克隆的成功率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高,而且克隆還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克隆需要該生物的卵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