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74攝氏度:海灣國家全被「烤焦」

2020-12-06 浙江在線

  7月31日伊朗熱指數達74攝氏度,上周伊拉克巴格達熱指數達52攝氏度。

  綜合新華社等報導

  你覺得杭州這兩天很熱?

  氣象學家:假如沒有樹蔭和水,沒人能活著走在街上!

  別再抱怨夏天熱啦,看看中東的天氣,就知道什麼才是烈日炙人。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7月31日,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熱指數飆升至74攝氏度,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數值之一,「炎熱」這個詞被賦予全新的定義。

  眼下,一個巨大的「熱罩」正籠罩在中東地區上空,不光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同樣遭受著高溫炙烤。

  伊朗熱成啥樣了?

  被烤乾是分分鐘的事兒

  馬赫夏赫爾港,毗鄰波斯灣,有20多萬人口,7月30日熱指數達到67攝氏度,而在7月31日熱指數飆升到74攝氏度。

  「你完全可以穿件溼透的衣服上街,即便如此,把你烤乾也是分分鐘的事兒。」約翰弗·瑞瓦茲居住在安迪梅什克,雖然沒捲入「火爐」中心,但他已經熱到喘不過氣來。

  美國阿庫氣象公司氣象學家安東尼·薩利亞尼說:「74攝氏度!這是我所觀測到最不可思議的溫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極端的溫度值之一。」

  「簡直是變態!」薩利亞尼說,假如沒有樹蔭和水,沒人能活著走在街上。

  不過,在歷史上還有過更酷熱的時候。

  2003年7月8日,沙烏地阿拉伯宰赫蘭熱指數達到81攝氏度,創下世界紀錄。

  什麼是熱指數?

  溼度越大感覺越熱

  當天,馬赫夏赫爾港實際氣溫最高為46攝氏度。

  其實熱不熱,不光是溫度說了算,還要考慮到溼度、風力、太陽輻射等其它因素,因此氣象學者專門引出一個判斷指標—「熱指數」。它是指在不同溼度情況下,對相同高溫的感受指數(也稱體感溫度)。例如同樣是30攝氏度的天氣,空氣中溼度越大,人們會感覺越熱。

  從醫學角度講,由於人是恆溫動物,當環境溫度大於或等於皮膚溫度時,人體需要通過排汗來散發熱量。有時候即使溫度不高,但由於溼度大,就會導致人體排汗困難,也就是機體散熱功能變差,體溫隨之升高,人體就會感覺難受。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熱指數的來源最早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當時新澤西「天氣狂」希維納創造了「溫溼度」這一術語。

  伊拉克:放假四天避暑

  斷電停水引發暴力衝突

  上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熱指數達52攝氏度,政府在7月30日宣布全國放假4天,呼籲民眾不要待在烈日下、儘量多飲水。

  但不幸的是,伊拉克經常斷電停水,酷熱使他們日子更加難過。7月初,伊拉克南部城市巴斯拉市民與警方發生衝突,要求正常供水供電,一人在衝突中死亡。

  杜拜:外來勞工高溫天連續工作

  有人中暑身亡有人數周排不出尿

  考慮到罕見高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海灣國家下令,僱主必須保障體力勞動者獲得充足午休。儘管如此,由於一些公共汽車沒有空調,不少工人在乘車上班途中中暑倒下。本周,一名菲律賓籍工人在前往杜拜途中中暑身亡。

  有媒體先前報導,那些變賣家財、繳納了3500美元所謂「籤證工作費」來到杜拜的勞工,要忍受每天在高達55攝氏度的氣溫下工作14個小時的命運(有時甚至數周排不出尿),時不時公司還會帶著他們的護照一起消失,使他們成為身無分文的非法居留者。

  沙特:犯罪率反而下降了

  在沙特達蘭市生活好幾年的約翰·哈格納說:「你根本無法想像熱的程度,就像有人在你頭上擰乾滾燙的溼毛巾。」「我戴眼鏡,一出門,馬上起霧,汗水直往外冒,大多數人都選擇躲在家裡。」

  哈格納說,好處是,由於高溫,犯罪率反而下降了,我的父母親不用擔心我晚上出門,不過夜晚氣溫依然熱得令人窒息。

  卡達:50攝氏度屬於正常

  出門別穿太少

  凡是第一次來到卡達的人,都會第一時間體驗到當地「熱」情。「50攝氏度在我們這裡屬於正常」,在機場拉活的計程車司機常對遊客說。

  儘管天氣這麼熱,人們出門的時候還不能穿太少。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日光強烈,裸露的皮膚會受到嚴重損害;二是室內外溫差巨大,忽冷忽熱也容易生病。卡達夏季白天的室外氣溫在45攝氏度以上,而一般室內空調開放時的溫度為22攝氏度左右。

  卡達人在選購汽車時,對汽車空調的性能非常在意。據報導,一些精明的外國汽車生產商會給出口到卡達等海灣國家的汽車加大空調功率,滿足當地人的需求。

  科威特:從政府機關到魚市

  空調24小時高速運轉

  在科威特,由於常年高溫,從政府機關到大型購物中心再到海邊魚市,隨處可見24小時高速運轉的空調,當地人曾笑稱,如全國空調同時停止運轉,科威特將馬上變成一座「大火爐」。

  今後幾天,首都科威特城氣溫預計飆升至48攝氏度,不過當地人也早已習以為常。據了解,媒體對高溫報導的門檻是氣溫達到50攝氏度以上,但也只是輕描淡寫而已。

  海灣國家屬熱帶沙漠氣候

  每年6個月氣溫超40攝氏度

  海灣國家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每年4月至10月,平均氣溫超過40攝氏度。而在每年5月—9月,海灣地區都會遭遇電力緊張問題,其中以科威特和伊拉克最為嚴重。

  -避暑

  熱成鬼了!

  沙特國王「逃」去法國

  入夏以來,中東遊客蜂擁前往英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避暑。

  不少海灣國家的富裕居民喜歡去英國、瑞士避暑,而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現在正在法國南部「納涼」。

  與其他中東國家不同的是,伊拉克幾乎沒有海灘,而旅行限制又使得民眾難以去國外海灘度假。為消暑降溫,一些伊拉克人到運河或其他河流裡遊泳,另一些人則待在商場裡吹空調。

相關焦點

  • 伊朗熱指數74攝氏度 高溫來襲宅家避險
    對於這兩天的伊朗人來說,現在就是他們刷新「熱」字概念的時刻,據報導介紹,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7月31日熱指數飆升至74攝氏度,即考慮溼度因素後人體真正感受到的溫度。如何去描述這種感受呢,可能和全身浸入泡腳的熱水種感覺類似,想一想都會不自覺地冒汗呀。
  • 外媒:沙特整合海灣地區瞄準伊朗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路透社沙烏地阿拉伯歐拉1月5日發表了題為《從禁運到擁抱,沙特推動海灣地區關係緩和》的報導稱,在擁抱卡達領導人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在當地時間周二的海灣地區峰會上推動達成了一項結束與多哈糾紛的協議,試圖加強一個反對伊朗的阿拉伯聯盟,儘管最後的聲明中只包含團結的承諾。
  • 現在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軍隊,能達到美國打海灣戰爭的水平和實力?
    全世界再無第二個國家可以實現海外戰爭美國自稱世界警察,在海外也經歷了大大小小十幾場戰役,其中海灣戰爭是不得不提的,畢竟是一場武力炫耀以及打給世界看的戰爭,同時也代表了現代軍事的真實水平。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出動的一系列高科技武器,讓全世界都邁向了自研信息化武器的道路。
  • 2015全球氣溫創百餘年來新高 伊朗體感溫度達74℃
    另外,科威特等海灣各國近幾日也持續著超過40℃的高溫天氣,被難以忍受的熱浪襲擊。伊朗的「體感溫度」高達74℃據說上個月末中東地區的伊朗靠近波斯灣的西南部港口城市的氣溫高達45℃,再加上溼度,整體「體感溫度」約高達74℃,創下高溫記錄。
  • 伊朗軍艦要巡航大西洋,伊朗讓美國知道什麼是自由航行
    伊朗在向美國人秀肌肉,伊朗軍艦將巡航大西洋,伊朗不斷擴大海軍的活動範圍,包括派遣艦隻到印度洋參與護航。現在伊朗海軍要巡航大西洋,靠近美國後院,向美國展現伊朗海軍的軍事實力。中東的戰爭和動亂,讓伊朗抓住了機會,中東大國伊朗又復活了,伊朗的勢力滲透敘利亞,控制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在中東勢力的擴張,已經讓沙特恐慌,伊朗的軍事力量不是沙特可以抗衡的,如果沙特倒塌,美國在海灣經營多年的心血必將化為泡影,美國就會失去對海灣國家石油的控制。
  • 伊朗徹底被美國逼急!核戰爭一觸即發?美航母緊急前往中東海灣
    閻王爺尚且懂得因果輪迴生死有命,可是美國的張牙舞爪、囂張跋扈已經數次被曝光在烈日之下,烈日灼灼伊朗難逃美國灼傷。一頭餵不飽的老虎和一頭飢餓的野狼之間的對決往往就是精彩紛呈,美國就是一頭餵不飽的老虎,而伊朗由於受到美國多年的軍事制裁顯然已經是極度「飢餓」。如今的伊朗就是被美國一手「練」出來的,可是美國的無奈之處就在於伊朗「野性難馴」。
  • 外媒:阿聯宣布加入美國發起的海灣「護航聯盟」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9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加入美國發起的海灣「護航聯盟」。據阿聯通訊社(WAM)報導,「護航聯盟」的行動將涉及荷姆茲海峽、阿曼海和阿拉伯灣等。報導稱,近期,海灣局勢日益緊張。當地時間9月14日,全球最大石油企業沙特阿美兩處石油設施受到無人機攻擊後起火。同日,葉門胡塞武裝表示對此負責。然而,事件發生後,沙特及美國卻指控伊朗是幕後「黑手」,伊朗方面斷然否認。據此前報導,英國、以色列等已宣布參與「護航聯盟」。
  • 當體感溫度達74℃ 人會變熟嗎?
    近日,一則高溫報導「令人錯愕」:7月31日,伊朗某地體感溫度達到了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體感溫度是啥?雞蛋清在60℃以上能發生質變,那74℃的體感溫度,難道人也會變「熟」?儘管體感溫度不等於實際溫度,但廣東省氣象局專家表示,廣東連續高溫,多地破最高紀錄,仍然值得警惕。
  • 圍繞伊朗「核老闆」之死,美國航母戰鬥群突然返回伊朗的「後院」幹...
    長期以來,西方情報部門一直懷疑法赫裡扎德是伊朗核彈開發項目的「核老闆」。他的死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在川普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周。 伊朗批評以色列是其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之死的幕後黑手。此外,伊朗說,法赫裡扎德的死是川普總統離開白宮前想看到的一幕。
  • 全球最熱地區:小麥被烤焦、有水不能喝,沙漠都裂開了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伊朗盧特沙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一段敘詞引起全球關注:盧特沙漠是地球上少有的「全鹽化」沙漠,且超過50%由黑色的火山熔巖構成,因此成為地球上最熱地區,也是最乾燥地區之一,歷史記錄最高溫度達70.7℃。
  • ...最高的溫度為159.3華氏度,約為70.72攝氏度,位於伊朗盧特沙漠中。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從美國宇航局地球資源觀測衛星(Landsat)的紅外數據中發現,伊朗盧特沙漠(Lut Desert)在2005年時達到了全球最高的159.3華氏度,約為70.72攝氏度,成為世界上最熱的地方。地球上大多數極為炎熱的地區溫度都很高,但是其中部分地區遠離陸基監測站的覆蓋範圍。
  • 伊朗欲起訴谷歌地圖 因在波斯灣處留下空白
    據新華社電 伊朗國家電視臺17日報導,鑑於谷歌地圖就伊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海灣名稱留下空白,放棄稱它為「波斯灣」,伊朗外交部威脅對谷歌公司採取法律行動。報導援引伊朗外交部一名發言人的話說,谷歌公司「不知羞恥地放棄『波斯灣』名稱……背棄歷史文件」,是「針對伊朗非正式戰爭中最具煽動性的行為之一」。
  • 伊朗對美以態度大轉變,中東國家陷入恐慌,報復行動正在醞釀
    中東國家一部分高調表態,一部分保持沉默 其中,黎巴嫩真主黨表示強烈譴責,宣稱要與伊朗一起,共同對抗襲擊者。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哈馬斯等多個派別也呼籲要嚴懲兇手,甚至一些派別直接將矛頭指向以色列。葉門胡塞武裝認為,暗殺行動的實施者是以以色列等國為首的國家進行的恐怖行動。 但巴基斯坦民族權利機構沒有表態,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與伊朗敵對的國家更是表現地異常安靜。
  • 中東「平頭哥」,伊朗有哪些法寶?伊朗為何不怕制裁?
    有這麼一個國家相對穩定,手中還有多張王牌,這就是伊朗,有人曾說「中東亂不亂,伊朗說了算」。本篇我們來聊一聊,伊朗為何能夠在中東能夠有如此重要的話語權。 伊朗是一個以波斯人為主體的什葉派伊斯蘭國家,波斯人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極具智慧的民族,曾建立過強大而廣闊的波斯帝國
  • 阿拉伯與卡達將對談海灣危機
    沙烏地阿拉伯4日下午宣布解除對卡達的陸海空大封鎖,持續三年半的海灣危機終於解除,這場風波破壞了海灣國家共同防範伊朗的目標,美國川普政府日前積極介入調停,如今聯盟關係可望修復。長期居中調解兩國齟齬的科威特表示,兩國在4日下午已經重啟邊界,恢復陸海空往來。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沙特與卡達是陸上鄰國,但自2017年6月的海灣斷交危機以來,邊境已經處於鎖閉狀態。 另據卡達通訊社4日報導,卡達埃米爾(即國家元首)塔米姆將率團前往沙特,出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合會」)首腦會議。這屆峰會原定於2020年12月舉行,但後來推遲到2021年1月5日召開,就是為了使各國有更多時間來協調磋商。
  • 海灣戰爭之後的神秘武器交易,阿曼買到T72C到底去了哪裡?
    趁此機會,很多國家,甚至包括那些此前從沒有裝備過蘇式武器的國家都藉機購買了不少裝備自己的軍隊。在這個甩賣潮流中,位於中東地區的小國阿曼在1992年也向俄羅斯表達了購買蘇式T-72C坦克的興趣。不過在正式購買之前,阿曼希望先獲得幾輛T-72C坦克測試一下。畢竟此前他的軍隊一直使用英、美裝備,對T-72C坦克能否滿足他們的要求還是心存疑慮的。
  • 海灣沸騰了!伊朗三軍宣布演習,美國航母宣布演習
    1月5日,伊朗軍隊開始進行不同部門的「聯合大規模」無人機訓練。將在伊朗中部舉行。 據國家新聞社IRNA報導,為期兩天的演習將涉及「在塞姆南(省)和其他地區的陸軍,空中和海軍部隊的數百架無人機。」
  •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圖為2020年1月,卡達國家元首訪問伊朗期間與伊朗總統一同檢閱士兵。▌伊朗或謹慎選擇報複目標與時機沙特官方表態的謹慎不難理解。蘇萊馬尼1月遇襲身亡後,美軍在伊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多次遭遇火箭彈襲擊,而2019年9月,沙特東部石油設施遇襲也證明其防空能力有所欠缺。
  • 伊朗:自產飛彈防禦系統優於薩德 可抵禦美方威脅
    伊朗國防和武裝部隊後勤部副部長沙赫拉姆(Shahrokh Shahram)準將周四(22日)晚對伊朗國家電視臺說,該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考慮到了該國對高射程防禦系統的需求。他表示,外部勢力對伊朗的威脅日益嚴重,伊朗「需要比俄羅斯S-300更強大的飛彈系統」,因此發展了「巴瓦-373」飛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