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氣溫創百餘年來新高 伊朗體感溫度達74℃

2020-11-24 環球網

中國網8月12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8月11日報導,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及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監測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平均溫度自1880年開始調查以來達到最高值,創歷史最高記錄。

今年1-6月的全球平均溫度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出0.85℃,超出此前2010年的最高氣溫記錄0.09℃。按月來看,2015年3月、5月和6月均相繼三次刷新了至今為止保持的月平均最高溫度,其中1月、2月達到了歷史第二高溫,4月則達到了歷史第四高溫。另外,按地域來看,亞歐大陸及非洲等大部分地區的陸地平均溫度均偏高。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均表示出現了除酷暑天氣以外的異常天氣現象。

印度從5月下旬開始氣溫急速升高,相繼出現溫度超過40℃的地區,因突如其來的酷暑導致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與之相反,北歐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今年6月的平均溫度卻低於往年,自1900年開始統計以來,挪威的6月成為了歷史第18的寒冷月份。

此外,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從3年前的2012年開始就持續著少雨少雪的天氣,今年由於水資源的山間地區積雪量較往年有所減少,因此今年4月起加利福尼亞州規定全州將首次執行節水25%的義務。在泰國也是如此,從去年1月起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均低於往年,由於乾旱的影響,導致農作物減產。

莫斯科酷暑求涼

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地區8月平均溫度最高達到21.5℃左右,今年從本月開始持續酷暑天氣。

8月9日的最高溫度超過33℃,已經刷新當地今年溫度的最高紀錄。

莫斯科大大部分建築物內都沒有安裝冷氣設備,很多人聚集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附近的亞歷山德羅夫滑雪公園來避暑。

在公園的噴泉附近總能看到戲水嬉鬧的孩子們和用水打溼臉龐來解暑的人們。

中東地區被歷史性的熱浪襲擊

在中東地區,從7月下旬開始某些地區最高溫度超過50℃,並出現因高溫而死亡的現象。各國均持續被歷史性的熱浪襲擊。

其中,埃及地區連續幾天均持續50℃左右的高溫天氣,據埃及保健生透露,由於這一波熱浪的影響,截止至10日,首都開羅等地共計21人死亡,66人在醫院接受治療。

此外,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從上個月30日開始,溫度超過50℃,為了避免伊拉克人民接受日照直射、並能夠獲取充足的水分,伊拉克政府緊急下令增加防暑假日,並呼籲人民做好應對熱浪的降暑準備。

自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後,由於伊拉克地區的治安惡化,導致發電設備被破壞,此外,電力供應網的整備也十分不完善,因此電力不足的現狀十分明顯。本月仍持續近50℃的高溫天氣,國民無法使用空調等不滿情緒高漲,批判政府應對不利的示威遊行也相繼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伊拉克政府同恐怖組織IS的戰爭,在逃離原本住所轉移至避難營的難民中,很多人聲討政府稱出現了脫水現象,人道主義危機令人擔憂。

另外,科威特等海灣各國近幾日也持續著超過40℃的高溫天氣,被難以忍受的熱浪襲擊。

伊朗的「體感溫度」高達74℃

據說上個月末中東地區的伊朗靠近波斯灣的西南部港口城市的氣溫高達45℃,再加上溼度,整體「體感溫度」約高達74℃,創下高溫記錄。

在海拔超過1000米的首都度黑蘭,仍持續著高溫不下的酷暑天氣。

自6月下旬入夏以來,超過35℃的高溫天數與去年相比增加5天,超過40℃的高溫天數增加2天,迎來了比往年更難熬的酷暑天氣。

再這樣惡劣的天氣狀況下,市內的公園聚集了很多避暑的市民,選擇避免太陽直射的長椅就坐、在樹蔭下的草坪上乘涼,度過了隨心所欲的時間。

另外,冰激凌店長度超過30釐米的招牌產品也因此而暢銷,店員開心地說道:「與去年相比,客人增加了很多。看來天氣越熱生意才會越好。」

另一方面,市民擺著不厭煩的表情,抱怨道:「天氣比去年熱了,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熱的時候就不出家門,一直在家裡呆著。」(王禹童)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氣象學家安東尼用「不可思議」來形容日前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所觀測到的溫度,7月31日,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當體感溫度達74℃ 人會變熟嗎?
    近日,一則高溫報導「令人錯愕」:7月31日,伊朗某地體感溫度達到了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體感溫度是啥?雞蛋清在60℃以上能發生質變,那74℃的體感溫度,難道人也會變「熟」?儘管體感溫度不等於實際溫度,但廣東省氣象局專家表示,廣東連續高溫,多地破最高紀錄,仍然值得警惕。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南極洲氣溫創近60年來新高
    南極企鵝圖源:網絡(mashviral.com)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南極洲氣溫近日創下新高: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地氣溫高達18.3℃!創近60年來歷史新高,幾乎比此前最高溫度高1℃;此外,馬蘭比奧基地也檢測到14.1℃高溫,超過此前最高紀錄13.8℃,為1971年以來2月最高氣溫。據悉,南半球夏季為每年12月至隔年2月,冬季為6月至8月。在南極洲北端附近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地自1961年以來定期測量溫度。此前,該基地測得最高氣溫為2015年3月24日的17.5℃。
  • 體感溫度和溫度間有啥關係
    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而在同樣的相對溼度下,溫度越高,相對溼度對體感的增溫作用也越明顯。伊朗的例子就是如此,當天,當地實際氣溫達到46℃,相對溼度47%,體感溫度便飆升至74℃。
  • 原來全球平均溫度創了新高!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日,重慶5站,湖北3站最高氣溫超40℃。大城市中,重慶39.6℃,武漢38.4℃都創出今年新高,武漢城區應該更高。
  •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全球地表溫度創最高值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潔清)據英國《衛報》報導稱,世界氣象組織(WMO)25日在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說,受強厄爾尼諾和人類活動引發的全球變暖影響,201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可能創下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經世界氣象組織的盤點和分析,判定造成這一情況的成因是受人為活動引發的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
  • 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6月及上半年全球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7月21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根據多家機構統計,2015年上半年的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及6月全球平均溫度均打破歷史最高記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監測資料顯示,今年1-6月的全球平均溫度為16.35℃,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15.5℃)高0.85℃,超出此前2010年的最高氣溫記錄0.09℃,創歷年新高。其中,海洋表面氣溫比2010年的最高氣溫記錄高0.04℃,陸地表面氣溫比2007年的最高值高0.13℃。今年6月也是自1880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比20世紀氣溫平均值高出0.88℃。
  • 伊朗74攝氏度:海灣國家全被「烤焦」
    7月31日伊朗熱指數達74攝氏度,上周伊拉克巴格達熱指數達52攝氏度。  綜合新華社等報導  你覺得杭州這兩天很熱?  氣象學家:假如沒有樹蔭和水,沒人能活著走在街上!  別再抱怨夏天熱啦,看看中東的天氣,就知道什麼才是烈日炙人。
  • 研究稱2015年6月全球平均溫度創歷年同月新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方日報》7月22日報導,2015年全球多國受熱浪侵襲,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有4個月份都「熱爆」,齊齊打破歷年同月最高溫紀錄。同時上半年的平均溫度,創下有記錄的136年以來最高溫紀錄。
  • 體感溫度:看我看我
    ——從科學角度來看,感覺上的溫度與實際溫度確實不同,從太陽地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所以不能全賴天氣預報。那麼體感溫度與實際溫度的差別是否有科學依據?掌握了個中規律是否能幫天氣預報員「洗白」?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體感溫度是啥?
  • 2020年全球溫度創歷史新高,人類將面臨什麼?
    2020年全球溫度創歷史新高,人類將面臨什麼?在2020年,全球變暖又達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甚至2020年的全球溫度已經創歷史新高了,對於人類來說,又要面臨什麼呢? 全球溫度的上升,已經開始影響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了,大家或許已經感覺到了,在2020年的夏天,似乎要比往年的夏天要更加的炎熱,而2020年的冬天也要比尋常的冬天,更加的寒冷,是的
  • 上半年全球氣溫創歷史新高
    本報日內瓦7月21日電(記者何農)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及日本氣象廳的監測,今年前6個月的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說,今年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15.5攝氏度的平均值高出了0.85攝氏度,比2010年創下的此前最高紀錄還高0.09攝氏度。
  • 氣溫和體感溫度的區別
    我們常說的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並不代表人體對周圍環境的冷暖感知。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相對溼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根據氣象部門的體感溫度公式,當氣溫為5℃時,相對溼度50%,體感溫度只有3.9℃,當溼度達到80%,體感溫度僅有1.9℃;如果溼度達到100%,體感溫度就接近0℃了。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截止昨晚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上海氣溫創今年新高,雨水今晚趕來降溫
    7月23日,在烈日炙烤之下,上海氣溫如同坐上火箭。最終,徐家匯站的最高氣溫止步於36.8℃,再創2020年新高。這一天也成為上海今夏的第三個高溫日。當日一大早,太陽就猛烈釋放能量,熱力四射,戶外如同火烤一般,走幾步就是一身汗。「剛悶完梅雨,又開始暴曬了!」「感覺人都要化掉了!」「開始想念下雨了!」……網友們紛紛抱怨。
  • 南極大陸溫度創歷史新高 成全球變暖速度最快地區之一
    南極大陸溫度創歷史新高 成全球變暖速度最快地區之一  olivia chan • 2020-02-11 22:00:59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