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感溫度達74℃ 人會變熟嗎?

2020-11-24 驅動之家

近日,一則高溫報導「令人錯愕」:7月31日,伊朗某地體感溫度達到了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體感溫度是啥?雞蛋清在60℃以上能發生質變,那74℃的體感溫度,難道人也會變「熟」?

儘管體感溫度不等於實際溫度,但廣東省氣象局專家表示,廣東連續高溫,多地破最高紀錄,仍然值得警惕。因為,對人的肉體來說,40℃的體溫仍然是危險的信號,42℃往往會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74℃的體感溫度不是開玩笑的

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所謂「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其實是「摻了水分」的溫度,即體感溫度並不等於實際溫度。

記者發現,與體感溫度類似的科學指徵是由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曾經提出的炎熱指數的概念。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根據該標準,在相同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

同時,同樣的相對溼度下,溫度越高,相對溼度對體感的增溫作用也越明顯。伊朗的例子就是如此,7月31日當天,當地實際氣溫達到46℃,相對溼度47%,體感溫度便飆升至74℃。可見,夏季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夏天,廣東的天氣「熱」力四射,老廣們的體感溫度有多少?記者以廣州市為例,比對了相關天氣數據。廣州9日最高氣溫達36℃,正午溼度為64%。按照「炎熱指數」標準,體感溫度高達53.3℃,比實際溫度高出了17.3℃。而在溼度更大的時間、區間,體感溫度飆升更高,比實際氣溫也會高出更多。

人體溫度40℃是一個危險信號

那在溼熱的廣東夏季,人們的體感溫度很容易就能超過50℃,相比起60℃就能質變至熟的雞蛋清,人們會不會被「烤焦」?

廣東省氣象局有關專家表示,美國NOAA綜合考量溫度和溼度後推算出的「炎熱指數」,在中國也有可能「水土不服」,不一定能準確反映真實體感。「當前體感溫度的計算方法有很多種,各城市適用的標準差別也較大」,該專家建議,廣東各地氣象部門中也有一部分是以人體舒適度指數作天氣預報的一個參考,各地市民不妨參考當地網站的預報,綜合考慮氣溫、風力、溼度等多種要素,給出當前舒適度預測。

此外,即使是體感溫度高於50℃,也並不等於人們就要被熱死。「人作為有機的生命體,在應對高溫時,體溫可以靠排汗等機能進行有效散熱調節,以維持人體的恆溫環境。」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夏濤說。

但是,在極端高溫下,人體也並非安全。據介紹,理論上人體一般可以承受最高溫度為45℃左右。一般而言只要在較為乾燥的情況下,室溫不超過人體的正常體溫,人就不會感覺不適。但醫務工作人員普遍建議,溫度達到35℃以上,特別是39℃左右時,室外作業不要連續超過2個小時,並要做好相關防護工作;超過39℃就要停工,不然容易中暑。

「隨著溫度的升高和天數的延長,中暑病人數量明顯上升。」廣東武警醫院急診科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人的肉體來說,40℃的體溫是一個危險的信號,42℃則會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是死亡。「極端高溫下,人體的散熱功能會隨著溫度、溼度的升高而減弱甚至喪失,例如中暑就是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體感溫度和溫度間有啥關係
    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2015全球氣溫創百餘年來新高 伊朗體感溫度達74℃
    印度從5月下旬開始氣溫急速升高,相繼出現溫度超過40℃的地區,因突如其來的酷暑導致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與之相反,北歐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今年6月的平均溫度卻低於往年,自1900年開始統計以來,挪威的6月成為了歷史第18的寒冷月份。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目前北極地區的體感溫度也不過-24℃,也就是在北京會感覺比北極還要冷6℃!——儘管北極的氣溫目前在-24℃左右。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比北極還要冷
    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目前,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目前北極地區的體感溫度也不過-24℃,也就是在北京會感覺比北極還要冷6℃!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為什麼不一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 南京人挺住!今天體感溫度40℃
    溼度大,溫度也高。今天江蘇最高氣溫30到33℃,體感溫度最高可能超40℃!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   昨天鹽城東臺雨最大  江蘇18地發布暴雨預警   昨天早上,梅雨如約而至,8點前後南京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地上「綻開」一片片水花。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  2019-07-18 18日,廣州酷暑炎熱,戶外體感溫度最高可達41℃左右,午後有雷雨,並伴有7-8級短時大風和雷電。
  • 體感溫度:看我看我
    我們知道,外界的環境千差萬別,人的感覺很難屏蔽外界的幹擾。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可以認為「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但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用來保暖的衣物,實際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因此而帶走熱量。而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就是從這層薄薄的空氣下手,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
  • 昨天你覺得特別冷嗎?體感溫度僅2-3℃!
    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10日又有一股冷空氣悄然抵深,我市(含深汕)氣溫在10日白天短暫回升後又有小幅下降,11日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體感溫度僅2-3℃。 市氣象臺專家表示,昨日,深圳國家基本站最低氣溫7.4℃出現在下午2時,全市氣溫日較差僅有3℃左右。另外北風清勁,沿海、高地和海區普遍記錄到7-9級最大陣風,厚厚的雲層籠罩全市,人體感覺非常陰冷。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夏日·悄然已至SUMMER關於體感溫度的小知識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而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也稱體感氣候,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與氣溫之差。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溼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實際溫度-1°C,體感溫度-20°C,這就是魔法攻擊嗎?
    由圖中也可以看出,百葉箱從頭到腳一身白,白色不易吸熱,投射到百葉箱上的陽光大多數會被反射,減少了陽光對箱內儀器的幹擾。第二個特殊之處是百葉窗。之所以叫百葉箱,是因為它四周都有百葉窗,根據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規範》,箱壁有兩排百葉條,與水平面的夾角約為45°,呈「人」字形。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