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媳婦兒看完《復仇者聯盟3》後,跟番薯哥交流:奇異博士好帥啊,不虧是高學歷人才,我聽完後說:老婆,那只是翻譯的好聽而已,奇異博士根本不是博士,他也不奇異,看著老婆一臉懵逼,番薯哥也深感普及知識的責任重大,特別是科幻電影,畢竟大部分科幻電影都是好萊塢電影,中文都是翻譯過來的,成百上千的各種自造名詞翻譯過來本身就是一件工作量巨大的差事,難免會出現意思上的偏差,番薯哥好歹也是當過翻譯的人,深知翻譯界要講究「信、達、雅」三大原則,今天番薯哥就以自己的「專業」方面談談自己對科幻電影中的英文翻譯。
番薯哥按意思的準確大概把現在科幻電影的英文翻譯分成3類:南轅北轍型,直接翻譯型,錦上添花型
南轅北轍型代表作:《異形》,《奇異博士》
異形(Alien)是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也開創了科幻驚悚電影這一類型,電影本身質量不用多說,經典中的經典,但是這個翻譯實在是……你直接翻譯成外星人也好啊,異形是個什麼鬼?異形怎麼能聯繫上外星人?哪點能看出來是個外星人題材的電影?番薯哥感覺根本連邊都不著的一個翻譯,是比較失敗的翻譯。
另一個典型的就是開頭說的《奇異博士》,主角名字叫strange,他是一名醫生,所以Doctor Strange的正確翻譯應該是斯特蘭奇醫生,然鵝……這名字一聽還以為是部外科醫療電影,好像還不如奇異博士,番薯哥想出來可以翻譯成斯特蘭奇法師或者奇異法師,可以凸顯出他的技能,翻譯成博士實在是不好理解,也許翻譯人員是卷福的影迷吧,把他高大上了一下。
南轅北轍的翻譯並不多,但是這些名稱已經被叫習慣了,就像漢語中的救火,曬太陽這樣錯誤的表達,習慣成自然,如果再改會出現新的問題,所以就將錯就錯下去。
直接翻譯型 代表作:《我,機器人》
這是目前90%的科幻電影的主流翻譯方式,直截了當的翻譯,只要讀的順口,意思準確,沒毛病。
《星球大戰》(Star War)、《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阿凡達》(Avatar)、《終結者》(The Terminator)……大部分都是這樣翻譯的,當然番薯哥覺得比較神的就是經典電影《我,機器人》(I,Robot)的翻譯,改編自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說,連標點符號都原封不動的繼承下來,服!
當然也有一些感覺像是錯的但其實是準確的直譯,比如漫威的黑寡婦(Black widow),番薯哥第一次聽到這個翻譯,很是不解,為啥翻譯成寡婦來黑人家呢,後來一查,人家英文名本來就是這意思,好吧。
錦上添花型 代表作:變形金剛
這類翻譯是番薯哥最喜歡的了,完美地符合「信達雅」的特徵,名字又準確,又順口,又好聽,超級英雄有很多這樣的譯名,比如各種俠,鋼鐵俠(Iron man)、蜘蛛俠(Spiderman)、蝙蝠俠(Batman)……能體現出英雄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氣概,當然,也有俠叫的不老順口的,比如蟻人(Antman)、超人(Superman),還有X戰警中的金剛狼、魔形女、萬磁王、暴風女……當然番薯哥至今都認為最經典的翻譯是我的最愛——變形金剛(Tranformers)!
Transformers直接翻譯就是變壓器,但是我真佩服翻譯人員,變形金剛,變現體現了它們的特性,金剛體現了它們剛強的外表和堅毅的個性,讀著也很順口,名字讓人一聽很有吸引力,就想去看看,番薯哥小時候也是一開始被名字吸引進去,果然,名如其人,裡面角色的名字,像擎天柱(Optimus Prime)、威震天(Megatron)、大黃蜂(Bumblebee)也都是恰如其分,翻譯的非常到位,這個系列直到今天依然在追。
好了,今後還會有更多新的電影和角色,希望還能出現像變形金剛這樣經典的英文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