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駐華大使:所謂中歐「脫鉤」顯然不符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2020-11-30 網易新聞

  

  德國駐華大使館官網首頁,葛策對中德關係的描述

  中美關係走向不甚明朗之際,川普衝擊和拜登的當選會對中歐關係產生何種影響?德國駐華大使葛策(Clemens von Goetze)表示,對於德國而言,中歐「脫鉤」不在政策選擇之列。

  據香港《南華早報》30日報導,葛策在接受該報採訪時,呼籲中國在全球議題上,比如應對新冠疫情以及氣候變化方面,與歐洲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他表示,美國固然是德國在經濟、安全以及價值觀層面的重要夥伴,不過中德關係也至關重要,「過去40年間,我們和中國發展了密切良好的關係。所謂中歐『脫鉤』顯然不符合德國和歐洲的利益。」葛策指出。

  他表示,「我們希望同中國一起,共同致力於尋求應對氣候變化、塑造全球貿易關係等全球性挑戰的解決之道。這是我們的立場,我們將持之以恆。」

  據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官網介紹,葛策於2018年9月6日起擔任德國駐華大使。官網首頁如是援引其涉華表述,「在這個急劇變化的世界,德國和中國互為彼此的緊密夥伴。攜手合力,我們就能為克服21世紀的挑戰作出重要貢獻。為此,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兩國合作。」

  在採訪中,葛策表達了中德在維護多邊主義方面的共識,闡明美國的「回歸」不會影響中歐合作,「如果美國能夠重新加入,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那是再好不過。但我並不認為這會與中歐當前開展的合作有所矛盾。我們必須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儘可能足夠的支持以應對氣候變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於某種程度上而言,拜登的勝選令歐洲戰略界開始對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重新寄予厚望。而這種「厚望」意味著某些國家某種程度上的「搖擺」——到底是恢復歐美的親密無間還是推動歐盟獨立自主?

  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此前稱,隨著拜登勝出,歐洲需放棄歐洲主權、戰略自主等不切實際的幻想,應通過與美國加強合作以及戰略協調來應對挑戰。

  據《環球時報》30日援引德國《焦點》周刊刊發的最新民調指出,拜登當選改變了德國人對美國的看法,出現「親美疏中」傾向。不過與此同時,調查還發現,德國人對美國的看法非常矛盾,希望中夾雜著不信任。半數德國人還認為,不管是德國還是整個歐洲,都應該減少對於美國的依賴性。在被問及「如果中美之間真的爆發新冷戰,德國應該站在哪一邊」?82%的受訪者認為,德國最好保持中立。

  這番「搖擺」的民調結果與葛策在採訪中對中歐關係的描述頗為呼應。實際上,除了肯定中德、中歐緊密的經濟聯繫,中國在全球重大議題上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明確維護中歐關係大局的「底線」以外,葛策稱,「歐盟和德國對中美的政策都是基於自身利益和價值觀。」

  他進一步聲稱,「我們(中德)的雙邊關係始終根植於德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事實之上。(在維護雙邊關係的同時),德國也同歐洲各機構和歐洲夥伴保持團結,並就相關議題進行密切協調。」

  此前,中方已多次就歐方涉港、涉疆以及不實涉華言論做出批駁,並強烈敦促歐方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中方維護國家安全的努力,不以任何形式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以實際行動維護中歐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中方多次呼籲中歐要樹立並堅持對彼此的正確認知,真誠開展合作。

  歐方涉華表述中部分舊的思維模式和意識形態與有的國家炒作「新冷戰」,開歷史倒車的行徑互為應和。

  對於歐洲的「搖擺」,《南華早報》在報導中特別提到,法德兩國外長此前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罕見發表聯合評論指稱,歐盟和美國應協商如何共同應對中國在所謂人權、數字基礎設施和貿易公平方面的議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歐盟「發動機」的法德兩國業已在歐盟道路選擇上凸顯分歧。

  與德國防長傾向「歐美親密無間」的觀點不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指出,歐洲只有在防務、經貿等領域擁有獨立主權,才能贏得美國尊重,成為與美平等對話的夥伴。

  對此,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表示,馬克龍總統呼籲歐盟堅持戰略自主體現了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符合歐洲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中方始終主張世界多極化,支持歐方作為世界一極自主自立。

  這種戰略自主的體現即為,不受某些國家的蠱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做出自主選擇。

  事實上,在王毅於8月25日至9月1日出訪歐洲期間,中歐雙方就中歐在「後疫情時代」的雙邊合作議程進行了對表。雙方再次重申,將努力在年內完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力爭儘早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此外,雙方明確,將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醫藥衛生等雙方共同關切的領域加強互利合作。而且,雙方還將籤署《中歐合作2025戰略規劃》,為中歐對話合作提供藍圖和框架。

  在彼時於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召開的記者會上,就中歐雙方達成的廣泛共識,王毅特別提到了三點:一是要堅持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行徑;二是要加強團結合作,反對分裂「脫鉤」;三是要維護中歐關係大局,妥善管控分歧。

  事實證明,中歐關係的發展在為雙方人民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也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中注入了確定性。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責任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是中歐小記者」走進歐盟大使館 與駐華大使面對面
    6月1日,「2015我是中歐小記者」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歐盟駐華代表處舉行,「我是中國小記者」世界尋訪大幕由此正式拉開。  「2015我是中歐小記者」是「絲路心語·聚力向新——2015新絲綢之路系列活動之我是中國小記者」的首發分支活動,活動由歐盟駐華大使館、全國商報聯合會、中國商業媒體聯盟共同舉辦,由中國10個省區市選拔的「小記者」們將陸續走進歐盟及各成員國駐華大使館採訪大使、參贊等外交官,還會與各國少年兒童近距離交流。
  • 專訪比利時前駐華大使派屈克奈斯:「地平線歐洲」為中國帶來更多...
    「與『地平線2020』770億的資助總額相比,『地平線歐洲』是一個更為雄心勃勃、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科技發展項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終身榮譽大使、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EUCJIC)聯合發起人派屈克奈斯(Patrick Nijs)指出,「與許多人的觀點相反,歐洲不但沒有淡出國際科技舞臺,而且還將進一步為未來科技投資。」
  • 中歐歷史性聯手 籤署歷時8年協定 做出3項重大決定
    中歐歷史性聯手 籤署歷時8年協定 做出3項重大決定】中歐領導人宣布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一協定從談判到籤訂歷時8年時間;中歐領導人還有三項重大決定,即建立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
  • 【大使看中國】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鐵哥們兒」般...
    「旗艦」合作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巴切維奇大使表示:「塞爾維亞各界全面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總統武契奇明確表示了塞爾維亞對這一倡議的支持與關注。塞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對連接中歐非常有利。」  據大使介紹,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塞兩國共籤署了8項相關協議。
  • 歐盟全面支持中歐投資協定,最早周二達成?影響有多大?
    一位歐盟外交官說,歐盟大使已經收到(歐洲)委員會關於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當前狀況的最新消息。可能是受英國脫歐後貿易協議的籤訂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順利的影響,隔夜歐洲股市全線大漲,其中德國和法國股市漲幅均超過1%。那麼,這個利好究竟有多大呢?
  • 駐華大使話山東|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危機中的團結加強了塞爾維亞和...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增進與有關國家的友誼與合作,營造更加濃厚的擴大對外開放氛圍,山東省外辦近日邀請部分國家駐華大使或總領事撰寫署名文章,介紹本國風情物產,談與山東交流合作情況,展望與山東合作前景。
  • 歐盟各成員國駐華使館將舉辦「歐盟青年開放日」活動
    到時您有機會參加各種討論會、小型音樂會,還能與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博士見面,品嘗地道的德國美食,與德國柏林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布蘭登堡門的模型合影留念。丹麥是今年歐盟的輪值主席國,丹麥駐華使館將於5月13日(星期日)安排一整天的活動來慶祝。
  • 德國正在偷偷的往家裡運黃金,一場風暴即將席捲歐洲!
    德國央行正在心急火燎地往國內運回黃金。2月9日,德國中央銀行宣布,德國已經把583噸黃金從紐約和巴黎搬回國內,計劃到2017年年底,使自己半數的黃金儲備,放到德國法蘭克福。原本,這一時間是定在2020年搬回的,德國央行發布的這一信息顯示,德國搬回黃金的速度,比原計劃大大加快了。
  • 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即:大西洋變「寬」,中美歐戰略三角更微妙
    此前,李克強總理的歐洲之行,為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今年5月以來,美國川普政府在貿易、外交和戰略安全等多個層面頻頻動作,步步進逼,持續不斷地打擊著歐盟和德國的脆弱的「存在感」。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向歐盟揮動貿易制裁的大棒,拿北約的開支反覆說事,而川普政府派駐德國的大使則大放厥詞,對著德國人攻擊歐盟,可謂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美歐和美德關係幾乎陷入了冰點。值此多事之秋,中歐之間的良好互動則顯示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活力與潛力。
  • ...關注珠峰環境保護——訪尼泊爾駐華大使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
    12月9日,正在西安隨駐外使節團一起參觀考察的尼泊爾駐華大使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他表示,中尼兩國的友好關係有如珠峰一樣堅固,同時珠峰不僅屬於中尼兩國,也是全世界登山愛好者的最愛,他呼籲各方關注珠峰環境保護問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古城西安,這裡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保持著高速的現代化發展。」
  • 蒙古國駐華大使:3萬隻羊代表著我們的真心誠意
    蒙古國駐華大使圖布辛·巴德爾勒近照。海外網 季星兆攝「雪中送炭難」「患難見真情」,蒙古國捐贈的首批1.2萬隻羊11月12日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啟運湖北的現場,飄揚著這樣的標語。今年2月底,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在中國抗疫鬥爭最吃勁時專程訪華,並宣布向中方贈送3萬隻羊。
  • 日德戰爭:一戰唯一亞洲戰場,明明德國慘敗,中國卻成最大輸家
    這句話也是滿清後期至民國期間,所謂「外交」的真實寫照。那時候的外交,除了仰人鼻息,別無他法。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亞洲爆發的唯一一場戰爭:日德戰爭,戰爭地就是在當時的中立國中國。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門不僅不敢驅趕兩國,還專門為它們劃了一塊「交戰區」。
  • ...有如珠峰一樣堅固——訪尼泊爾駐華大使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
    中尼友好有如珠峰一樣堅固——訪尼泊爾駐華大使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 2020-12-11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國薩克森州,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文化重鎮
    現代德國是由多個各具個性、傳統、文化的聯邦州組成的共和國。薩克森州是德國最古老的聯邦州,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十世紀。二次大戰前,它是德國經濟最強、生活水平最高的州;也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地區之一。 薩克森州擁有輝煌歷史、精美建築和美妙音樂寶藏,薩克森州是德國數一數二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曾經被韋廷王朝統治長達八百餘年。
  • 二戰中歐洲地形有許多高山,這給德國帶來了什麼機會、運氣?
    但是幾乎所有的山脈峻岭都匯集於南部,相反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送給德國的機會,多平原地帶則德軍的坦克和摩託化部隊可以完全發揮它的功能,像一把利劍撕開防線。
  • 中歐攜手舉辦「藍色地球」海灘清潔日 為下一代共創藍色未來
    日前,為了喚醒人們保護海洋的意識,歐盟駐華代表團和中國國家海洋局共同舉辦了「藍色地球」海灘清潔日活動。9月16日,在天津東疆港海灘上,歐盟駐華大使史偉(Hans Dietmar Schweisgut)和中國國家海洋局總工程師呂彩霞戴上藍色的手套,手提環保垃圾紙袋,將海灘上的菸頭、塑料瓶和雜物等撿拾起來。
  •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如何讓歐洲走向了一戰?
    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穿越帝國遼闊的疆域、繪製草圖、進行測量和記錄,年輕的毛奇確信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由於極度腐敗且抵制改革,它最終必定會四分五裂,到時候其他大國會為了爭奪其最好的土地而展開混戰。毛奇並不是第一個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也就是所謂的「東方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政治家們。但這位未來的陸軍元帥確信自己已經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 英德對抗最關鍵的起源,在於德國快速崛起可能破壞歐洲大陸的均勢
    在英德對抗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英德沒有太多的直接衝突,領土不接壤,雖然在海外殖民地問題上有利益衝突,但跟法國、俄國相比,英國與德國間的殖民地利益衝突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一直都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還有一點也非常關鍵,就是在一戰以前,英德在經濟和社會許多方面高度相互依賴。甚至在一戰爆發後,英國人為了洩憤,把德國狗全部殺掉,也是因為德國狗品種比較好。
  • 德國加入歐洲反高超音速武器研製項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國防新聞周刊(DefenseNews)援引德國國防部發言人的話報導,作為「天基戰區監視及時預警與攔截」( TWISTER )項目觀察國的德國決定加入這一歐洲反高超音速武器研製計劃。
  • 美軍撤離德國和俄軍撤離德國,有哪些異同
    這時候的美軍撤離德國,確實令人浮想聯翩……美軍從德國撤軍,數量約9500人。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婉拒美國總統川普9月G7之約,且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以後,有媒體爆出美軍即將部分撤離德國的消息,並評論稱,美國撤軍是在表達對德國總理的不滿。在海叔看來,這只是從現象分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