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項研究顯示,古代狐狸的飲食受到人類的影響,喜歡吃人類的殘羹冷炙,這種「親密」關係可至少追溯到4萬年前。這有助於了解人類活動歷程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研究發現狐狸吃人類剩食已有超過4萬年歷史
據外媒7月22日報導,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研究人員在德國西南部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分析了各種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以及赤狐和北極狐的殘骸,比較碳和氮同位素比率,得出這一結論。
狐狸在野外通常以熊、狼等大型掠食動物留下的殘渣為食。但是,狐狸越靠近人類聚居區,胃內容物中人類留下的肉食比重就越多。
科學家在多處歷史超過4.2萬年的遺址中發現,狐狸的飲食與當地大型肉食動物類似。但在4.2萬年前的遺址中,由於智人在該地區頻繁出現並建造定居點,狐狸吃下的食物則主要由馴鹿肉組成。馴鹿體型太大,不可能成為狐狸捕食對象,但在當時已成為古人重要狩獵目標。
人類對某些動物飲食影響示意圖:右側藍區為強烈影響,左側為沒有影響
蒂賓根大學的研究助理克裡斯·鮑曼(Chris Baumann)說,人類的狩獵習慣讓狐狸有了簡單的食物來源。「狐狸在飲食上非常靈活和機會主義,它們使用最容易訪問的資源。」
這項研究發表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研究稱,舊石器時代晚期,狐狸不再只靠吃大型肉食動物吃剩的殘渣為食,而是開始吃人類的剩菜肉。這顯示狐狸與人類食物的關係可追溯至4.2萬年前。研究人員提出,分析古代狐狸飲食可能是人類隨時間推移對生態系統影響的有用指標。
狐狸吃人類留下的食物殘渣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簡單地填飽它們的胃。鮑曼說,人類「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影響了環境。通過這項研究,他可以證實,這種影響比大型冰河時代動物的滅絕開始得早得多。
鮑曼表示:「從科學角度來看,人類至少對冰河時代巨型動物的滅絕負有部分責任,這一點是相當確定的。」
「我們的祖先也對我們今天熟悉的其他動物產生了影響,它們甚至從人類的存在和生態影響中受益,這是新發現。」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