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億萬種生物的居 住地,據估算地球現是40億~46億歲,地球出現過無數種生物,隨著環境變化,物種有些消失了,有些新出現了,對於那些消失的物種,現在的人類只能從化石探索了解,而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來看看化石種類中,其中五種難於分清的動物化石!
一、無頜魚類的化石
距今5.4億年,最早的無頜魚類開始出現,到泥盆紀時達到了繁盛時期,它們沒有上下頜骨 ,作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地張合,只能靠吮吸甚至僅靠水的自然流動將食物送進嘴裡食用,因此它們被稱做無頜類!
實際上無頜類是最早的脊椎動物,在進化位置上應該比真正最早的魚類還原始,而無頜魚 是最早出現的原始魚類,屬於早期的脊椎動物。
二、始祖鳥化石
始祖鳥看起來確實像鳥,翅膀上有著精美的羽毛,還有扇形的尾巴,還有一個叉骨等等。但始祖鳥也有一些爬行動物的特徵——長而多骨的尾巴、布滿鋒利牙齒的下頜,始祖鳥似乎又介於鳥類和爬行類之間。
始祖鳥一開始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相反它們並不是鳥類祖先,現在認為是一種小型獸腳 類恐龍,而極有可能是後期恐爪龍類的祖先。
三、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化石的形成過程中只有蟲體的硬體部分形成化石,這一部分化石頭鞍彎曲如弓,兩 弓刺大於身一倍,兩弓如翼而融為一體,所以並不是完整的蟲體化石。
三葉蟲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已發現動物化石2500多種,除脊椎動物外,幾乎所有的門類都 有了。加上在全世界發現的三葉蟲化石可以分上萬種,幾乎在所有現代的大陸上均有三葉蟲的化石被發現,說明它們似乎在所有遠古海洋中均有生存。
四、廣翅鱟化石
廣翅鱟生活在奧陶紀,體長2-3米,廣翅鱟是進化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之一,和其它節肢動 物一樣有護甲,還有一對像今天蠍子一樣的鉗子,所以又叫為海蠍子,是當時海洋頂級獵食者之一。
廣翅鱟化石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些物種除了原有的腮以外,已經進化出了第二套腮,用於呼 吸空氣中的氧氣,從而具備了登上了陸地,同時廣翅鱟的腿在進化中不斷演進變得十分粗壯,使得部分物種已經有了在陸地上活動的能力,進行兩棲式的生活條件。
五、克柔龍化石
上龍並沒有恐龍、滄龍等出名,但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上龍科它們是海洋中 的高級掠食者,根據其化石殘骸推測有十多米,較有名的上龍亞目爬行動物有滑齒龍、克柔龍等。
克柔龍屬於蛇頸龍目的上龍亞目,是海生爬行動物,上龍是蛇頸龍一個分支,但是與蛇頸 龍不同,克柔龍在演化過程中,頸部大幅縮短,變為短而粗厚的頸部,讓克柔龍運動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運動方式也就更加複雜,成為頂級獵食者!
從古時候到現在都有化石出現,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 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