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巨人」帶紅古蜀道——從蘭渝鐵路沿線巨變看西部發展潛力
新華社蘭州4月25日電 題:「綠巨人」帶紅古蜀道——從蘭渝鐵路沿線巨變看西部發展潛力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屠國璽、李傑、張翅
「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疾馳在隴原大地,穿越黃土高原、秦巴山區、巴蜀古道,不到7個小時,便從金城蘭州到達霧都重慶。
從蜀道難到蜀道暢,從綠皮車到「綠巨人」,蘭渝鐵路的全線通車和不斷提速,見證了西部脫貧和發展駛入「快車道」,凸顯了西部發展大潛力。
一脈通,蜀道不再難
「過去,我都是乘飛機出行。現在乘火車蘭州到重慶不到7個小時,更加方便實惠。」長期來往於蘭渝兩地的旅客秦錦說,隨著蘭渝鐵路的全線開通和不斷提速,「綠巨人」成了他的出行首選。
秦錦所乘坐的「綠巨人」是蘭渝鐵路新近增開的復興號動車組,其行駛的線路,是昔日天險難行的蜀道線路之一。
如今的便利,得益於無數人的堅持和努力。2008年,蘭渝鐵路開建。2017年9月26日,歷經9年攻堅克難,打通了一個個隧道,跨越一座座橋梁,途經甘陝川渝三省一市、長達886公裡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在我國西北和西南之間畫出了最近的連線。
甘肅岷縣、宕昌,四川蒼溪、閬中、南部等市縣,都因蘭渝鐵路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
蘭渝鐵路全線開通後,客運繁忙,坐火車成為沿線民眾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許多火車站點「一票難求」。
鐵路部門的數據顯示,這條線路客座率在西部多條線路中位居前列。截至2019年1月31日,蘭渝線共計發送旅客749.34萬人,平均客座率71%。其中,「復興號」動車發送旅客18.4萬人,平均客座率93%。
「一帶」牽手「一路」,打通「陸海新通道」
蘭州國際港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柱異常忙碌,年初剛運來了東南亞的水果和冰鮮,近期又藉助「陸海新通道」向臺灣發送了1100噸鋁材。
得益於蘭渝鐵路的全線貫通,鐵路貨運從西北地區南下,經蘭渝鐵路等直達廣西欽州港和防城港,形成了「陸海新通道」,打通我國西部地區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
通過蘭渝鐵路,西部地區形成了外向經濟的大通道。「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通過蘭渝線北上南下,讓西部地區的電子產品、土特產、化工產品、蔬菜「走出去」,並把東南亞的熱帶水果、冰鮮產品和歐洲的壓縮機、水泥等貨物「引進來」,實現了貿易多贏。
「甘肅、青海、新疆與四川、重慶的鐵路客貨運輸不用繞行,運輸距離和運行時間都大幅壓縮,物流成本也顯著下降。」蘭州局集團貨運部副主任韓立剛說,蘭渝鐵路全線開通以來,蘭州局至成昆去向的煤炭、焦炭、鋼鐵、糧食裝車量大幅增長。
「通過站點價格對比,從新疆運往重慶的每噸疆煤價格降幅在15元到35元。運距減少,運費降低,疆煤南下已成為常態。」新疆煤炭交易所副總經理張奎說。
蘭渝鐵路的開通還帶動了沿線特色產品走出深山密林。甘肅隴南的橄欖油和花椒、四川蒼溪的獼猴桃、南充的絲綢和桑茶等產品隨著蘭渝鐵路走出西部,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從默默無聞到「網紅地」,沿線發展步入「快車道」
穿越六盤山區和秦巴山區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蘭渝鐵路,將甘肅宕昌官鵝溝、四川閬中古城、重慶合川釣魚城等美景串聯起來。昔日默默無聞的原生態旅遊資源,如今成了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並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據了解,目前縣級市四川閬中僅引進文旅項目投資就超過400億元。
蘭渝鐵路的全線通車讓沿線城市文旅產業煥發新生,並助力沿線城市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甘肅隴南、四川廣元和南充等城市2018年經濟發展提速明顯,旅遊收入也大幅提升。統計顯示,2018年,隴南市、廣元市和南充市旅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1%、25%、26%,鄉村旅遊帶動脫貧效果明顯。
「2018年隴南電商實現了營業額翻番增長,超過40億元,帶動了蘋果、花椒、核桃等多產業發展。」隴南市電子商務發展局副局長張雷雨說,「通過『電商+扶貧』,隴南貧困人口人均增收逐年攀升,2018年人均增收810元。」
「蘭渝鐵路的正向效益不斷輻射,見證西部脫貧加速和發展進入『快車道』。」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魏麗莉說,「蘭渝鐵路開通後的顯著變化也顯現了西部地區發展的潛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時代機遇下,投資西部助推中國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