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因肺炎逝世,她最先破解愛滋病毒DNA結構

2020-12-05 中國質量萬裡行

本文來源李夕、都保傑DeepTech深科技

愛滋病研究領域隕落了一位重量級科學家。

7 月 8 日,華裔病毒分子學家黃以靜(Flossie Wong-Staal)在加州聖地牙哥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 73 歲。她的女兒史蒂芬妮 · 斯塔爾(Stephanie Staal)對外表示,病因是與新冠病毒無關的肺炎併發症。

黃以靜是業界知名的美籍華裔分子病毒學家,也是世界首位破解愛滋病毒 DNA 結構的科學家。她的研究領導了許多有關 HIV 病毒的開創性發現,包括其遺傳結構、侵入免疫系統的方式以及檢測和治療愛滋病的方法,大大增進了人類對愛滋病的認知。

她曾被美國科學資料中心評為 「全美十大超級女科學家」 之一,領導創立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愛滋病研究中心也是世界領先的疾病研究中心之一。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衛生科學副校長大衛 · 布倫納(David Brenner)博士說:「她是抗擊愛滋病的巨人之一,從根本上揭示了愛滋病的病因,並幫助人們找到了第一種藥物療法。」

圖|黃以靜在 1980 年代成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首席女科學家,領導了有關 HIV / AIDS 的開拓性研究(來源:NCI Visuals Online)

諾獎級突破:發現愛滋病毒

1973 年,黃以靜來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工作。這是她結婚的第二年,工作變動的原因是丈夫決定來到這裡。

她加入了在 NIH 的羅伯特 · 查爾斯 · 蓋洛(Robert C. Gallo)實驗室,成為博士後研究員。後來這個團隊發現了首個人類逆轉錄病毒,即引起白血病的 HTLV-1。黃以靜在其中做了分子分析的工作。

在人類逆轉錄病毒被發現之前,這種病毒大多在鼠類和禽類中被發現,因此只有少數的生物學家相信,人類身上也有這種病毒。黃以靜所在的蓋洛實驗室是少數派。

她相信的原因是:很難想像人類與動物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動物中都發現了逆轉錄病毒的實例。

1982 年,黃以靜成為造血細胞分子遺傳學部門負責人。

更大的發現還在後面。1984 年,蓋洛團隊在《科學》發表論文,宣布發現了引起愛滋病的病毒,取名為 T 細胞白血病 / 淋巴結病 3B 型病毒(T-cell leukaemia/lymphoma virus type IIIB)。

在那一階段,黃以靜所在團隊對 HIV 進行了核苷酸測序,並發布了基因序列和組成,闡明了許多變異。這些研究結果,為後來廣泛使用的 「雞尾酒」 療法提供了科學依據。雞尾酒療法是目前公認的療效最佳的愛滋病治療方法。

圖 | 黃以靜所在團隊對愛滋病毒的測序結果,1985 年初發布在Nature上(來源:Nature

愛滋病毒,是諾獎級別的發現。然而後來,與之相關的諾獎卻頒發給了另一位法國科學家:盧克 · 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這也是生物學上一段著名的公案。

在蓋洛團隊的論文發表前一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蒙塔尼耶團隊就分離出了一種新病毒,命名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 LAV),發表在 1983 年 5 月 20 日的《科學》雜誌上 。

後來人們發現,兩個團隊所發現的是同一種病毒,於是爭論的焦點就變成——是誰最先發現。爭論在 1987 年達到高潮並鬧上法庭,甚至驚動了當時的法國總理席哈克和美國總統裡根出面調停。最後的結論是,兩個團隊是共同發現者。

在 1997 年,對於誰最先發現愛滋病病毒,黃以靜在談話中表示:

毫無疑問,蒙塔尼耶的研究小組首先獲得了正確的病毒,儘管他們發表的內容並不令人信服,而且僅來自一個病人。我們的實驗室有來自不同病人的多種分離物。多重分離為病因學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

我認為很不幸的是,我們只關注這一個似乎成長得最好的孤例。事實證明,它長得這麼好是因為它被一種汙染物佔據了。這是我們分析並申請專利的第一個原型…… 需要強調的是,蓋洛的實驗室裡不止一種隔離物,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種來擴展我們的研究。

法國團隊最早分離出病毒,但是對於病毒的測序和確認是由黃以靜所在的團隊最先完成的。在 2008 年,諾貝爾獎秉承獎勵原創的宗旨,把生物醫學獎頒給了最早發表論文的蒙塔尼耶。

1984 年,愛滋病毒是生物分子學的熱點,黃以靜回憶,就愛滋病毒克隆的工作,當時世界上同時有三個團隊在進行,除了她所在的團隊和法國的蒙塔尼耶團隊,還有舊金山的 Jay Levy 團隊。「就克隆而言,我們是第一,法國是第二,舊金山是第三。」

1997 年,黃以靜回顧自己的研究歲月,「NIH 是一個職業生涯的絕妙之地,因為你不必編寫資助計劃,也沒有教學義務,並且有很多互動的機會。」而 1984 年前後關於愛滋病毒的研究階段則是她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是一段高產的時期,讓人暈眩,有那麼多事情去做,你甚至不知道先去做什麼。」

早年經歷:兄弟姐妹中唯一一個上大學的女孩

1946 年 8 月 27 日,黃以靜出生於廣東中山,5 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就讀於一所女子全日制天主教學校,1965 年赴美到加州洛杉磯大學讀書,1968 年取得學士學位,主攻研究分子生物學。

在高中分文理科時,黃以靜選擇了科學。這不意味著她不喜歡文科,她對小說、詩歌、散文都有濃厚的興趣。只是當時人們的觀念是,聰明的人應該選擇科學。

「大家也覺得這是一種榮譽和特權。對於我來講,這幾乎也是默認的,我被引導到科學的道路上,當然,我從不後悔,我喜歡科學,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感到驕傲。」

與黃以靜同時代的女性,能接受高等教育並有幸成為科學家的人鳳毛麟角。黃以靜的父親從事進出口業,母親則是純粹的家庭主婦,家裡有四個孩子,兩個男孩和兩個女孩,黃以靜排名第三。

在這些兄弟姐妹中,沒有一個女性在外工作或學習科學,她是唯一一個上過大學並達到如此科研高度的人。

圖|黃以靜早年在美國拍攝的照片(來源:Stephanie Staal)

「人們經常問我,我的家庭中是否有榜樣,實際上,我不能說真的有榜樣。但是,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學業,他們從未有過女孩不應該接受高等教育的概念,相反,他們為我的成就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我一直認為我的母親很聰明,她可能對自己從未有過事業的機會感到沮喪,並且很高興看到我有這樣的機會。」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因為在香港求學需求,黃以靜最初給自己起的名字是 Yee Ching Wong,當時美國修女老師建議她選擇一個英文名字,她想要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於是向父親詢問,父親給出的名字是「Flossie」,那是一個當時掠過香港地區的大型颱風的名字。帶著這個來自颱風的名字,黃以靜的科研生涯也從此乘風起飛。

後來她在 20 世紀 80 年代進行愛滋病毒方面的研究,有人好奇,她的家人是否會對她研究病毒流露負面情緒。

「實際上是相反的。我的意思是,當他們發現我從事愛滋病工作時,通常他們非常感興趣。這是一次愉快的晚餐談話…… 我的母親說:你確定安全嗎?我向她解釋說我用手套等保護自己。因此,這不是一個大問題。」

1990 年,《科學家》雜誌認定她是 20 世紀 80 年代科學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女性,在這十年裡,她的學術期刊被引用了 7772 次,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選為過去十年的頂級女科學家。

同年,黃以靜受聘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負責籌辦愛滋病研究中心,1994 年,她被任命為該校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帶領該機構發展成為愛滋病領域領導者。

圖|黃以靜(來源: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2002 年,黃以靜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退休,但她並未離開科研圈,而是再次投身創業。

她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私人生物製藥公司 Immusol,併兼任首席科學家、董事和副總裁,該公司後來更名為 ItherX,致力於針對腫瘤學和抗病毒市場的創新藥物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

在公司期間,黃以靜還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發抗C型肝炎的藥物上,直到 2017 年才正式退休。

黃以靜一生結過兩次婚,一共有兩個女兒。她的另一個女兒卡羅琳 · 維加(Caroline Vega)回憶說,正是這種對科研工作的奉獻精神讓她贏得了同事們的欽佩,「我記得她總是穿著實驗室的外套,周圍都是比她高很多的男人,她身高只有 5.2 英尺(約 1.58 米),卻總是一個威嚴的存在,在科研領域身先士卒。」

相關焦點

  • 美籍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去世 她是世界首位破解愛滋病毒結構的科學家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圖據網絡據華盛頓郵報報導,7月8日,美籍華裔病毒學家黃以靜(Flossie Wong-Staal)因肺炎在聖地牙哥拉荷亞的雅各布斯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3歲。黃以靜是世界上第一位破解愛滋病HIV病毒DNA結構的科學家,通過幫助確定愛滋病的病因挽救了無數生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愛滋病的認識。她曾被美國科學資料中心評為「全美十大超級女科學家」之一,在2007年《每日電訊報》評選的「全球100位傑出天才」中排名第32位,2020年,Discover將她評為改變世界的十大女性科學家之一。
  • ...情報部門將知名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帶離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
    加拿大媒體當地時間14日報導,加情報部門本月5日將知名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夫婦以及他們的學生帶離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原因據稱是「違反相關條款」(policy breach)。8日,情報部門向該實驗室的人員宣布,邱香果夫婦將離開一段時間,她們的同事被警告不得與她們聯繫。
  • 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 享年92歲
    【光明追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_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在哪下載?瘟疫公司破解版是一款以傳染疾病為題材的策略遊戲,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款遊戲要去哪裡下載,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的下載地址以及遊戲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下載吧!
  • 著名病毒學家田波院士逝世
    無黨派人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田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田波1931年12月25日生於山東桓臺,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工作。是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 她是科學玫瑰,DNA背後的「黑暗女神」,卻因是女人錯失了諾貝爾獎
    今天想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因性別歧視,被人遺忘了整整半個世紀的女性科學家。 她是富家女,本可過著安逸的生活,但選擇仰望星空,沉浸在科學世界中。 她無視男性同行的嫉恨與冷眼,以自己的犧牲,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發現,最終卻是為他人做嫁衣,讓別人拿了諾貝爾獎。
  • 拉斯克醫學獎將授予破解新冠病毒疾病的探索者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全球醫生組織與拉斯克基金會籤署合作協議由於全球疫情大流行,一年一度的諾獎「風向標」拉斯克醫學獎暫停頒獎活動,但基金會宣布誰最先破解新冠病毒疾病必獲此大獎殊榮。拉斯克醫學獎包括基礎醫學獎、臨床醫學獎和公共衛生貢獻獎三項。
  • 分離出中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的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曾毅,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他分離出中國第一株愛滋病病毒
    本文圖片 @光明日報@光明日報 7月13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曾毅,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愛滋病起源的發現者科學家(病毒學家)比阿特麗斯·哈恩
    她因破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和HIV-2)和瘧原蟲的靈長類起源而被公認惡性瘧原蟲。哈恩還開發了非侵入性方法來研究感染野生瀕危靈長類動物的微生物的人畜共患潛力。牛白血病病毒是她論文的主題,與人類腫瘤病毒HTLV-1密切相關。羅伯特·加洛與HIV-1的發現在慕尼黑技術大學時,一位同事將哈恩介紹給病毒學家羅伯特·加洛,他當時是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員。加洛的姐姐早年死於白血病,他早期的大部分研究都致力於白血病。
  • 中國科學家破解愛滋病毒關鍵毒力因子結構 開闢愛滋病治療新路
    30多年來,人類對愛滋病一直沒有有效療法,關鍵在於Vif的結構未被破解。」35歲的黃志偉教授說。在哈工作的郭瑩瑩2012年想報考博士,就和黃志偉聯繫,沒想到黃志偉很快就回復了她。郭瑩瑩於是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在實驗室先從技術員做起。她說:「原先做的是計算機模擬研究,對實驗可謂一無所知,黃老師就一點點教如何做實驗,我慢慢地學會做克隆等工作,真是學到了許多東西。」2013年3月份,郭瑩瑩通過「申請-考核」的方式,成為黃志偉的第一位博士生。
  • 加拿大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博士榮獲2018加拿大總督創新獎
    因在抗擊伊波拉病毒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邱教授於2016年和2017年分別獲頒加拿大「非洲之友人道獎」和曼寧創新獎。  GGIA基於擇優選拔流程,每年確定不超過6位獲獎者,旨在表彰那些因其卓越及變革性創新對加拿大人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的個人、團隊或組織。加拿大總督朱莉·帕耶特將於5月23日出席在渥太華舉辦的2018年GGIA頒獎典禮。
  •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Evelyn Zhang • 2019-07-28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荊楚網、鳳凰網、央視新聞等10月17日晚8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在武大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她個子嬌小,但身姿優雅,體態端莊,總是挺直脊背;她說話不緊不慢,節奏恰到好處,嘴角總帶著淡淡的笑;她在意形象,短捲髮利落又不失溫柔,衣著永遠優雅得體。她是張俐娜,武漢大學首位、也是唯一女院士。10月17日晚8時,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離開後,湖北目前沒有了女院士。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華裔科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像  1997年2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籍華裔教授、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因病逝世。她長期從事科學試驗,研究原子物理學,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並在美國以及國際上多次榮獲大獎。她在1973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1975年榮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勳章。  吳健雄生前關心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她從1973年起多次到中國探親和講學,1982年應聘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名譽教授,1992年在東南大學建立了吳健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