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2020-07-13 材料material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張世宏教授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相關論文以題為「First-principles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rare-earth doping in affecting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at Fe surface towards clarified catalytic diffusion mechanism innitriding」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國際頂刊Ac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0304523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在文中,首先計算了體心立方鐵的體結構和表面結構性能,計算了氮的吸附性能,與其它文獻計算或實驗的結果吻合,證明了本計算方法的可靠性。接著建模模擬了稀土元素在體心立方鐵中的佔位,計算了稀土元素摻雜的體心立方鐵表面氮原子的吸附情況。稀土元素摻雜對氮原子的優先佔位和吸附能均產生了影響,其中La摻雜提高了體心立方鐵表面對氮原子的吸附能力,這與實驗觀察到稀土滲氮表面較高的氮含量結果吻合。通過bader電荷和馳豫後的結構變化發現了較強的La-N作用,解釋了La元素摻雜後氮原子吸附能的提高。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元素摻雜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氮原子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元素摻雜體心立方鐵表面氮原子的吸附能


進一步地,文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次表面的吸附進行了計算,氮原子傾向於佔據八面體間隙,而稀土元素摻雜有助於氮原子在八面體間隙的吸附。考慮到氮原子從表面擴散至次表面的過程是滲氮的決速步,利用CI-NEB計算方法對該過程進行計算,研究發現稀土元素摻雜對擴散能壘的降低有幫助。總結了稀土La和Ce的催滲機制:La能夠改善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的吸附能力,並略微降低了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擴散至次表面的能壘;Ce略微削弱了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的吸附能力,但是大幅度地降低了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擴散至次表面的能壘。


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稀土在表面處理技術中發揮的作用,為稀土表面處理技術的優化提供理論支撐,也為第一性原理揭示表面處理的微觀機制提供了一個範例。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元素摻雜體心立方鐵次表面吸附氮原子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元素摻雜體心立方鐵表面氮原子的擴散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 稀土滲氮催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張世宏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
  • 安徽工業大學教師研究項目揭示稀土滲氮催滲機制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張世宏教授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相關論文以題為「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稀土摻雜對Fe表面氮的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滲氮中的催滲機制」被金屬材料領域國際頂級刊物Acta Materialia發表。稀土在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文博——表面活性劑作用下煤體力學特性及改性...
    表面活性劑作為一種親油親水物質,由於其獨特的兩親特性及其在溶液中的特殊存在方式,能夠在煤體上形成定向的緊密吸附層,改變煤體物理力學性質。已有研究發現,煤體自身帶負電性,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對其改性效果最佳。因此,為了減少或避免礦井災害事故的發生,並且能夠從緻密的煤層中抽採瓦斯,筆者採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對煤體進行改性,研究表面活性劑對煤體的改性規律。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常規的雷射表面改性技術有:雷射淬火、雷射退火、雷射熔凝、雷射合金化、雷射熔覆、雷射衝擊強化、雷射上釉、雷射表面微結構化等。其中,以雷射衝擊強化、雷射淬火、雷射熔覆最為典型,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雷射衝擊強化技術具有非接觸、無熱影響區、可控性強、強化效果顯著的優點 [3~4]。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金屬陶瓷雙相材料表面損傷新機制!
    舉報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編輯推薦:本文首次確定了金屬陶瓷雙相材料存在一個表面損傷機制轉變的臨界溫度
  • 浙大《Acta Mater》:原子尺度揭示缺陷交互作用下的晶界遷移機制
    儘管已有大量關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的理論預測和計算模擬(包括位錯塞積、吸收、穿過和反射),其原子尺度機制仍缺乏系統的實驗研究;另一方面,晶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對晶界遷移動力學的影響機理尚不明確。 近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江偉研究員課題組與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Chuang Deng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Scott Mao教授等人合作,結合先進的原位電鏡納米力學測試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從原子尺度揭示了面心立方金屬中對稱大角晶界在一系列常見晶格缺陷(包括位錯、層錯和孿晶)交互作用下的剪切耦合遷移機制,並系統闡釋了滑移連續性以及晶界本徵缺陷(
  • 納米粉體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另外,納米粉體與介質的不相容性會導致界面出現空隙,存在相分離現象,所以必須對納米粉體進行表面處理。納米粉體團聚現象目前,納米粉體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偶聯劑改性、有機物改性、無機物改性等。1、納米粉體偶聯劑改性偶聯劑改性是偶聯劑與納米粉體表面發生化學偶聯反應,兩組分之間除了範德華力、氫鍵或配位鍵相互作用外,還有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結合。偶聯劑是在納米粉體表面改性中應用較多的改性劑。
  • 粉體表面改性方法
    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是伴隨現代新型複合材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無機(無機)複合材料、塗料或塗層材料、吸附與催化材料、環境材料以及超細粉體和納米粉體的製備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 Communications: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中稀土元素賦存機制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中稀土元素賦存機制研究進入21世紀後,高新技術產業及國防建設的持續發展使得全球對中、重稀土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促使世界各國極度重視稀土礦床的科學研究及勘查工作,發育在初步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原巖(如過鹼性火成巖)之上的風化剖面已經成為當下勘探中、重稀土元素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在華南以外的馬拉威、馬達加斯加、美國、巴西、緬甸、泰國及寮國等地均發現了發育在鹼性巖和花崗巖風化殼中的中、重稀土礦床。
  • 氧化稀土成核改性抗菌PP薄膜的研究
    但無機抗菌劑粉體表面自由能高,呈親水性,有強團聚傾向,而PP的表面自由能低,呈親油性,兩者相容性差,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表面改性。此外,無機抗菌劑會對PP薄膜產生遮蓋作用,使其霧度增加,透光率下降。據相關文獻報導,稀土元素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等生物活性,且與銀離子有協同抗菌作用。
  • 納米二氧化矽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納米二氧化矽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納米材料的表面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等優點,應用廣泛。但是,納米二氧化矽表面有大量活性羥基,親水性強,使其極易形成附聚體或二次聚集,不利於其在材料中的分散,進而影響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因此,需要對納米二氧化矽進行表面改性,以保證其能穩定存放和提高其在聚合物基質中的分散性等。
  • 活性氧化鋁的改性
    為了克服氧化鋁的高溫燒結以及相變引起的比表面積下降、孔結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各國學者開展了對氧化鋁熱穩定性的改性研究,主要採用的方法為:改進位備工藝、添加助劑以及生成新的物質。改進位備工藝可以改善氧化鋁顆粒的結構和形態,減少比表面的損失;添加助劑可以抑制顆粒的燒結,穩定氧化鋁的晶型結構,提高相轉變溫度;生成新的物質是指在氧化鋁上生成新的高溫穩定,且具有一定比表面積的物質來改善氧化鋁的穩定性。
  • 碳酸鈣的特性和改性作用
    改性碳酸鈣所謂改性碳酸鈣是指將重質碳酸鈣或輕質碳酸鈣表面進行活化處理製得,不但疏水化而且活性化,所以習慣上把改性碳酸鈣都稱為活性碳酸鈣。我國地域遼闊,擁有豐富質優的石灰石礦,積極開發活性碳酸鈣的生產,對滿足橡膠、塑料、造紙、塗料等工業的需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Acta Materialia》一種具有超高可加工性的低成本鎂合金
    採用添加稀土元素、晶粒細化、析出強化等傳統方法,一般只能提高鎂合金的拉伸延伸率或加工硬化率中的一項,難以同時提高兩項。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輕合金研究所的王樂耘研究員和曾小勤教授團隊,在熱力學計算的指導下設計了一種新型的Mg-Al-Ca三元合金。通過精確設定合金元素Al和Ca的含量以及熱處理條件,使成型材料中僅析出Al2Ca相,而避免了對塑性有害的Mg2Ca和Mg17Al12相。
  • 《Acta》揭示超低溫下中熵合金抗疲勞裂紋增強機制
    基於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Robert O.Ritchie教授課題組研究了CrCoNi基中熵合金的疲勞裂紋擴展行為在不同溫度(293K,198K對77K)和晶粒尺寸(約7和68微米)的顯著區別,並研究這種行為的微觀結構根源,特別是裂紋閉合和變形納米孿晶的機械作用。
  • 生物材料:具有三重功能的PEEK表面改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北京大學魏世成教授通過PEEK表面PDA包覆,然後經過浸漬在含有Dex/Mino脂質體溶液中,使得材料表面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同時脂質體的改性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促成骨作用,增強了其骨整合作用。這一表面改性方法有望使PEEK進一步走向實際應用。
  • 【稀土論壇】你確定了解稀土永磁粉體材料? 產業鏈現狀及發展趨勢...
    顆粒的大小、形貌結構與表面狀態的量變可以導致粉體宏觀特性的質變。  粉體表面改性是指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粉體的組成顆粒進行表面處理,根據應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變其表面物理化學性質、表面形態與結構的工藝 。表面改性也稱為表面改質或表面修飾。  粉體材料的表面改性技術是調控材料性能 、拓展應用領域和提高使用價值的重要方法。
  • 等離子清洗機是如何對高分子材料表面進行改性的?
    高分子材料俗稱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膠、纖維、薄膜、膠粘劑和塗料等,等離子清洗機產生的等離子體具有特別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非常適合對塑料、橡膠、纖維以及薄膜等的等離子表面改性,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相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