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教師研究項目揭示稀土滲氮催滲機制

2021-01-15 金臺資訊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張世宏教授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相關論文以題為「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稀土摻雜對Fe表面氮的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滲氮中的催滲機制」被金屬材料領域國際頂級刊物Acta Materialia發表。

稀土在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

該項研究計算了體心立方鐵的體結構和表面結構性能,計算了氮的吸附性能;建模模擬了稀土元素在體心立方鐵中的佔位,計算了稀土元素摻雜的體心立方鐵表面氮原子的吸附情況。通過bader電荷和馳豫後的結構變化發現了較強的La-N作用,解釋了La元素摻雜後氮原子吸附能的提高。研究項目還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次表面的吸附進行了計算,發現了稀土元素摻雜對擴散能壘的降低有幫助。總結了稀土La和Ce的催滲機制。

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稀土在表面處理技術中發揮的作用,為稀土表面處理技術的優化提供理論支撐,也為第一性原理揭示表面處理的微觀機制提供了一個範例。(汪盛顏)

相關焦點

  • 稀土滲氮催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現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張世宏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第一性原理研究稀土元素對氮原子在體心立方鐵表面吸附和擴散的影響,揭示了稀土滲氮的催滲機制
  •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 安工大《Acta Materialia》揭示稀土表面改性的作用機制
    稀土在如滲碳、滲氮、噴塗等表面處理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稀土輔助滲氮被證明有助於促進擴滲速率,提高滲層厚度,改善滲層性能。然而,相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近年來,第一性原理計算被廣泛用來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相互作用,從而揭示實驗現象深層次下的一些微觀機制。
  • 研究揭示工業產油微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全局特徵
    利用微藻將工業源CO2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在碳中性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工業微藻如何高效固定CO2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等發現,作為一種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細胞集至少三種碳濃縮機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的特徵於一身。
  • 安徽工業大學2014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安徽工業大學2014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藝等七大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安徽省重點建設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高校。
  • Nature Communications: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中稀土元素賦存機制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中稀土元素賦存機制研究進入21世紀後,高新技術產業及國防建設的持續發展使得全球對中、重稀土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促使世界各國極度重視稀土礦床的科學研究及勘查工作,發育在初步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原巖(如過鹼性火成巖)之上的風化剖面已經成為當下勘探中、重稀土元素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在華南以外的馬拉威、馬達加斯加、美國、巴西、緬甸、泰國及寮國等地均發現了發育在鹼性巖和花崗巖風化殼中的中、重稀土礦床。
  • 回顧:安徽工業大學,優勝!——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閉幕式上 剛剛宣布 安徽工業大學又雙叒叕獲獎啦~ 挑戰築夢,科創報國。11月7日-13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
  • 稀土突傳大好消息,我國成功研究出稀土鎂合金!
    包頭稀土研究院鎂合金項目組主任胡文鑫說道。據介紹,目前工業上普遍採用鎂鋯中間合金作為晶粒細化劑,市場現有產品存在鋯元素細化效率低(低於40%)、鋯顆粒大量沉積、細化劑成本高、雜質含量高以及細化工藝操作不穩定等諸多問題,對實際工業應用帶來極大困難。
  • 安徽建築大學在生物基介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開展了PLA/MWCNTs複合材料相關的研究,但尚處於起步階段,且對MWCNTs與PLA基體的相互作用,該作用對PLA基體聚集態結構的演化,以及最終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和調控機理方面研究較少。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預調劑公告 溫馨提示:我校的預調劑服務系統旨在搜集有意願調劑我校的考生情況,不作為接收調劑依據,所有調劑工作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
  • 表面滲氮金相組織機理研究
    摘要:以Fe-N 相圖、氮化物晶體結構及相變平衡態為依據,研究分析了滲氮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間隙化合物、γ相的轉變組織以及α-Fe 相中的析出組織的結構特點,並分析了各種相的生長機理及影響因素。大量圖片及數據為實現對滲氮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金相組織進行判定,提供了依據,並彌補了目前行業內滲氮過程中氮化物金相組織結構研究數據較少的狀況。
  • 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六安院成立
    (以下簡稱「安徽工研院六安院」)揭牌儀式在六安大學科技園舉行。  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分別與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中科領譜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翔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進行落地項目籤約,六安高新區分別與安徽國科環保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合肥中科光博量子公司、安徽百誠慧通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美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項目籤約。
  • 安徽農業大學解密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奧秘」
    thaliana」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因此,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對植物分子輔助育種,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研究發現,FRIGIDA (FRI)和FLOWERING LOCUS C(FLC)是抑制植物開花的兩個關鍵基因,兩者在植物體內表達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植物是否具有春化需求。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想考研,安徽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相比,選哪所學校更好,值得選擇
    安徽大學是安徽省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一所綜合類高校,位於安徽合肥。它雖然是211工程大學,但不是部屬,而是省屬。在211的範圍內也屬於中等偏下的層次,在安徽省排名第三。浙江工業大學是浙江杭州的一所知名工科高校,不是211大學,在浙江省排名前三,綜合實力比較優秀,在雙非大學中也是排名前列。這兩所大學該如何選擇呢?
  • 安徽大學2017年招生簡章(專業簡介)
    學院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潛能,實施小班研究性教學,倡導研究型學習和自主性學習。學院建立聯動機制,實施校內外協同育人計劃。通過「院內培育、校內競爭和學校扶持」方式,每名學生主持或參與1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科研訓練項目,項目指導教師量身定製適合學生全面發展和凸顯個性的培養方案及研究訓練計劃。
  • 稀土功能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稀土永磁材料部分節選」
    國外的稀土冶煉分離項目主要有美國鉬公司的MountainPass項目(盛和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Lynas在馬來西亞關丹的冶煉分離項目、比利時索爾維集團(Solvay)項目等。 (1)釹鐵硼永磁材料方面:重點開展高綜合性能燒結釹鐵硼的製備技術研究,重稀土在燒結釹鐵硼磁體中晶界擴散機理研究,燒結釹鐵硼回收技術及應用研究,燒結釹鐵硼磁體服役性能預測技術與理論研究等。
  • 滲氮不是聖誕,滲氮、滲碳又有什麼異同點
    是滲氮不是聖誕滲氮,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常見有液體滲氮、氣體滲氮、離子滲氮。傳統的氣體滲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動的氨氣並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後,氨氣熱分解產生活性氮原子,不斷吸附到工件表面,並擴散滲入工件表層內,從而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和組織,獲得優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滲氮過程中同時滲入碳以促進氮的擴散,則稱為氮碳共滲。常用的是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